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立法颁布半年过去了,太阳能市场发展是不是像预期的那样精彩纷呈、惊喜不断呢?
有人说,状况不好不坏,但不好不坏的描绘已经带有失望的情绪。是啊,这半年“雷声大雨点小”的市场气象足以让人大跌眼镜,平庸意味着失败,“风平浪静”将大家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那份热切期待中慢慢冷却下来。
半年过去了,太阳能还是没能走出“三无”的尴尬,没有战略,没有品牌,没有文化。十几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家企业能越过十亿的坎,池子不小也不封闭,为什么鱼儿长不大、大鱼也进不来?
没有战略?!“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派你的手下的一个家伙,要他去夺取某个地方,如果他做不到,就把他撤掉。”巴顿将军的描述似乎让很多太阳能经营者一下子高兴起来,我们也有战略啊——今年要进入前五名,比去年增长30%,新开100个点……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确实也只是按照这句话去做的,甚至比这句话还简单。该夺取什么地方?谁才是最合适的?何谓做到了?撤掉有依据吗?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正是对企业整体素质、管理能力和经营过程的检验。我们需要一句话显喻我们的战略,但这句话更需要系统地经营和持续地推进,否则,战略仅是一句口号,对士气短暂地提升之后是永久的打击。
没有品牌?!别不服气,到消费者那里去检验一下。虽然有人拿到了“中国名牌”等牌匾,但很显然,这里更多的是相关部门与时俱进地对这个新产业以溺爱,有和没有的区别是相对比较的结果。品牌是结果更是意识,是跳板也是门槛,不属于消费者的无法称之为品牌,产品如此,行业亦然。太多人热衷于窝里斗,剥落着行业品牌孱弱未丰的羽翼,赤裸裸的低俗笼罩下,谁都无法洁身自好。
没有文化?!笔者一直认为,太阳能属于理性的产品,却需要感性的营销和品牌。没有人否认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对于太阳能产业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产业环境才是决定这个产业兴衰的根本,再伟岸的大树置身荒漠还能伟岸到哪里去?阳光、水、温度…….和谐的文化土壤,这才是小草、灌木、大树们都需要的环境。
没有战略、没有品牌、没有文化,何以爆发?并非妄自菲薄,悲观主义从来没有打赢过任何战斗。“三无”不等于全盘否定,不少企业和外围资源已经心怀激情,并专注地投入到抓住机遇和改变现状的努力之中,这也许就是太阳能爆发的火种,他们需要做的是触动“三大战役”的扳机——产业需要主流企业协同起来共营和谐文化,市场需要有序竞争孕育出品牌,企业需要以经营品牌为目标制定实施个性化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