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一点的抽奖广告词 广告奖的七宗罪



罗列“七宗罪”,并非鸡蛋里挑骨头,更不为哗众取宠。在这里,把脉并指摘广告奖评选中出现的诸多现象和问题,藉此呼吁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广告奖评选格局,使我们广告业的生态有所改善。笔者撰写本文的主旨以及落脚点,正在于此。

 

第一宗罪:漫天飞稿,有辱创意

我们处在一个创意至上的时代,满眼都是创意广告奖,可谓花开千树、斗艳一时。这些广告奖一味地从创意的新颖性角度评判广告,导致“飞机稿”(英文名叫“Scam Ad”)大行其道,占领了各大广告奖项。正是由于有广告奖的存在,在评选热潮下,飞机稿才屡见不鲜。其直接动因,通常是广告公司为了参加各种国外或国内的行业奖项,在非客户买单的情况下,为获得奖项声誉及得到评委的认同。这些“广告”,通常由各广告公司内部自行创作和制作。

飞机稿的盛行,是否意味着中国广告奖的评选标准已经走入死胡同?青年学者林升栋一针见血地指出:为获奖所做的广告对中国市场没用。他描述到,近年来,飞机稿在中国大有蔚然成风的趋势,它们摹拟国内外的一些广告,创意没有新意、怎么好玩就怎么做,而且很多都模仿得似是而非。大多数参赛稿更是如此,飞机稿已成为那些为了获奖而远离人民大众作品的代名词。

其实,国外的权威广告评奖都是摈弃飞机稿的,再好的飞机稿都不可能进入评奖范围,可是国内的比赛,许多广告公司的作品都是临时赶出来的。在笔者眼里,这些漫天纷飞的飞机稿,充斥于大大小小的广告奖评选活动,实在是辱没了“创意”二字。

 

第二宗罪:泡沫泛滥,客户受罪

与其说是飞机稿搅乱了广告评选秩序,还不如说广告评选带来了广告泡沫。这些泡沫就是假广告,分为两种:一是自发稿(又分客户付款和广告公司付款),二是广告公司版本,即所谓的“Agency Version”。这些广告的参赛版本,与你在杂志或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有所不同。参赛时,通常会把完稿的商标、产品、标题等缩小,内文全部删除,力求简洁。简单的只是把商标缩小,甚至丢掉,严重的则判若云泥。

在此情形下,广告人仅仅是自己把广告做给自己看了,为参赛、参选广告奖而“设计”相关广告稿,全然不顾客户及消费者的意愿。这类广告创意唯获奖至上,单纯追求艺术境界,或迎合某些评委的趣味,至于是否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是否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则少有考虑。将这些忽悠客户的虚假广告称为“乌龙广告”,恐不为过。

说到广告泡沫的泛滥,资深品牌营销顾问张兵武愤愤之中谈得深刻:“让人感觉很不忿,凭什么这种作品也能拿奖。商业社会就是这样,我们评奖不是摆擂台比武非得硬碰硬,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排座次主要还是人情世故在里面,也没谁说不好呀。”而在广告奖评选的作品展中,有些真正有利于销售的广告却得不到好评,这种怪现象不能不叫我们深思。至于在广告泡沫中,客户的利益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仅仅用道德评判来回答,怕是远远不够。

 

第三宗罪:评选僵化,陷入模式

广告奖评选带来的又一恶果,是评选模式的严重僵化。作为专业的广告人,无不信奉“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正所谓艺术可以借鉴,创意需要出新,创新是广告创意的生命力;而广告奖,担负的正是这样一种使命:对优秀的专业广告团队或个人进行鼓励和褒扬。不可否认,其中某些奖项已成为衡量创作单位专业水准的重要指标,如坎城广告奖、纽约广告奖、台湾时报广告奖、广州日报广告奖等。

然而,我们身边更多的奖项评选,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模式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僵化不堪的局面。

这种僵化,体现在评选结果上,便陷入到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作品拿创意奖越多,创意奖就越糟糕,广告创意就越贫乏;尽管不乏有原创性、有震撼力的广告仍在获奖,但整体来说,技巧和执行已经取代原创成为了现在创意评选的事实标准,大部分的所谓获奖创意已经蜕化为模式化的复制品,充斥着小聪明和执行技巧。而众多评委及广告人由于缺少广告历史知识,将旧的事实和旧的创意视为新的事实和新的创意,而不能估计新运动和新方法的价值,导致许多创意的简单重复。

 

第四宗罪:损害团队,满足私利

诚然,广告奖是对优秀的专业团队或个人进行鼓励、褒扬的途径之一,某些奖项也已成为联接广告人和广告教育的纽带、衡量创作单位或个人专业水准的重要指标。但是,在一些人的观念当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广告奖的参选,说到底是这些人为了满足个人“名”和“利”的一条终南捷径。威汉营销传播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陈一枬女士表示,利用少数广告公司挟名拉客的心理、甚而搞有偿颁奖的陈旧伎俩,恐难成功。因为在这种投机模式下,你很难将活动塑造成具有公信力的品牌;没有公信力,这种虚假荣誉就不会有号召力。如今的评选大多针对个人,而不强调团队,长此以往,难免造成广告行业的混乱。

在广告奖评选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把团队的成果当作自己的东西参与评选。这种行为,对于团队根本谈不上公平。在此观念下,满足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就成了头等大事,而把团队的名望与利益抛到脑后,甚至不惜加以损害;自己的广告公司尚且如此对待,客户的相关权益,更是只有被随意挥霍的份。然而,这决不是广告奖评选的真正原动力,相反,它不仅抹杀了团队的劳动与心血,而且破坏了团队的合作,更严重的是它极易使获奖者的心理高度膨胀。

为了名利,一些人有时会不择手段地搞暗箱操作,不仅败坏业内风气,还破坏广告人的自身形象。正如有关评论所说,企业对广告公司、广告人的不信任,怪不得别人,都是广告人自己作的孽,自掘坟墓,可谓此害绵绵无绝期,可怜又可恨。

 

第五宗罪:骗子设局,行业毒气

如今,无权威、无公信力、无专业性的评奖活动越来越多,知名广告人沈虹比之为一场场“浮躁的表演,受人鄙夷”。在她看来,物欲一旦横流,浮躁成为一种气候,奖励成为一种商业,过度的包装、过度的炒作、过度的浮夸,其积极意义便转化为消极。常常有一些单位受利益驱动,或为提高自身知名度,或为增加自身曝光率,或干脆为提高发行量、拉赞助等目的而攒出不同奖项。

这股广告行业的歪风毒气究竟从何而来?在沈虹看来,获奖的可能通常与赞助的多少和关系的远近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奖的含金量非常低。更有一些社会上的奖项以骗人为目的,实际上是一种污染。短信里的获奖陷阱、网络上的点击游戏、有组织的拉票活动等等滋生了社会的腐败现象,令人恶心。

为取得私利而设的奖局,其潜规则的背后是利益驱动。识别起来的重要指标,就是所设奖项的合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以及运作的流程。那些没有指标价值的奖项不但不能使获奖的人、团队或者品牌增值,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评选活动本身不应该收费,组织者的利润应该由活动的其它产品来实现,如出版、讲座等,惟有如此才能对杜绝暗箱操作、花钱买奖项等丑陋现象起到打压作用,并减少行业骗子的出现。

 

第六宗罪:忽视交流,聊以自慰

最为可笑的,当属许多广告评奖活动的集体自慰性质。行业需要的是权威的、有影响力的评奖活动,这一点不言而喻。现实当中我们的评选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给人的感觉却基本上是一种“自娱自乐”式的东西,有人将之比喻为卡拉OK。观察人士指出,从国内与国际的广告评奖横向对比看,一些在国内屡获大奖的个人或团体,在国际评选中却鲜有斩获。究其原因,除了受报选参评等条件的约束之外,目前国内有些评奖活动非常不专业也是重要因素。

应该说,广告奖评选为的是给广告界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其交流价值远远大于评选结果,若将评选结果作为一种商业炒作的资本,就颇有点买椟还珠的意味了。不禁要问:忽视行业交流、缺乏专业水准的评奖,还有没有开展的必要呢?

说到广告奖对广告业的意义,今年38岁的台湾百帝广告创意总监叶旻振有点腼腆,他说,广告奖当然能维持广告作品的基本水准,同时能让广告主不以销售成绩为评判广告好坏的唯一标准。同时,他也表示,现在广告奖已经沦为广告公司和广告人的年度自慰仪式,“得奖了,广告公司老板比较高兴,广告主不一定开心,因为他们还是只看业绩”。他调侃地说,如果广告奖能办得像电影金像奖那样风光,获奖广告回头或许还可以增加“票房”。日本有些广告人协会,同一个领域有专长的人会聚在一起切磋琢磨,一起进步。而国内的广告公司之间则彼此相轻,广告协会也成了广告公司老板讨论如何保全利益的场合,显然,这对广告业的纯净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七宗罪:缺乏规范,亟需权威

广告评选进行得如火如荼,但这些广告奖究竟有多少权威性可言?不难想见,缺乏全国性的权威机构,这样的评选能有多少规范性。有人建议,真正将全国的广告协会、4A协会联合起来,对广告行业在广告法约束以外的范围进行规范,进而对广告评选进行规范。中国广告业的评选活动只是行业内的评选,在价值取向上不应过于在乎评选结果,更不能鼓吹评选荣誉。广告并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它还是一门科学,与国外相比,中国广告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缩短差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花环与掌声,更需要冷静的思索与塌实的行动。

可以断言,中国广告业评选活动的症结,正在于评选过程中没有合乎规范的秩序,远未形成一套合理的体系。在广告奖的评选中,目前几乎都偏向于专家评分的方式,而其中市场检验的评分几无比重;虽说执行上有一定困难,至少应进行模拟市场环境的测试。市场检验一定得用权威调研机构的数据来说话,多做定量分析,减少定性的评价。

 霸气一点的抽奖广告词 广告奖的七宗罪

总的来说,奖项的设立和评奖的规则,应在注意参考国际标准的同时,与中国的市场发展状况结合起来。最终的目标,是在形成中国广告奖评选体系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广告奖评选之路。

 

后记:一枚硬币的两面

文章最后,我们需要做个简单小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说广告奖是一种毒,是因为它身上背负着“七宗罪”;但你也可以说,风起云涌的广告奖评选决非一无是处——广告奖作为一种毒素,它确实能够刺激广告人的创意,给广告业界、广告学界及广告的相邻行业诸如房地产业、新闻传媒业等带来若干效益。至于说,广告奖的根子里有怎样的问题,现实中暴露出了多少积弊,平常易遭受诟病的是哪些情形,答案在笔者这番梳理和研究之后,一一变得清晰。有了这些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在阳光下对症下药,猛治沉疴。

 

 

 原载《21世纪广告》,2006年7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7027.html

更多阅读

盘点《西游降魔篇》:周星驰的七宗“最”

盘点《西游降魔篇》:周星驰的七宗“最”■文/慕容天涯  情人节,2013年的情人节,周星驰导演作品《西游降魔篇》创下了内地影史的单日票房纪录。拿下1.22亿人民币的票房数字,打破了《变形金刚3》保持了两年之久的1.14亿纪录,眼下势头之

声明:《霸气一点的抽奖广告词 广告奖的七宗罪》为网友个啲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