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时代发展看文明饮酒
付邦安 2006.9.9
中国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白酒文化也随之发展。白酒的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生活,而且创造了灿烂的饮酒文化。饮酒已经不单纯是讲究文化的需要,而是现代人对健康饮酒、文明饮酒的一种追求。文明饮酒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现代文明的真正体现,而不是对饮酒礼仪的抛弃。
从现在的时代发展来看,开创文明饮酒是我们所应该提倡和追求的一种美德。
古代饮酒礼仪 身不由己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辉煌灿烂,其中白酒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在此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白酒的文化也是独具风格,饮酒的文化也是多姿多态。白酒在人们的眼中,它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饮用白酒是特殊生活方式的需要。在这种特殊的生活中,白酒又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饮酒的背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社会不同时代的文化,也能反映人们对酒的不同评价。饮酒方式和饮酒习惯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明状况。
古代人们对酒的崇尚是因为酒是一种生活形态的象征,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最初的酿酒时代,酒是在人们有了一定的多余粮食后才产生的,并不是作为一种大量生产的生活用品。所以,最初能够饮用到白酒,不是一般老百姓所享受到的。更何况所谓的“琼浆玉液”,老百姓更是享受不到。因为有了这种饮酒待遇的不公平,酒也成为了人们盼望的一种享受品。什么样的人饮什么样的酒,酒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在这种时代的状态下,饮酒就有了高贵之分、贫贱之分,饮酒也就有了“礼仪”。君臣之间、世族之间、文人之间、政客之间形成一套世俗的饮酒文化。因此,自从酒产生以来,就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种阶级的影响。
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给人民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点: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并不局限于以上三点,尤其是在“酒以成礼”方面,充分说明了饮酒在沟通和交往中的重要性。无论什么阶层的人都需要用酒来沟通,用酒来打理关系,用酒来丰富生活。饮酒是需要很多礼仪的,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饮酒都是要有一定的礼仪。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到了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 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 养老奉宾,都是德行。饮酒作为一种食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种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 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所以,形成饮酒礼节就很重要。
通过以上的陈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代饮酒讲究酒德,注重礼仪,并不提倡“不醉不归”的饮酒方式。
这实际上能够看出,在古代的儒家饮酒文化中,文明饮酒已经提出来了,饮酒不要过、饮酒不要痴,饮酒讲究度,饮酒讲究方式。只不过这种文明的饮酒理念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原因是人们饮酒还是被传统的礼节所制约。比如所谓的“文敬、回敬、互敬、代饮、罚酒”等,有时知道自己不能够饮酒或者力不从心,但是为了所谓的“礼节、面子”,只能是服从。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也得到了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
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感情浅,舔一舔”等。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
以上是古代饮酒礼仪的几种方式,却影响至今。但从饮酒礼仪来看,我们在饭桌上饮酒时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是发扬了礼节,做到了面子。可是对于一个不能饮酒的人来说,怎么应付这种饮酒的场面?在这里,我想到,难怪古人经常说“不醉不归”了,想要做到完美的饮酒礼仪,每个人必须都是“海量者”。
我们不反对饮酒讲究礼节,但是我们不提倡“罚酒、劝酒”。古人生活在一个充满烦琐礼节的封建社会当中,想做到以自我为中心,饮酒随意,不太可能,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让你只能是顺从。不然的话,最终会被社会淘汰,被身边的朋友、亲人所排挤。他们会指责你是另类,不懂得饮酒,不与你交往。所以,只能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
古代饮酒讲究礼仪,是时代所需,生活所迫。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饮酒,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只是一种“礼节”的表现。
现代饮酒观念 健康先行
最近几年,我们在春节期间,看到喝酒醉倒在路边,躺在地上的人少了。回想小时候,在春节期间,因喝醉酒打仗的、吵架的、摔倒的比比皆是,可是再看看现在,这种情景不多见了。什么原因呢?是现代人饮酒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不再酗酒,不再硬劝,不再硬罚。人们开始注重健康,不再受传统饮酒礼仪的束缚。
在现实生活中,办红白事少不了酒;走亲访友,最常带的也是酒;一家人团聚,不喝酒就热闹不起来;逢年过节,酒更是重头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饮酒已很普遍,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饮酒要有好风气,酒风不正将有碍人们的健康。饮酒助兴,但勿忘文明健康,要文明饮酒,使大家在饮酒中得到乐趣,得到健康,不能只图心情高兴,忘掉健康。对于现代人的饮酒来说,随着国家政策、媒体影响、专家讲座、身边事实等方面的影响,潜移默化中人们的饮酒观都发生了变化,逐渐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文明饮酒的一种表现。对于文明饮酒,以下是专家的一些建议:
分清场合适量饮酒
礼仪专家表示,碰到需要举杯的场合,切忌贪杯,头脑要清醒,不可见酒而忘乎所以;工作前不得喝酒,以免与人谈话时口喷酒气熏人;休息时喝酒要有节制,任何情况下的过量喝酒都是错误的;上班时带有倦容酒态,不仅违反工作纪律,也是不检点的行为;旅游接待人员若醉意犹存去上班,会严重破坏服务质量,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交情深浅不看酒量
专家介绍,在餐桌上,与会者不要竞相赌酒、强喝酒,喝酒如拼命、劝酒如打架,就会把文明礼貌的交际变成粗俗无礼的行为。应该是有礼貌地劝酒,主人或在座客人看到某人酒杯空了,有礼貌地先询问:“请再喝一杯”。如果用手遮掩杯口或说明不想喝了,则不必勉强。席间的干杯或共同敬酒一般以一次为宜,不要重复敬酒,勉强别人。不但达不到传递敬意的目的,而且会使对方感到为难而不悦。碰杯和喝多少亦应随个人之意,那种以喝酒多少论诚意的做法是不通情理的。
猜拳耍酒疯不可取
专家提醒,喝酒忌猜拳行令、吵闹喧嚣、粗野放肆。公共场合不得划拳,家庭私人酒会一般也不宜划拳,如特殊需要应注意不要干扰邻居,不违背主人意愿即可。酒能麻醉人的神经,使人思维紊乱,使其一部分人精神亢奋、言语行为失控。如果借酒发疯,胡言乱语,说一些平时难以出口的话,做一些丑态百出的事,往往会使人追悔莫及。
以上是现代人文明饮酒应该做的几点建议,实际上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得到的对饮酒文化的新认识。饮酒文化与文明饮酒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说我们现代人这样做不是饮酒文化,不是真正的在喝酒。文明饮酒是酒文化的真正体现。
饮酒文化的良好传统我们要继承,做到尊重老人、尊重女士,不能酗酒等一些传统酒德,千万不能为了饮酒而忘记了健康,抛弃了文明。
健康饮酒 利国利民
我们现代人注重健康饮酒,无论是从个人的身体来说,还是从整个国家来说,健康饮酒都是百益无害。个人的健康饮酒不但能使自己的身体得到健康,而且对亲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自己饮酒过度,会伤害身体,给家人、朋友造成不必要的担心,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下一代的成长,非常重要。
历史上李白、陶渊明都是大诗人,都是人中精华,但是由于他们饮酒贪杯、过度,直接导致后代都是智力低下。更为严重的是,因为有人鼓吹饮酒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创作
灵感,就有了后人学习李白“狂饮做诗”的行为。山东某一小学生,因写不出好的作文,自己在家里猛喝一斤白酒,直接导致酒精中毒。还有好多现代的广告人,一旦没有了新的创意,便泡在酒吧寻找灵感,结果是,回家后呼呼大睡,第二天迟到上班,并且头昏脑胀。这酒是对饮酒文化的误解。所以,现代人倡导健康饮酒,不仅对于繁衍后代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对于教育后代更是至关重要。
每一个人的体质不同,饮酒都有一个耐受量,即通常所说的酒量。如不过量,酒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反而,具有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等正面功能;如过了量,或长期、大量地酗酒,那么,大脑、心脏以及身体各部分器官都会受到严重损伤。乙醇作用于大脑后,会直接影响人的思想、语言、感情、心理和行为。所以,在正常、少量饮酒的情况下,会使人产生某种兴奋、酣畅之感,表现出酒的正面功效;在严重酗酒的情况下,便会使人神志昏迷、精神恍惚、情绪反常、行为失控,酒祸便由此而生了。
在我们生活当中,因为饮酒过度酿成的一些事故并不少见。
醉酒后,常随便躺卧路边,丑态百出。他们或寻死觅活,口吐白沫;或昏迷不醒,导致随身财物被盗,衣服被扒个精光;或严重摔伤,或引发严重疾病,需大笔医药费开支。醉卧雪地者,更是脸部结冰,全身僵直。更为严重的是,饮酒过量,头晕无力,一头栽倒,不醒人事,张着大嘴,歪着脑袋,嘴唇青紫,造成严重的酒精中毒后,由呼吸衰竭、导致呼吸停止而猝死者,亦不乏其人。
醉酒后,使人的神经系统指挥失灵,大脑反应迟钝,分析、协调和反映能力降低,手脚不灵便,方向控制不好;注意力和凝视力分散,对信号灯、各种标志的色彩分辨力降低;甚至在恍惚中,会把江河视为平坦的大路,向前冲去。所以酒后驾车是非常危险的。酒后驾驶常会肇事、发酒疯、当众丑态毕露;会撞护栏、撞死撞伤行人,造成车辆受损,甚至连自己和同车人的性命也都搭上;严重破坏社会秩序。
醉酒后,还会出现抢劫、强奸、杀人等刑事案件,导致破坏社会治安,亲人失散,这都是由于过度的饮酒酿成的酒祸。
最严重的酒祸,莫过于酗酒误国,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夏启“好酒耽乐”,其子太康更是极度荒淫,结果发生了太康失国的严重后果。至夏桀,更是做“酒池糟堤”,常常“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纵酒沉醉,达于至极,最终被商汤所灭。商王朝也同样,统治阶级“惟耽乐之从”,至商末帝辛,越来越腐化。他“厚赋税”,大兴土木,修建离宫别馆,更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饮酒七天七夜不停。他“车行酒,骑行炙”,为糟丘酒池,池可运舟;以至大小官吏无不沉湎于酒。部分百姓也“庶群自酒,腥闻在上”,受到上层社会风气败坏的极大影响。最后被周所灭。
西晋时,刘曜自立为前赵皇帝。他虽文武双全,但少年酗酒,晚年更甚。后与石勒在洛阳交战,酣饮出马,昏醉之下,马陷石渠,坠于冰上而被俘。其遭杀身亡国之祸,与其酗酒恶习密切相关。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醉酒后被自己的妃子张贵人戳杀。北齐文宣帝高洋喝醉酒杀了爱妃薛嫔,拿了她的大腿当琵琶弹。元世祖忽必烈叫人掘了宋帝的陵墓,砍下宋理宗赵昀的头骨当酒杯。南朝宋废帝刘昱亲自到宫外偷狗、杀了到寺庙里煮以饮酒。隋炀帝杨广“妓航酒船”,顺着大运河从北喝到南。明武宗朱厚照亲自到乡下物色美妇,寻饮村酒。
在现社社会中,一些人甚至国家干部,因为酒祸猝死在酒桌、桑拿店、路边的情况也非常多,还有些是因为酒祸进行了行贿受贿的行为,给公司、政府造成极坏的影响,严重的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文明饮酒是酒文化的正确体现,是中华民族白酒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现在国家提倡大家健康饮酒,不但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并且还能够节约粮食,富国优民。在古代,朝廷为了囤积粮食,稳定社会,也成立过“酒禁”官职,负责区域的酒品生产和食用。
由于饮酒酿成的多种疾病出现,给现代人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健康饮酒的新理念。健康饮酒,使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得到健康的保障,同时使整个国家得到整体的健康。唯有个人的健康和文明,才有国家的健康和文明。
文明饮酒 时代的进步
饮酒是现代人类普遍的饮食行为,但有“文明”与“野蛮”之分。文明饮酒是酒文化的重要方面;酗酒属于野蛮饮酒范畴,不属于酒文化。酒文化素养越高,酗酒的可能性就越小。文明饮酒,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程度,也是个人道德与素质修养的体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朋友的聚会还是亲人的团聚、与客户共餐,硬性劝酒
的行为越来越少,随意的饮酒是现在饮酒的主流。对于饮酒大家都应平等、真诚地对待,不要计较谁喝的多了少了,而是要讲究一种心情的愉悦。这就是现在饭桌上常说的“重在沟通,不再喝酒”。双方把酒作为一种媒介来进行交往和沟通,并不完全在于酒的多少。
文明饮酒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抛去了原来野蛮饮酒的恶习,回归正确的健康饮酒、文明饮酒。文明饮酒是酒文化表现的重要方面,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对酒文化有了新的要求,文明饮酒要求大家相互尊重,不能强人所难。原来主人请人吃饭饮酒,一直认为只要把客人灌倒、喝倒为快,算是“完成任务”。其实这种做法违背了酒文化的基本理念,属于严重的歪曲了酒文化的一种行为。
纵观国内外,现在对于白酒的认识大多数认为酒是有害的东西,主要从我们所说的负面影响来看待白酒,是酒祸严重的一种反映。这种认识对于酒的发展可能要受到一定影响,很多人会放弃对酒的消费。但是我们现在要倡导的是不能过度饮酒、野蛮饮酒,树立正确地文明饮酒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酒文化传统,提高我们的酒文化素养,端正我们的酒行为。
一个时代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持,经济是发展的基础,酒也是经济发展的缩影。酒文化是一个时代文明的发展缩写,是反映时代文化发展的温度计。但是饮酒大小并不代表时代文明的进步程度,文明的进步需要经济做后盾。而经济的发展又可通过饮酒文化来体现。就像人们常说的,一个人吃不饱还谈什么文明。
因此,文明饮酒观念的树立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是时代文明的表现。
我们一定要学习酒文化的优良传统,进行文明饮酒、健康饮酒,树立良好的饮酒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