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 缘何故 日本企业东山再起的动力所在



虽然连绵不断的萧条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难以抹去的记忆,但是近几年的形势却是另一番图景,始于2002年的景气恢复和扩张至今仍在继续,仅就时间长短而论已经创造了战后之最。对于日本经济的东山再起,可以从多方面做出解读,但从左右经济过程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看,日本企业进行的多方面的改革和调整也许更值得关注。

  (1)经营战略和目标的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与普遍重视资本收益率和股东资本收益率的欧美企业相比,日本企业更为看重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这种“数量增长型”的经营战略,不仅确立了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显赫地位,同时也对日本社会就业的增加和企业劳资关系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泡沫经济崩溃后,国内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使日本企业逐步认识到,“数量增长型”的经营战略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要摆脱困境,只能调整经营战略和目标,在质量型的增长中谋求出路。因此在这十余年中,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对吸取欧美企业的经营理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在提高资本收益率方面大做文章。例如,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会削减固定成本,并关闭一部分工厂;为了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会大量处理土地、股份等资产,以增加流动资金,并尽可能减少有息负债;为了增加赢利,会从那些附加价值较低或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业务领域撤出等等。这些调整和转变虽然进行得十分艰难,但经过长期的努力,其效果在近几年已明显地表现出来。据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的计算,到2004年度,日本制造型大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为5%,已经与美国企业不相上下。

  (2)经营者队伍的更新与年轻化。进入20世纪90 年代以后,巨额不良债务的出现,使得日本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持续升值的日元、新兴工业国企业飞速增长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的美国高科技产业让日本企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迫境地。日本企业对此所做出的选择就是大胆地更换经营者,把那些年富力强,充满开创精神的人提拔为一社之长。按照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调查,仅在2005年上半年就有636家大企业(主要为股份上市企业)更换了社长,其中包括丰田汽车、索尼、日本生命保险、全日本空运这样的世界著名企业。不仅如此,许多大企业为了引进外部人才,防止经营者队伍的思想单一化,还纷纷建立了外部兼职董事制度,聘请知名教授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活跃人物担任兼职董事,请他们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督,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

  (3)雇用和工资制度的改革。众所周知,终身雇用制在日本有着很长的历史,在这种制度下只要不违法乱纪或者企业不倒闭,被雇用者可在企业工作到退休为止,不必忍受中途失业之苦。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种曾经令日本感到自豪的制度却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抛弃,按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雇用管理调查结果》,到2002年已有近50%的企业表示将不再受这一制度的束缚,表示继续重视这一制度的企业仅为8.5%。企业与终身雇用制的这种诀别,固然是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必然结果,但是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已不再排斥欧美式的雇用方式,并期待着通过被雇用者的充分流动来唤起早已消失的危机意识和岗位竞争意识。与此同时,面对终身雇用制的瓦解,被雇用者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他们看来企业不再是带有“共同体”色彩的“家”,他们的内心追求正在由“爱社精神”向自我价值的实现转变。

  与终身雇用制相配套,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在工资报酬上采用“年功序列制”。在这种工资制度下,工资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比较有益于控制工资成本,但由于被雇用者在能力上的差异没有受到重视,职位工资在收入中的比重也不大,所以在鼓励被雇用者创造业绩方面缺乏刺激作用。“年功序列制”的这一弊病在过去虽未对企业发展构成严重影响,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因为被它所忽略的因素恰恰是企业摆脱困境所必须充分调动的积极因素,因此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视为桎梏将其抛弃,开始实行按能力和业绩确定报酬水准的工资制度。根据日本有关方面调查,到2004年末,已有90%的企业进行了改革,确立了以“能力主义”为原则的工资制度。

  (4)企业自主研究开发投入的大量增加。长期以来日本企业热衷于国外技术的引进和完善,而对于自主开发新技术却显得重视不足,成为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痛定思痛,在泡沫经济后的困境中,日本企业吸取了这一沉痛的教训,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空前剧烈的条件下,技术的自主开发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并为此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据统计,2000年日本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为10.8万亿日元,2003年为11.76万亿日元,增长8%。从结果上看,这种努力已经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使得日本技术创新的数量增长迅速,对外技术贸易已由逆差转为顺差,特别是近几年对美、英等技术领先国家的技术出口都大幅超过技术进口。

  (5)面向世界,寻求再生的机遇。战后日本通过贸易自由化与资本自由化,确立了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日本,固有的狭隘意识一直没有消失,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表现得相当明显。例如,长期以来日本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十分积极,但对开放劳动市场却非常消极;政府和企业对资本向外输出都很热情,相反对利用外资却相当谨慎,甚至给国外企业来日本投资办厂设置重重障碍。这些带有“单方扩张”色彩的做法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多大的好处,它不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批判,而且也使日本企业难以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然而,这些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空前加速的现实,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认真进行反思,认识到如果继续坚持以往那种“单方扩张”的做法将必然成为当今时代潮流的落伍者。因此,企业对引进外资和雇用外籍职员的态度变得日趋积极,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意识和激活社会经济气氛。面对外资在日本掀起的并购浪潮,社会和企业界反应都比较冷静,一些陷入经营危机又无力自拔的企业更是把接受外国企业并购作为实现企业复兴的一种机遇,表现得相当主动。例如,日本著名汽车厂家日产汽车公司自泡沫经济崩溃后,经营状况一路恶化,处境极为险恶。后经反复磋商,决定接受雷诺汽车公司的收购,并在短时间内奇迹般地实现了复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东山再起 缘何故 日本企业东山再起的动力所在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略述了近些年来日本企业所进行的改革调整及其带来的治理机制上的变化,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积累,即使近几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不坏,即使日本政府接连不断地提出景气最新对策,日本经济仍有可能依旧如故,未必能够成为再次引起世界关注的亮点。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日本新上台的首相安倍晋三在他的施政演说中才一再强调,日本经济的未来将取决于日本企业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所进行制度和技术的创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6661.html

更多阅读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

     推动企业自身科研机构建设,以企业为源泉和依托,使科研机构与其创新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在陕西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将成为必然的主角。  企业,企业,还是企业!  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如此高频率地提及

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 中国企业管理升级的四个阶段

     日本企业在学习美国企业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自身民族文化的特性以及自身的创新,创立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和技巧,进而塑造了众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和日本国家经济的奇迹。象全面质量管理、丰田生产模式、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是

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日本企业正在摆脱成果主义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日前刊登记者井上久男的一篇文章,文章说 , 大企业和IT企 业正在摆脱“成果主义”。 文章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按个人成果确定收入的人事制度迅速推广开来。结果,作为日本企业特色的团队合作精神

叶水禄:品牌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访金华市富华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水禄     叶水禄,男、 37岁、浙江武义人。金华市富华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1998年来义乌,白手起家。在韩国公司做过采购,在荷兰公司做过经理,创业7年,经营各种假发头饰和珠类首饰近千余种,产品的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的特点与作用

  都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很重要,所以近日笔者在工作之余也读一些关于企业文化方面著作,从中受益匪浅,就想把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企业文化之所以在近年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重视,主要是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声明:《东山再起 缘何故 日本企业东山再起的动力所在》为网友山间雾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