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变的穹顶 电视的衰变



     电视,曾经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曾经是几十亿观众信息、新闻、娱乐的源头,曾经将无数人蜕变为“沙发土豆”。互联网时代来临,电视作为信息和新闻获取途径的功能首先被分化,之后娱乐节目的观众也开始离它远去,到现在就连招牌性的电视剧和电影也向网络转移。曾几何时,广告附属于电视之上,是营销最有效的媒体渠道,而今天,中心城市的电视开机率据说已降到30%,还坐在电视机前的还有谁?“老头老太太吧。”人们习惯说。

  这一切都是正在发生的大潮,于是就有人惊呼“电视将死”。但正如电视出现冲击但未曾取代广播,互联网出现冲击但未曾取代其他大众媒体一样,我不认为电视的“衰”一定会带来它的“死”。万物往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被逼到墙角的电视,也许正是它求变求生的最佳时机。

  我们不必多说类似《中国好声音》这样零星爆发的高收视节目,说一些域外的案例:熟悉美剧的人知道,互联网,特别是网络视频勃发的十年,却正好也是美国电视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今天的美剧,类型繁多,花样翻新,可以说是创意无限,而公共电视的广告模式、有线电视网的收费模式,并没有被互联网打死,却被“逼”出更强的生命力,为美剧的大成本、大制作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来源。

  在竞争白热化的美剧市场,2013年,一部完全依靠新模式的美剧《纸牌屋》横空出世。这部由数字电视网Netflix斥资过亿打造的政治剧,编、导、演的策略就是依赖于用户行为“大数据”的分析而制定;有别于传统的分季周播的方式,Netflix将第一季13集一次性推给用户,因为Netflix公司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到观众独有的观剧习惯。这部深水炸弹式的电视剧,未离电视的介质,但从内容创制到传播发行,完全走在了“大数据时代”的前列。在这里我们看到网络取代电视了吗?没有。我们看到的,反而是网络服务于电视。

  所以电视的“衰”,前面要加上定语,是“传统电视”的衰。这种“衰”,却正刺激着“变”,催生着新电视媒体商业和创作模式的诞生。这种现象正是事物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大趋势。在这样的大势中,唯有电视从业者思维方式的转变,电视媒体文化的转变才能让电视媒体起死回生,化危为机。这就是业界内外期待看到的传统电视媒体所能孕育的新的文化:观众导向、竞争导向、创新导向、技术导向、优质内容导向。如果完成这样的转变,如果由“衰”能刺激出“变”,我以为电视媒体的春天,也许才刚刚开始。

 衰变的穹顶 电视的衰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642.html

更多阅读

评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雾霾调查ppt

是一部由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费用全部来自2013年一月柴静的自传性作品《看见》一书的版税。该记录片于2015年2月28日播出。《穹顶之下》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

任志强:柴静《穹顶之下》视频热播后的六个思考

“自柴静的《穹顶之下》播出之后,听到、看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批评、指责的言论,其中也包括各种“谩骂”和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恶毒攻击。为此不得不说几句。”“当然也看到了许多正面的支持和维护的声音,说明社会中大多数人还是有最基

关于柴静《穹顶之下》的各种观点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看来两会前的媒体注意力都将被柴静吸引。时隔一年,她带着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复出,视频推出当天就在优酷获得600万次播放量,24小时全网播放量近亿。春节前夕博士生回乡记录引发的乡愁终究抵不上市民对雾霾的愁怨,春节之后的duang

声明:《衰变的穹顶 电视的衰变》为网友梦女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