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述中国第一商人无从考证,但经商这门职业肯定在西周就有了。因武王伐纣,天下为“周”,商代臣民没有立足之地,出现贩卖活动的人,“商人”由此得名。商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征,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可惜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大都固执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商人阶层只能在封建社会的“牙缝”里产生出来,并在一定的传统文化与思想观念支配下表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形成传统的十大商帮(影响较大的有徽州商帮、宁波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山西商帮、陕西商帮等)。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商人。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后),特别是中共十四大(1992年)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以来,促成京派、海派及港派等三大流派。就大陆而言又以大区域分为江浙商人、岭南商人、北方商人等三个大流派。江浙商人——指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商人。因近代以来江浙处于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之地,商业活动带有西化和传统的双重角色,商人具有西方商人的手腕和现代技术专长,具有商人的现代素质和经营思想,适应与吸收能力特强,精明灵活、富于机变、注重市场、注重实利,同时又较有文化涵养与品位。在这里近代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实业家和金融家,形成特有的金融工商阶层。

岭南商人是指广东、福建一带的商人。这里在近代是最早向外开放、最早受西方文明侵淫和较少受到传统文化束缚的地方。由于地理与生存环境的影响,同时又面向海洋,经常与大海打交道,所以历来重商不重农,有着商业发展的特定条件。岭南商人天赋商才,表现出海商特色。八十年代以来深受港台文化和商风的熏陶,以开拓、冒险、善于竞争、善于挣钱而著称大陆。他们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经营观念,接近港派商人。大多商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较低,除了挣钱就是花钱,也给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因地域与文化原因香港商人也列入岭南商人之中。北方商人是指黄河流域、关东一带的商人。长江中下游的商人相对于江浙商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接近北方商人,他们也列为北方商人。北方商人是某种意义上的传统人,重义轻利、吃苦耐劳、不善竞争、经商被动,有非经济因素制约之背景。商业成为政治的附属物,缺乏商业的忠诚与执着,小富即安。做生意就是挣钱,缺乏大商业的头脑和和现代意义上的商人素质。当然,大流派内部在商业精神与经营风格上也会有差异。如北方商人中:山东商人奉行以苦为乐,苦干实干;山西商人善于理财、有金融之才,“山西票号”曾执中国金融界的牛耳;江西商人长于小本买卖;安徽商人,亦贾亦文,贾而好儒。但所有商人都是黄皮肤的中国商人,其经营风格与商业精神并无好坏优劣之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南北文化交流的频繁活跃,商人的地域色彩会日趋弱化,但始终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