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费区域形状 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区域经济学又叫空间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研究某一区域或空间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根本宗旨在于揭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区域理论萌芽于资本主义商业、运输业大发展的18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形成农业区域论,工业区域论,中心地理论(亦称城市区域论)和市场网理论(即所谓四大区域论),它们所研究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假设前提一致,即假定研究的区域是与外界隔绝的“孤立国”,区域内不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所谓“物质区”,在掌握一定考察和记录资料基础上,运用严格的几何推导和逻辑推理方法,归纳和演绎出理论发展模型。四大区域论的共同点都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如区域内的政策、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机制等,提出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如生产力的区域决策和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改善社会经济空间结构及如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等,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速公路收费区域形状 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高速公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近年来,统计数据表明公路交通所承担的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在整个运输体系中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以我国为例, 1995年公路完成的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是1978年的6.98倍、8.33倍、11.03倍、17.13倍。公路完成的运输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是增加最快的一种,而同时铁路却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二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高速公路,完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的现代化公路网的建设。高速公路已不再是互不连接的分散线路,而形成国际化高速公路交通干线网,大大增加了高速公路在运输中的作用。由于高速公路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实行全封闭,安全性能大大加强,又可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监控管理设施,因而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在日本,约有50%的载货汽车利用高速公路;在美国,汽车完成的车公里中,高速公路上的比重约为46%。数据充分显示,高速公路在整个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高速公路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截至2000年末通车里程已超过16 000多公里,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2.高速公路与产业结构调整。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都证明:在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总处于动态演变之中,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特点和产业组成各不相同,但产业结构演变都遵循着普遍的规律,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将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随后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要程度或密集程度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现代化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国公路发展经历传统建设——高速公路及主干线公路建设——高等级公路网完善的过程中,各国经济产业结构基本遵循了这一发展规律。

3.高速公路与土地升值。经济学的稀缺性规律说明,在一个国家、区域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及经济技术水平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土地的价格是由它的使用价值来确定的,土地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土地使用价值由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不同因而在价格上反映出很大差距,这一点尤其在城市或高速公路两侧一定区域内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级差地租理论表明距离城市越近的土地地租越高,其使用价值越大。从自然角度而言,土地是不可移动的。但是如果从社会经济角度评价时,土地是可以“移动”的,即由于与社会经济客体相对位置改变而产生相对意义上的空间位移。高速公路的修建,使一块土地由远离交通线、枢纽线、空间可达性差而变得交通便利,空间可达性大大增强,新城市、工厂的建立,使附近土地产生空间位移,从而导致土地使用价值的大幅度提高。因此,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是与土地升值相对应的(表1)。

表1  京津塘高速公路北京段产业带土地价格情况  单位:万元/亩

 

4.高速公路与经济空间结构合理化。所谓经济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从区域经济学角度而言,它包括着多种类型的经济客体,如农业、工业、城镇居民点、公路和通讯设施、文化及商业供应设施等。在这个“空间”中不断发生着商品生产,原料和成品的运输,信息的传播,商品销售等。其中每一种客体及其相互间产生的运动现象,都会形成一种空间势态,它们在整体中的结合关系便产生一种多重空间。在空间结构的各经济客体中,高速公路及通讯设施担负着空间产品的运输交流与信息交流,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合理运动起着润滑和枢纽作用。如果缺乏高速公路及其基础设施,区域的经济空间就无法进行运转,其它多种类型的经济客体就不能正常实现其功能,区域经济就不能发展。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空间的促进作用一般表现为当其与社会经济客体达到最佳空间吻合时,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区域经济组织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当两城市间修建某条高速公路时,在公路两个端点的城市,由于公路交通促进物资交流,必然加快城市经济空间内以城市为中心的迅速发展,即“点—圈”经济空间结构模式的产生。同时在高速公路两侧,由于受公路的影响,物资、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必然产生带状的经济发展区域(即高速公路产业带),产生“点——轴”经济空间结构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建立及其运作效率与城市发展潜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都不同程度体现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有效形式和合理化发展趋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6183.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辩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农业产业化理论

一般而言,国际上流行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平衡发展理论——主张地区间、产业间平衡发展,适用于较高发展阶段和较小区域。平衡发展理论认为各地区、各产业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通过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

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亚区域经济中的黑龙江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东北亚地区人杰地灵,具有尚待开发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廉价、素质甚高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很有潜力的购买力市场。东北亚地区许多重要的技术指标也名列世界前茅。可以预见,东北亚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必将对

区域经济发展四大政策 2014区域发展四大亮点

      通过研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我们可以看到四个新亮点:  一是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连续性,进一步明确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的创新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完善创新区域政策、区域

跨文化交际论文 浅析宾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前言  宾西镇位于哈尔滨市宾县的西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而成为哈东经济开发区,是未来的热点。同时宾西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也是学术界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认为宾西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应该是在跨文化交际之中营造

声明:《高速公路收费区域形状 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为网友靈魂风尖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