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雪根北京报道)“住房不公平很难改变”, “经济适用房这条路走错了”,“财富是企业家创造的”,“对房地产泡沫,我越来越没有把握”, “保护耕地是一个荒谬的政策”,在上周末为其富平基金举行的募捐会上,面对上百位房地产开发商,茅于轼发表了关于中国房地产的几个“比较又把握的观点”。
最好的房子住的人最少,最差的房子住的人最多,茅于轼认为,住房不公平现象是人类社会不公平的集中表现,中外古今任何社会没有例外,而且没有可能在未来三五十年里改变。现在关于房地产的争论,背后都隐含着对于公平的要求,公平只能慢慢做到一些,完全平等不太有希望,因此,茅于轼主张,给予住房最困难的人一些帮助。
经济人权包括住房权,茅于轼断言,现在住在马路上的人还是不多,大家都有一个地方能勉强住下。房地产业追求公平,首先要解决居住条件特别差的人,让他们能够住上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廉租房可以解决经济人权中的住房权,而经济适用房这条路是错误的。 因为,经济适用房是照顾中低收入人购买的,但实际上低收入人买不起房,所谓的经济适用房照顾了中高收入人,而且是收入比较高的人。茅于轼反问,如果买不起房就先租房住,为什么要买房呢?为什么还要政府帮助他置业呢?政府有什么义务、拿什么东西来帮他置业呢?说白了,经济适用房就是政府拿大家缴的税收来帮助中高收入人置业!这个没有太大的道理。
茅于轼认为,如果大多数老百姓都能买得起房,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收入提高到了这个水平,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政府再靠政策帮助也是枉然。政府用大多数人缴的钱帮助大多数人买房,岂不多此一举。作为经济学家,茅于轼还反对政府免费提供经济适用房土地,他为此算了一笔帐:假定这块地值一个亿,政府卖了两千万,或者白送了,政府就损失了八千万或一个亿,这笔钱可以解决多少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茅于轼呼吁社会消除对企业家的偏见,他说,解放后我们有很多坏毛病,第一个坏毛病就是仇富。要把仇富的心理消除掉,要公认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人。改革以前,是工人农民创造财富,工人农民由党来领导。改革以后,多了一个企业家,财富就10倍地创造出来了。这个财富是怎么创造的?是企业家的作用,不是农民的作用,不是工人的作用,也不是党的作用,是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的特点是什么?他做的事都是和政府商量着办,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茅于轼承认,过去他认为房地产有泡沫,现在对这个问题确实是越来越没把握。泡沫是怎么回事?就是投机的人太多。一定数量的投机是非常需要的,投机也是创造财富的:投机者低买高卖,供给多价格低的时候需求不足,买进就多了需求,就缓解了价格的过低;供给少价格上升的时候卖掉,使价格受到压制,因此,好的投机会把价格波动减少,或者会在时间上调剂余缺。但投机太多,就会干预买卖,使得价格信号发生扭曲,就变得有害了。茅于轼说,房地产是不是有过多的投机,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我们可以观察房地产的实际销售情况,和房子的利用情况。如果很大一批房子没用,那就有可能会出泡沫。
据茅于轼分析,美国GDP的农业比重不到2%,农业人口也不到2%。我国现在农业的产出占GDP的12%,农业人口占60%,还是农业国,要把这60%中90%多的人变成城里人,大中城市、小城镇都要发展,城镇土地肯定要大量向外扩张,也就是说城镇占地按照现在的比例还要扩大一倍半以上。从长远来看,土地障碍一定要突破。
为此,茅于轼直截了当地指出,保护耕地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这个口号还没有人挑战,我要挑战这个口号!更荒谬的是,不但保护耕地,还要求每个省粮食自给自足,包括那些最不适合于种粮食的。全世界过去50年人口增加了一倍半,人均消耗粮食差不多增加了20%,按不变价格计算,粮食价格下降了一半。这个情况在中国同样发生,我们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半,现在的粮价比解放时低了一半,而工资涨了起码15倍,其他商品涨了15倍,只有粮价是下降的。茅于轼认为,粮食价格下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贸易。我们土地稀缺,需要进口土地,进口粮食就等于进口土地。但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不但不进口,还连续六年有五年出口粮食,一个土地紧张的国家出口粮食,那不是笑话吗?而且还不许你盖房子,还要保护耕地,要冻结农用地。衡量一块土地的生产效率,要看它哪个用途产出最高,农用地永远是种粮食最好,这岂不是非常错误的政策?
茅于轼说,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规则谁都不能破坏,如果我们老把账算在世界市场被破坏的条件下,那就根本活不下去。我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保护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