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崛起的新闽商
在千年历史长河的洗礼中,闽商没有重复晋商和徽商湮灭在时光隧道里的命运,反而在今天再度崛起,拥有了更庞大的数量和更鲜明的印记。
闽商源远流长。早在汉唐之间,海洋经贸发轫于闽越国,孕育并形成“闽商”。此后,闽商不断发展壮大,一直延续至今。 海外新闽商:融合东西文化·知识型 崛起于宋元明时期的闽商,在晚清时期受到侵华国际资本的挤压,在与新兴粤商和浙商的竞争中,不得不退出了国内市场。但由于海商的优势,转战南亚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19世纪末至今的100多年间,闽商走向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港澳台闽商表现尤为出色。 据统计,福建现有海外华侨华人1100万人,占世界海外华侨华人的1/4强,其中闽籍港澳同胞120多万人,闽籍台胞900万人。他们的资产存量估计超过3000亿美元。从人数分布看仍以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居多,分别占29.4%、25.3%、16.4%、14.4%;其他以美国最多,有41.3万人,占4.2%。 这些海外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创领时代的风云人物。除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外,还有“万金大王”胡文虎;“面粉、丁香和金融大王”林绍良;“水泥、面粉和地产大王”林文镜;“世界糖王”和“酒店大王”郭鹤年;“船和木材之王”黄双安;“银行、烟草、啤酒和航空大王”陈永栽等。 此外,一批融合东西文化、知识型海外新闽商也正在崛起。他们运用新经济资源,积极开展高科技、知识型的产业经营,集中在发达国家从事高科技产业。不少人已崭露头角,如美国汽溶胶协会和地球物理学会会长李少荫博士、新西兰科学院院士高益槐教授、年营业额达数亿美元的匈牙利郭氏集团、阿根廷首都占据超市市场达80%以上的福清人等。世界闽商中,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至少有9人,占同列富豪华商的23%。 国内新闽商:富有拼搏精神 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推行,富有拼搏精神的现代新闽商再次崛起,其中既有实力日渐雄厚的本土闽商,也有祖籍福建的海外港澳台同胞和侨胞。他们借助海外闽商的大力帮助和配合,很快完成资本积累,四处扩张,成为商帮中的新佼佼者。 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民间在省外投资人数已超过250万人。其中,“泉州军团”就有70万人,创造年销售总额已达16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泉州市场。而在泉州本地,闽商已造就了34个中国名牌和45项国家免检产品,涌现出“中国鞋都”(晋江)、“石材之都”(南安)、“石雕之都”(惠安)、“茶叶之都”(安溪)、“陶瓷之都”(德化)、“树脂之都”(丰泽)、“休闲服之都”(石狮),使泉州成为全国著名的“品牌之都”。新闽商对成立商会十分重视,在海内外行业商会组织已达到220多个,省级异地商会20多个,居全国第一,形成海内外互相沟通的民间商会网络。以致于福建的一些领导人夸口说:只要有商会通讯录,走遍世界都不怕。 新闽商的新特点 新闽商的发展,与过去的闽商相比,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更加国际化和开放兼容。历史上,闽商偏重闽台和国内,在国外定居不多;近现代新闽商不仅大量定居东南亚,而且在北美(尤其是美国)发展也很快。
二是实业化。历史上,闽商偏重商业和商运,而近现代新闽商更加注重实业,注意结合实业来做商业和商运。 三是本土化。近代现海外闽商在世界各地定居后,大多数都加入了当地国籍。而国内的新闽商由于各方面原因,主要仍做国内各地的生意,走向海外较少。户籍也大多留在福建本土。 四是知识化。以往闽商文化层次低的情况已有较大改善。目前,闽籍三万多海外留学生,有80%在海外定居,从事与高科技有关的产业,成为新一代闽商接班人。而早在海外定居的老闽商赚钱后都纷纷投资子女的教育,期望接好自己的班。 五是民间化。闽商的商会组织虽成立很多,而且也常要请“官方”的现职或离退领导来当名誉会长和顾问,但绝大多数都是闽商自己发起成立的,而且自主决定和办事,不受行政约束(虽然也有主管单位)。这在经营上也是如此。 从新闽商这些新特点,可以看到中国海洋文化的体现是如何在闽商现代化转型中实现的。闽商的血液和基因就是外向开放,商贸求富,拼博进取,融和繁荣,闯荡世界。 新闽商的挑战和机遇 闽商面临挑战和机遇。现在,浙商和粤商仍在“夹击”着闽商,闽台经济合作仍然受限,闽商熟悉的传统产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中国的高速发展和东南亚国家形成双向互动。闽商要在当中“走出去”,展开大规模的合作,还有很大难度,文化素质仍有待大幅提高,家族企业的现实对企业发展也有很大局限性。可喜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曾崛起并列的三个显赫商帮——晋商、徽商和闽商中,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晋商和徽商已经逐渐消失,退出经济舞台,只成为风光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而闽商没有重复前两个商帮湮灭在时光隧道里的命运,反而在今天再度崛起,拥有了更庞大的数量和更鲜明的印记。
闽商中的年轻一员
作为一年轻的闽商,同样也在用不竭的努力和诚信的态度经营着自己的人生、打造着自己的品牌——“第六日”、“三岛”,尽管两个品牌现在已经初具规模,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也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但无论何时我都会秉持着闽商顽强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和自己用血汗打造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