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浪费广告费的情况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周围发生着。不适当的聘请明星。举例说来所请的明星与产品“不对号”,例如销售家电产品,却请了一个适用于化装品的明星;所请的明星没有用充分,用到位,例如花巨资请了一流明星,却舍不得花相匹配的资金在媒体上播放;攀比似的请明星,你的产品请了某个明星,我也要请某个明星,结果是将某个明星的身价抬得奇高,其实这个明星不一定适合本企业的产品,还不如请一个“档次低一点”的明星;过分迷信明星的作用,而对出色的广告创意认识不足,事实表明一个出色的广告创意往往可产生出奇不意的效果,且费用比请明星低得多。超前广告浪费。有些企业在产品还未上市前就在市场上展开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攻势,试图制造消费者的渴求心理。但是当产品投放市场后,却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广告与供货脱节浪费。一些企业的广告做得很好,公众反映也不错。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要么是产品不能及时与消费者见面,市场上无货可供,或供货不足。要么是产品本身存在许多未被发现的缺陷。结果导致广告效应的流失,甚至好的广告创意却宣传了产品的缺陷。等到企业将产品完善并铺满了市场时,消费者对该产品己经淡忘,企业又得重新做广告,可是这个时候消费者己经没有了对该产品当初的新鲜感。“饥饿疗法”导致广告浪费。有些企业一厢情愿,只做广告,有货不供,有货少供,人为制造产品的供货紧张。事实证明,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毫无必要。aihuau.com过度广告浪费。有些产品在消费者中己经有了稳定的市场,此时应调整广告策略,调整广告的针对性,控制好广告力度。广告规模越大效果并不会成比例的好,反而会造成过度宣传,并不必要。投入不足浪费。有些企业的产品不错,市场铺货工作做得也好,但由于资金、观念或其它原因,广告投入太少,在消费者中没有相应的知名度。做了一点广告与没做一样,反而浪费了广告费用。广告受众与产品的受众脱节导致浪费。即,看得到广告的人并不是该产品的潜在消费者,或者不是主要的潜在消费者。这种情况表现在,所选择的媒体不对、所选择的媒体的版次或时段不对、或采用了其它错误的发布手段,比如,不该发传单的发了传单,不该发邮件的发了邮件等等。平庸的创意浪费。画面虽漂亮,消费者却不知所云;虽然有幽默感,但与产品没有太大的关系;虽有故事性,但消费者只顾看故事,忘了看产品;消费者所要求的是一回事,广告所传达的却是另一回事;盲目的将同样内容的广告连播三次引起消费的厌恶;对产品的认知错位,即产品的真正卖点在于“此”,而广告创意者所“发现”的卖点却在“彼”等等。贯性宣传导致了大量的无效广告。有些企业靠着最初的广告攻势打开了市场,尝到了甜头。当市场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取向变了后,企业未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广告战略,仍然重复原先的老一套,甚至机械性地扩大广告规模。结果对市场毫无刺激,大量的广告费付之东流。要列举广告浪费的情况还有不少。例如广告发布的时机掌握得不好;盲目摹仿竞争对手的广告创意;用广告错位战术反击竞争对手的广告跟进,却没有控制好“力度”也没有表现出有效的新意。
![广告费计入什么科目 巨额广告费是这样浪费的](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420391110698.jpeg)
在现实中浪费广告的情况,往往不是以某种单纯的现象表现出来的,而是多种浪费形式组合在一起表现的。有时候甚至从一个组合浪费转变成另一种组合浪费。 就是许多很成熟的大公司也很难避免广告的浪费,只是大公司做得好一些罢了。实事求是地说,要完全杜绝浪费广告是不可能的,但我们通过努力却可以浪费得少些、再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