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向着银行的方向飞奔



就在西部四省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同时,另一原本就扎根于全国城市乡镇50多年的邮政储蓄所也按捺不住,其面向农民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也早已在湖北等地农村开始了试点,而且在邮政体制变革的渐进势态之下即将变身。据记者得到的消息,中国邮政银行最早将可能在今年的6月份挂牌,邮政与储蓄将各列门户,并驾齐驱。金融专家已经据此作出乐观预测,认为邮政储蓄所一旦具备汇兑、储蓄、借贷等等商业银行功能,城市资金将有望借此渠道回流到乡镇,支持“三农”发展。

不过,这一消息仍然在人们狐疑的心态中盘旋,因为其中的参与者仍然闪烁其词,而质疑的声音也甚嚣尘上。无法否认的事实是,邮政储蓄所恰恰就在汇兑钱款之际成了农民心中的第一“银行”,全国4.5万个邮政汇兑网点中有70%在农村,有将近70%左右的汇款交易流向农村,全国邮政存款中有将近三分之二来自农村,怀揣一张绿卡即可走遍全国城乡的现实更是让其他4大商业银行望尘莫及。

 

政企分家

邮政政企分开一直是其系统内热议的话题。2005年7月20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8月19日正式下发了文件。至此,中国邮政的改制方案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除了邮政管理纳入国家公务员系列之外,原本统属中国邮政系统的邮递、报刊发行等企业部门可以另行组建一系列公司,而由中国邮政集团控股的中国邮政银行也望呼之欲出。

《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核心是政企分开。重组国家邮政局,将原国家邮政局的邮政储蓄和邮政企业分开设立,各省(区、市)设立邮政管理局;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原国家邮政局下辖的邮政储汇局独立出来。邮政主业与邮政储蓄从此各自独立门庭,成立中国邮政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控股;所有邮政金融业务将统一划给邮政银行管理,邮政储蓄逐步向现代商业银行过渡。邮政储蓄将继续依托邮政现有的网络而经营,但储蓄业务与邮政业务将分账核算,独立经营;而且银监会也将邮政银行纳入到银行监管体系。

2005年,银监会派出邮政储汇局检查组1284次,检查机构12425个,并对邮政储蓄网点进行了清理整顿,纳入规范化管理,此举恐怕不亚于农信社及农商行、国有商业银行。原因就在于各地邮政储蓄系统挪用公款案件屡见不鲜,甚至无法追回。

此外,银监会还特别按照银行业监管标准,对邮政储蓄机构实施风险监管,使之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型。所以,邮政储蓄的定位,就是鼓励其资金返还农村,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变革的进程。

“与其说是邮政储蓄银行,还不如干脆称之为邮政银行来得直接一点,因为储蓄本身就是商业银行的业务之一嘛”,一名银行界的资深人士直截了当地向《资本市场》记者表示自己的看法。

 

积弊难返

    中国的邮政储蓄始于1919年。截至1949年,30年间国内时局动乱,炮火频仍,邮政汇兑的规模一直不大,而且时有停顿。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委托邮政部门代理储蓄业务,1953年予以停办;民国时代的邮政储蓄也于这一年被取缔、终止。198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希望回笼民间资金,便与原国家邮电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意欲凭借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络筹措资金;而作为回报,人民银行也将因此付给中国邮政远高于储户存款利率的转存利息。国务院因此下文恢复了邮政部门代办储蓄的业务;是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通过,邮政储蓄从此成了邮电系统既定的业务之一。

始于1986年的邮政储蓄最初被人民银行界定为只存不贷,其吸收的存款有65%以上来自农村。1990年,邮政储蓄存款由代办改为全额转存人民银行,由央行支付利息;该利率远高于邮储系统支付给储户的利率,邮政系统据此坐享着一笔稳赚不赔、毫无风险的巨大利差收益。自1996年至2002年,央行连续8次降息,但邮政储蓄的转存利率仍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交存央行的准备金利率;譬如,仅仅2002年当年,央行就向邮政储蓄支付了180亿元的转存利息,成了邮电分拆之后中国邮政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1992年和1998年,人民银行提出的两次邮政储蓄改革尝试皆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没有结果;而据说人民银行在邮电尚未拆分之时就已经开始酝酿,要将邮政储蓄从邮政中独立出来,成立邮政银行。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首次提出通过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来解除邮储转存政策给自己带来的支付压力。直到1999年,国务院才会同人民银行对此作出明确批复,表示同意组建邮政银行,宣告挂牌只是等待时机,但很显然,其中涉及的各种利益错综复杂,一时也难以理顺,所以最终也被搁浅。

2003年8月1日,人民银行提出,邮政储蓄的转存应该实行新老划断,准予此后新增的存款可以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作,但放贷获利仍为禁区;原有的存款(约8290亿元)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在人民银行;央行的邮储“包养”政策至此终结,转存款利率下调,甚至比商业存款的一年期利率还低,邮政储蓄当年因此一项就减少了45%左右的收益。没有了旱涝保收的转存利息,邮政储蓄开始被迫为自己吸收的存款资金苦寻出路。2003年,国家邮政储汇局新增存款1496亿元;2004年新增1750亿元,也就是说当年能真正走向市场的邮政储蓄资金已经高达两千亿元左右。据其内部人士预计,截至2005年底,已有将近4000亿的资金游离在人民银行的监管之外。

实际上,邮政储蓄与邮政企业混合经营的体制是未来邮政银行的致命弊端。邮政储汇局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职能部门,而非独立法人机构,邮政储蓄无法在短时间内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商业银行管理机制的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风险控制和防范机制;而乡镇基层的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混岗轮作、频繁换岗由来已久,而且也相当普遍,监管缺失,挪用存款的案件已屡见不鲜。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其2005年工作计划中强调,新成立的邮政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经营存贷业务,但只能面向个人的存贷款、保险及其他业务,而不能经营企业的贷款,而且中国人民银行将对其实行监控、监管和监督。

   2006年1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将尽快批复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方案,确保2006年内该银行各级机构顺利组建,正式对外挂牌。

 

纠合生变

据国家邮政局下辖邮政储汇局的介绍,邮政储蓄早已遍布全国、覆盖城乡,营业网点超过了36000多个(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占2/3以上),系国内网点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也是全国最大的个人汇款网络,金融实力已经不容小觑。截至2005年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高达到13000亿元,在整个储蓄市场的占有率为9.56%,邮政储户已达到2.7亿户,储蓄规模仅次于中、农、工、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中国邮政平均2亿多的汇款客户,年汇款额达2400亿元。  

 邮政储蓄:向着银行的方向飞奔

邮政储蓄作为全国惟一一块没有任何坏账之忧的金融资产也吸引了投资者的瞩目。据香港媒体早前的消息说,中国邮政正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积极磋商,计划最早在2006年6月创立合资银行,并且最终可能寻求上市。

据透露,中国邮政将持有该合资银行至少51%的股权,目前也正在与其他战略投资者进行商谈。报道分析说,银监会可能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购进该家新银行的股权。不过,这一消息遭到了中国国内第二大移动电话运营商中国联通的断然否认,而最大的固定电话运营商中国电信则对此模棱两可,至今并无回应。作为国有企业,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两家电话运营商享受了历来的垄断高额利润,旗下都有子公司在香港上市,而即将组建的邮政合资银行是否借道香港上市,——这仍然是投资者极力关注的焦点。

“联通实际上不过是观望而已,难免口是心非,其主要的担心恐怕只是认为邮政体制的改革刚刚开始,现有的邮政储蓄完全依托于邮政网络生存,与过去差别不大,看上去似乎很赚钱;其实倒多半得益于人民银行政策的特别庇护,一旦展开存款批发、零售与中间业务等真正的金融业务,就难免会有捉襟见肘的可能了;再说,缺乏专门的金融人才最容易导致大量坏账的产生。……邮政储蓄向邮政银行的转型目前还存在许多变数,但很显然,现在中国联通出面辟谣纯粹是多此一举,甚至还有欲盖弥彰之嫌”,一名熟悉联通的业内人士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中国邮政究竟是和电信、联通的母公司还是其上市子公司合资组建邮政银行,这一点目前还没有确定。中国联通一时匆忙抛出否认之辞,但并未排除其下辖子公司参与出资组建的可能。

 

诡秘破局

邮政体制改革让邮政储蓄向着银行的方向疾奔,除了存储还可以借贷,——尽管只能局限于个人零售业务。中国邮政急欲携手电信、联通两家国有企业一起组建一家合资银行,而电信与联通迄今倒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是断然否认,就是迟迟未敢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在多个场合含糊其词,原本简单的一桩好事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

邮政储蓄业务的规范化经营应该是邮政储蓄体系改革的核心。邮政储蓄毕竟结束了自身只存不贷的历史,开展综合存贷业务将迈开其作为邮政银行的一大步。

邮政银行的大部分资金来源城市(农村至少不低于三分之一),而营业网点却大部分扎根于乡镇,其首要面对的是同样扎根于农村

50多年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过,单就借贷利率来说,即使眼下正在西部四省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也会因为利率的高低而与邮政银行有所区别。因此,邮政银行的劲敌就是农村信用社。

“在资金实力方面,尽管农信社获得了国家上千亿的资金援助,甚至个别地方连乡村一级也有了存贷网点,但仍然难与邮政储蓄相提并论。原因大概就在于,邮政储蓄附加的优势本来就多。现代邮政汇兑已经具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传统,‘邮局汇款’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农村发封信、寄个邮件就得去邮局,汇兑小额钱款也只有邮局最为方便;再说,邮政储蓄的资金一直存放在人民银行,没有进行过放贷业务,没有一分钱的坏账,也没有一点历史包袱;而农信社经营了50多年,其间因国家政策性的指示所产生的不良贷款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坏账的剥离与核销并没有达到业界想像的最低程度。这就是农信社无法与邮政银行抗衡的劣势。所以,邮政银行放贷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比农信社要小得多,而且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时,说不定国家还会给予政策上的特殊扶持呢”,一位银行界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在农村金融体系里,缺乏放贷经验和专业金融人才不仅仅是邮政银行的先天不足,但在资金实力和历史债务等方面,邮政银行又有农信社所不具备的优势。邮政银行的投资者虽然也可能分析了所有的因素,但在出资的意向上又瞻前顾后,“国有企业参股邮政银行就像当年投资华夏银行一样,事到临头才会出现原本就潜伏在深水里的投资者”,一位做投行的朋友对此倒是直言不讳。(刊发于资本市场杂志2006年4期,转载务请注明出处,以免法律行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7451.html

更多阅读

吴晓灵:民营银行的前景在于“错位竞争”

     时隔十九年之后,民营银行今年能否再获准生证?  日前,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透露,银监会对于民营银行牌照的下发应该是分批进行,第一批有望在明年3月前发牌,具体何时开业要看各银行自己的情况。  而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

境外利润翻番:工商银行的五年之约

    2011年8月5日,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已就阿根廷标准银行及其两家关联公司80%股权买卖交易与南非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等达成协议,并于2011年8月4日(阿根廷时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了交易协议备忘录。双方将随后履行监管报批手续。

李国宝:老字号银行的新使命

 他的家族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地位最显赫的传统世家之一,不但成员横跨政治、立法、司法、教育及经济等领域,并在各自领域建树卓越,历经百年,依然基业常青、代代向前。        他所领导的由他家族参与创办的东亚银行则是香港历

马蔚华:招商银行的努力还能带来新惊喜

最近让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介意的一件事是,有人在招行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写了本他的个人传记。作者疑似假名,全书内容大多来自公开报道,立场无敌意,事实方面虽有小偏差却无大害,但马蔚华担心外界误会自己掏钱做软宣传。他最近跟李嘉诚聊天

马蔚华的管理经:招商银行的马氏领导力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被誉为“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当政十年,马蔚华领导招商银行,成为中国最新锐的具有国际网点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从下放知青,到政府官员,管理国际大行,兼具学者风采,马蔚华的领导力风格,融合了中国式特色,务实又

声明:《邮政储蓄:向着银行的方向飞奔》为网友屌丝肿木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