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价值链的集群和链式效应解析



[内容提要]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 是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产业价值链具有集群效应,集群的产业价值链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进一步的成长,不仅使该产业价值链内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且不同的产业价值链之间也表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同时具有链式效应,链式效应不但会发生在某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不同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会有这样的链式效应。

[关键词]产业;价值链;产业链;产业价值链

一、价值链、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

价值链概念是1985年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波特认为,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一方面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负担各项价值链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尽量增加增值作业,减少非增值作业,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形成竞争优势。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它包含四层含义:(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潘承云(2001)认为,产业价值链是以某种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他认为产业价值链的界定应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产业价值链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企业价值活动的集合;二是这种企业价值活动集合并不是一种随意或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以某一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并以此效用系统为依据整合起来的。他对产业价值链的界定,强调某一项技术或工艺的核心作用,落脚于产业价值链是相互关联的企业的集合,而忽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活动的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的这种关系所反映的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如图1所示。相应于波特对价值链的定义,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界定这些活动,称之为产业价值链(industrial value chain)。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产业价值链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产业价值链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决定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价值的转移和创造。如果说“产业链”描述了产业内各类企业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产业市场的结构形态,那么,“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则更加突出了“创造价值”这一最终目标,描述了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正是在产业链的结构下遵循价值的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充分整合产业链中各企业的价值链,持续地对产业链价值系统进行设计和再设计。从现代工业的产业价值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上有不同的参与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产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活动都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价值活动,而每个环节又包括众多类似的企业,它们的价值创造活动具有相似性。产业价值链正是由产业链内各个企业的价值链整合而成,各企业的价值链由联结点衔接。在产业链没有形成前,各企业的价值链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的价值联结是松散的,甚至没有联系。通过产业整合,企业被捆绑到一个产业价值链系统,产业链上的产业价值链随之形成。

图1  产业价值链体系

产业价值链形态并不是唯一的,针对具体的行业,由于产业的特性,其产业价值链构成往往存在差异性,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消费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集合的组成关系和结构发生变化,即企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变,只不过是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数量或相互间地位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消费需求发生了质变而导致产业价值链内企业的组成、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即企业集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且必然导致产业价值链发生根本变化。产业价值链的主要特征是:(1)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每个环节都是由大量的同类企业构成,上游产业(环节)和下游产业(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物质、资金方面的交换关系,是一个价值递增过程。同时产业价值链之间相互交织,往往呈现出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产业中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还表现为一条产业链同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一个企业集群同一个集群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国与国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2)增值性是产业价值链的一个主要特征。后面的价值增值环节在前面价值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新的客户,生产出新的价值产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前面环节投入的价值量在后面都能够实现,如果存在价值增值瓶颈,价值链上一部分投入的价值将会损失掉,无法实现增值。(3)产业价值链具有循环性的特点。价值增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一特点,对于参与价值链的、持续经营的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企业长期化价值的最大实现比起短期价值的实现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一条产业价值链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那么这条产业价值链会面临“死亡”的境地。(4)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技术关联性强且在技术上具有层次性。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从系统角度看,存在着标准制定--设备开发--终端产品的技术层次,三个层次之间技术衔接要求严格。设备和终端产品都是在一定的标准之下进行开发的,每生产一台设备或产品都需要付给标准持有企业一定的标准使用费用。从环节角度看,存在着芯片--组件--整机组装的技术层次,芯片技术是产业链技术的核心,组件是根据芯片的性能和参数进行开发,其技术与芯片技术具有上下游关系,整机组装环节技术含量则较低,主要是解决器件的筛选和零组件的匹配问题。(5)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增加值与盈利水平的差异性。图2是PC行业的价值链,其增加值的分布是呈现“微笑曲线”。在PC行业的价值链不同环节上的增加值和利润空间是不一样的。(6)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存在差异性,不同的环节,对于技术、人力、资本、规模等要求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区位偏好。如在半导体产业价值链中,设计环节是技术密集性环节,注重的是高层次科技、技术和工程人才,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地;晶片制作环节是资本密集性环节,注重的是规模,并需要洁净的环境以及纯净水的供应等,往往也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而装配和包装环节则是劳动密集性环节,需要的只是普通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劳动力低廉而又丰富东南亚地区。

图2 价值链微笑曲线

虽然不同产业的价值链因受其产业特征及其发育状况影响,存在繁简程度的差异,但产业链上价值活动与日俱增的分解与整合趋势却是共同的,产业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使产业结构和关联方式等因素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构成产业价值链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2)各链接点企业间协同方式,从传统的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为主逐渐发展成为以战略联盟、流程对接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3)各环节对产业链的价值贡献一再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随之在产业价值链上转移和流动,且呈现出高集中、高频率、大范围、高速移动的特征;(4)各环节上每一个企业的个体运作效率对整体产业链条运作的效率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相互依赖性增强;(5)行业领袖企业通过设立行业标准、共享技术和资源和控制核心环节等多种方式,决定了产业链的重新构建和其中的组织方式,主导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命运。(6)产业链的分解导致了不同产业间的关联性加强,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价值链之间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一系列的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

 在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其供商、销售商、终端用户的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在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和交换过程。企业要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对其自身价的认识和组织,而且取决于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理解与适应。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分析,使企业正确认识自己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有利于企业通过利用上下游企业的整合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

二、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

在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领域中,由关联度较高的众多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上就产生了企业在某一产业价值链上集聚的现象。这种产业价值链上企业的集聚向上延伸到原材料和零部件及配套服务的供应商;向下延伸到产品的营销网络和顾客;横向扩张到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及通过技能、技术或由共同投入品联系起来的相关企业,同时集群内还包括政府和多功能公共机构的参与。地理位置的接近及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相互并存是企业集群的显著特点,由于集群内企业间是通过长期形成的非契约“信任与合作”维系,在面对外来竞争时,使其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集群的产业价值链一经形成,它就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进一步的成长,不仅使该产业价值链内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且不同的产业价值链之间也表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生产越来越强,产业链条被越拉越长。产业链条延伸是一种资源,它体现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未来只存在两种企业,一种是规模超大的企业,另一种就是专业化非常强的中小企业”。这就意味着对专业化生产的要求越来越强,而任何一个企业在当前条件下都不可能是在产业链条的任何一个链条环节上都是最优的,只能是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上具有优势,这就是企业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性环节。产业关联性越强,产业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通过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不但可以将具有不同优势环节的企业相联系,实现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最优,进而实现企业产业价值链整体最优,而且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资源整合通过诸如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内部管理费用进行严格控制等,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在产业价值增值环节上的包装、流通、库存、销售与内部部门间协调等成本,获得成本领先优势。

2、有利于新企业的出现。集群是新企业诞生的催生婆。新企业易于在既有的集群内部而不是在孤立的地区成长起来。集群内的企业由于相互交流机会的增加,不仅能够及时发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且还会获得更多有关发展机会的信息。最早进入的厂商积极寻求创造专业化生产要素的方法,并通过吸引新人才进入来加强所属行业的知识和技术深度开发。由于当地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熟悉集群内的产业特性,使集群容易获得所必须的资产、技能和开发团队以及高素质的劳动力,降低了新企业进入的门槛并降低了风险。集群内企业的重组障碍较低,更有利于催生新企业的诞生。比如说,一个计算机配件新供应商能够在计算机产业集群内扩大规模是因为在客户集中的基地可以减少风险,同时由于一个发展完善的产业集群包括一些相关产业,这些相关产业通常能够吸引相同或相近的要素投入,使供应商得以获得进一步扩张的机会。除此之外,集群内的进入壁垒很低,在集群内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资本、技术、原材料投入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而加快新企业的衍生过程。

3、有利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产业链延伸也是一种环境。有产业链的地方,企业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还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交流、汇集,促进技术、产品的联动创新。集群式产业链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由市场的需要引起,企业通过组合各种创新资源,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并进行生产,最终进行商业化,当它商业化成功、企业取得利益时,这项技术创新才算成功。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和挑战,集群内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争取新的客户。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能够彼此相互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在产业价值链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技术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技术改良,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从而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集群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创新所需的组织架构、产业文化基础、知识积累和扩散的内在机制,集群为创新域的构建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4、有利于打造“区位品牌”。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集群的形成使政府更愿意投资于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和鉴定等公用设施;另外,这些设施的设立又明显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公共物品共享使资源在产业集群内具有更高的运用效率。一个学习-创新型的区域,能够使区内的各个企业形成相互协作的网络,彼此之间能够共享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区内资源(尤其是流动的人力资源)、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网络乃至形成区位品牌。“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等。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加大广告宣传的投入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容易形成“区位品牌”,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区域品牌是由企业共同的生产区位产生的,一旦形成之后,就可以为区内的所有企业所享受。因此,区域品牌同样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区域品牌共享大大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5、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产业要素得以在整个区域中流动,产业组织在区域范围内竞争和垄断,产业结构在区域范围内调整和升级一个地区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转型往往受到国际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产业一体化、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的形势下,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一个地区能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而产业价值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可充分挖掘的有利因素。产业集群是以产业价值链为纽带的地方生产系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现代区域产业形成发展来看,产业是由龙头企业起主导,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发展壮大,既可裂变出新的龙头企业,又促进其他龙头企业发展和聚集,形成产业群体,使产业整体竞争力得以增强,从而壮大了产业经济,给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因此,以产业链为纽带,延伸产业加工生产的深度,以企业综合配套,加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联动并做强做大,逐步兴起专业、特色的企业群体,构筑产业集群支撑框架。以产业价值链为中心,以重点产品、主导产业的联动促进中小企业群的配套发展,并努力进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区域的产业能否形成竞争优势,不仅是依靠一个或几个企业大集团,还要视其产业价值链体系如何。在全球(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能否利用全球(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建造自己的产业(或企业)价值链,或者成功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前途,否则就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价值链的集群和链式效应解析

三、产业价值链的链式效应

产业价值链除了具有集群效应以外,还具有链式效应。这和构成产业价值链的互为基础、相互依存、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链条有关。产业需要完整价值链,而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实现从供给、生产、销售、服务的功能,从而保证该产业价值链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进而实现互补、互动、双赢。如果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供给、生产、销售、服务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动态自我调整的平衡状态,那么这个产业价值链就会很平稳地运行。但是一旦该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环节不能及时或不能提供充足的供给,这个良性的循环就会被打破,从而引发上游企业或者下游企业不能正常运转。由于在多个产业价值链中,某些企业既可以是本产业价值链内的一个环节,又可以是其他产业价值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样的话,这种链式效应就不但会发生在某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不同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会有这样的链式效应。产业价值链具有这样的链式效应,它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链式效应主要表现在:

1、促进了专业分工协作。产业价值链的存在,是以产业内部的分工和协作为前提的。没有分工,就无法区分相应的各个价值增值环节,也就没有价值链的存在。因为只有通过专业化分工,才能使价值链上的各部门充分发挥出各自所长,以达到让最终用户享受更具有价值的服务目标。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扩大价值增值流量;而协作是产业价值链中各个价值增值环节得以“链接”和连续的必要条件。 现代工业的趋势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化,产业价值链的链式效应就可以促进分工。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只承担链条中某一环节的产品或者服务,这样企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了,分工越来越细,也节约了成本。有些小企业只需要专业做好某一项工作即可。产业价值链上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产品的竞争力也就越来越强。同时,产业价值链中的专业化分工本身具有“自我繁殖”能力。一是各行各业分工的内向发展,会为创造新的专业提供条件。产业价值链越长,技术上进行工序分解的可能性越大,垂直方向的劳动分工有可能加长,这样能吸引众多企业聚集在一起。二是分工度会随技术的改进而深化。分工度的提高反过来使专业内的技术效率提高。分工的内向和外向发展相互影响,效率与分工度的交互影响,构成企业的自我繁殖特性。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总是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比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再是孤立的,它的企业行为会影响其他企业,它自身也会受到其他企业活动的影响,这样也促进了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企业集中于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获得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多种方式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专业性企业进行高度协同和紧密合作。

2、推动了技术进步。在一个产业环境中,各种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区别、相互依赖,一种产业的存在成为另一种产业发展的前提或结果,每一个产业只是产业系统中一个环节或一个片段,由各个环节或片段联成一体就变成产业链。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一个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自己提供各种产出,作为自己的要素供给;同时,又把自己的产出作为一种市场需求提供给其他产业进行消费。如果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首先取得了优势地位,使产品更新换代,那么它必然会要求上下游的企业能够提供符合它技术要求的原料或者零部件,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提供更高级的技术支持,获得更好的服务。一般来讲,在产业链没有核心技术的中低端产业存在比较劣势,在产业链利润库中的份额较少。在产业链中技术创新能力强、掌握了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控制了关键产业链的高端产业则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在产业链利润库中的份额占有绝对比例。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就要进行技术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产业延伸。这样,在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就会不断地链式创新,从而使整个产业价值链处于良性循坏的状态。首先发展起来的产业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越地位,利用规模巨大的单位成本降低,以及普遍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产生的协调效应,在市场上越是流行就促使人们相信它会进一步流行预期等,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技术创新又进一步引发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而产业价值链中各企业间的各种密切的关系,又使得产业链在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中,能够在整个链条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获取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效益。无疑,产业价值链越长,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往往越发达,衍生企业也就越多,从而产业链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就更强。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产业的关联效应相互配合,相互推动,从而建立一种远远大于单个企业点优势的竞争优势——链优势和群优势。这样,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不但能使创新符合需求而且能实现快速创新,并且与上下游环节协同,快速地将技术创新转换为产品,并快速有效地推向市场,进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得整条产业价值链及其中各环节企业处于有利地位,真正实现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程绍珊:《产业价值链竞争模式研究——基于产业链系统协同效率的竞争优势》[O/L],中国营销传播网,http://www.emkt.com.cn,2002年11月5日。

[2]杜义飞,李仕明:《产业价值链:价值战略的创新形式》[J],《科学学研究》2004年第5期。

[3]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年第9期。

[4]贺轩:《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6月27日。

[5]杜晓君,张丹宁:《产业价值链式集群的技术学习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6]王文亮,冯军政:《动态产业价值链理论分析模型与资源整合战略》[J],《技术经济》2005年第9期。

[7]李平:《产业价值链模块化重构的价值决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9期。

[8]刘东勋:《价值曲线的时代变化和产业价值链竞争》[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9]马春光:《跨国公司产业价值链转型对我国制造企业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

[10]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年第3期。

[11]吕彦昭:《产业价值链的空间布局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第12期。

[12]杨凯云,尹柳营:《从产业价值链分析中小企业与战略外包》[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13]厉无畏,王玉梅 :《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J],《经济管理》2001年第3期。

[14]谷立霞、刘亚洪:《基于产业价值链管理的中小企业适应性成长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14期。

[15]杨龙志、李忠宽:《温州产业创新模式及其案例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4年第4期。

[16]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期。

[17] Porter 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M],New York:Free  Press,1985.   

该文拟在《理论探索》2007年 第2期发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6046.html

更多阅读

腾讯文学网作者专区 腾讯的文学产业价值链

     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而盘活产业链?  今年9月,腾讯文学正式推出,“全文学”战略也浮出水面。  对此,腾讯公司副总裁程武说:“整个文学产值将超过百亿,加上关联产业,这一定是超过千亿产值的产业,需要多个合作伙伴一起实现。”

产业价值链理论 泛微波产业现千亿元价值链

   从微波炉产业到泛微波产业,到底能为中国企业带来什么?  日前,在中国首家微波食品研究院士工作站——孙大文院士工作站落成揭牌仪式上,美的厨房电器事业部总经理朱凤涛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不只是造就一个从百亿元到千亿元

产业价值链 新产业亟待价值补缺

市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是新兴产业由萌芽期向成长期过渡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也是地方政府需要把握的三方面。自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我国新时

商务部 全球价值链 电子商务对传统旅游价值链的影响

       摘 要: 本文认为,电子商务对传统旅游价值链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旅游企业价值链活动将围绕顾客这个中心进行;第二,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不仅必要,而且紧迫;第三,旅游产业价值链结构多种形式并存;第四,技术优势和品

声明:《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价值链的集群和链式效应解析》为网友余生爱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