最近葡萄酒行业最为引人关注的一件事情,无疑当属卡斯特再闹离婚的传闻。法国卡斯特集团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葡萄酒跨国集团。2001年,法国卡斯特集团与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企业张裕集团合资建立了张裕·卡斯特酒庄,经过张裕公司长达五年时间不遗余力的品牌推广,“卡斯特”成为中国广大消费者最为熟知的境外葡萄酒品牌。卡斯特集团2005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近200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同年中国所有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总和的两倍。可是今年以来,卡斯特集团却对原有的中国市场战略连续地做出重大调整。
卡斯特再闹“离婚”?日前,有消息传出,国际知名葡萄酒企业法国卡斯特集团在华再次“离婚”,又与“新婚”只有半年时间的中国唯一战略推广商北京东海鑫业公司 “分手”;并且已经于10月底成立了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来自主耕耘中国市场。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也成为了卡斯特在中国开设的首家分公司。
据悉,在11月的第二个星期,全国各地的卡斯特葡萄酒经销商陆续收到一份由法国卡斯特集团副主席米格·巴鲁于11月3日签发的公告。其内容称,为了满足中国卡斯特葡萄酒增长的需求,卡斯特集团成立了中国分公司,即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于公告之日起,法国卡斯特集团在中国的葡萄酒业务全部由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其仓库存储量达50万瓶以上,能够充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业务的扩大,总部将不断扩大投资。公告强调卡斯特集团在华葡萄酒业务由深圳公司全权负责,而其先前的唯一战略推广商东海鑫业的代理权实际上就被彻底收回了。
众所周知,今年4月,卡斯特高调宣布结盟东海鑫业,并计划在未来4年合作中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刚过去半年时间,是什么原因令卡斯特断然结束这段合作?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卡斯特当初离开张裕时多少有点慌了手脚,那时对东海鑫业的经济实力和运作能力其实都并不十分了解,就匆匆与其结盟。结果,很快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先是东海鑫业与其合伙人恒亿盛世因“分家”打官司,搞得元气大伤;随后,卡斯特因被媒体捅爆“高价灰幕”令全国销售大受影响,东海鑫业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软弱无力;更重要的是,东海鑫业那一番广拓中国市场的豪言壮语总是不见成效,卡斯特的销量一直上不去,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东海鑫业因自身资金困难而拖欠众多经销商的支持费用,令经销商陷于被动,无力按照约定完成市场推广计划。每件事都在加深卡斯特对合作者的失望,直至最终绝望放弃。
东海鑫业否认“分手说”
然而对于媒体所传言的“分手”事件及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的成立,卡斯特原中国唯一战略推广商北京东海鑫业酒业有限公司方面却做出了强烈的反应。东海鑫业在则面对媒体时公开否认了“分手”之说,同时对深圳卡斯特是否为法国卡斯特兄弟酿酒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提出质疑。
据悉,东海鑫业董事长李伟革对媒体表示,卡斯特并未终止与东海鑫业签订的五年代理合同。“他们蒙骗法国卡斯特集团说深圳卡斯特酒业是东海鑫业在深圳的公司,取得卡斯特集团的信任,又对国内经销商说深圳卡斯特酒业才是唯一在华经销商。并说深圳卡斯特实际上只是法国卡斯特中国区总代表陈光自己开设的公司,跟法国总部一点关系也没有。对此质疑,陈光则解释,实际上,中达盛国际就是法国卡斯特今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控股子公司。他还透露,目前公司正在进行股权变更,外资比例将提高到80%。陈光向媒体方面提供了一份法国卡斯特的授权书复印件。“兹授权法国卡斯特集团兄弟酿酒有限公司中国分公司(即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全部葡萄酒业务,授权内容包括法国卡斯特集团所拥有的全部葡萄酒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推广和规划等。本授权有效期为2006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落款是法国卡斯特集团副主席米格·巴鲁。
但李伟革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因为东海鑫业今年4月结盟法国卡斯特时曾签署5年合作协议,在未正式解约之前,又怎么会把同一样东西交给两家公司?像卡斯特这种注重信誉的国际大公司绝不可能犯一女二嫁这样低级的错误。“我们手里有皮尔·卡斯特(法国卡斯特集团总裁)授权的合约。”他同时透露,将于12月2日亲赴法国总部述职,双方合作一切正常。
目前,深圳卡斯特与东海鑫业针锋相对、各执一辞,都自诩“正宗”,一时间黑白莫辩。于是,大家都将目光投向法国卡斯特总部,希望由法国方面给出最权威的澄清。据现供职深圳卡斯特的程海透露,深圳卡斯特将于12月正式运营,届时法国卡斯特全体高层将亲临深圳。“到时大家就能从法国人口中弄清楚我们公司的性质和地位了。”而李伟革也说,明年1月9日法国高层将到北京出席东海鑫业的有关活动,“连长城饭店的场地都已经下过订金了”。陈光表示,根本没有法国高层要出席东海鑫业有关活动的事,目前法方初步计划12月来深圳,但具体日期尚未确定,需根据法方领导的行程安排而定。
但是似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双方均称将与法国卡斯特集团高层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宣布其“正宗”地位。所以对于事件的最终结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实质:中外红酒成两个阵营的较量
不管事件最终结果是怎样的,但无疑反映给我们的一个讯息则是卡斯特调整中国策略,表明了中外红酒两个阵营已经形成,且开始进入了正面的实质上的较量阶段。
之所以会这样说,还需要联系到之前卡斯特与国内红酒老大张裕的分手来考虑。卡斯特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洋酒企业之一。早在2000年,卡斯特和瑞士籍华人共同投资约2000万美元,在河北廊坊成立了红城堡酿酒公司,卡斯特持股70%。然而,在国际市场称霸的卡斯特到中国来有些“水土不服”。用自己的品牌生产难扭亏势后,卡斯特实施了“定牌生产”战略。直到2001年,和国内葡萄酒第一品牌张裕“联姻”,才让卡斯特在中国重现“贵族”身份。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张裕参股49%红城堡酿酒公司,卡斯特参股30%张裕酒庄。于是,中国高端酒庄酒第一次出现,张裕·卡斯特面世。几年下来,婚姻还算美满。以2004年计,张裕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突破6亿元,利税3个多亿,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张裕·卡斯特做了重大贡献,同比增长50%。同时,张裕酒顺利卖到欧洲。通过联姻,张裕和卡斯特都成功地实现了产品高端化的战略转型。
然而就在今年4月6日,卡斯特集团与北京东海鑫业公司高调结盟,这也是长期与张裕合作的卡斯特首次在国内摆开独立的姿态。可时间仅仅过了半年,就再次传出了卡斯特与东海鑫业闹分手的消息。
针对这两件事情,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分析判断,首先,这两件事情有着深刻的关联,其起因无疑是因为卡斯特对中国市场策略的调整。卡斯特与张裕合作有酒庄项目,并且该产品已经成为国内高端葡萄酒市场的代表性产品之一,而之前一次卡斯特策略调整的内容是在中国市场重点推广其原装进口葡萄酒,并且选择了张裕之外的代理商合作;现在又单方面抛弃了东海鑫业,成立了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这无疑给我们反映的一个讯息就是,进口葡萄酒和国内葡萄酒面对面的争夺开始了。过去,进口瓶装酒的市场空间有限,推广阻力较大,对卡斯特等进口葡萄酒品牌比较有利的方式是与国内企业合作进行市场渗透和培育,而现在,随着高端消费区间的成型,一个巨大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已经凸现出来,推广瓶装进口酒的长远利益要大于合作产生的收益,所以卡斯特才会加速自己原瓶进口产品的推广。
从市场方面来看,中国葡萄酒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上海、浙江、福建等许多省份城市,葡萄酒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白酒,而且最为主要的是高端葡萄酒市场的成型。有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我国进口葡萄酒1778.2万升,价值1669.6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8.6%和35%。我们相信,这一数字还将以接近于翻番的速度进一步增长,据分析,到201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中高端酒将占到50%的比例,高端市场将在今后几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几个巨头都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速对中高端市场的占领,而原装进口葡萄酒的强项显然在这一领域。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葡萄酒品牌还会继续增多,随着进口品牌真刀实枪的运作,他们与国内品牌进行巷战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从某一方面来说,众多国内葡萄酒企业他们的真正竞争对手不是国产酒,而是进口葡萄酒。国内葡萄酒企业的竞争,结果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进口葡萄酒有不同的经营理念,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运作的经验,它们的成长和成熟将和国产葡萄酒形成两个阵营性质的较量。所以,卡斯特的策略调整也仅仅是进口葡萄酒阵营发出的一个信号而已。
(原载《烟酒茶新视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