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时期,石家庄周遍地区频繁出现奶农“倒奶卖牛”事件,大量鲜奶被倒掉,奶农苦不堪言。从经济学角度看,有需求,有供给,产业链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然而,阜阳奶粉事件是个分水岭,全国奶业遭受重创,在河北争夺奶源的加工企业限量收奶,并提高鲜奶检测标准。于是,奶农出现了卖奶难,倒奶事件频繁发生。
显而易见,奶农倒奶,是加工企业所致;加工企业所为,是毒奶粉事件所致;毒奶粉来源于不法商家,但根本症结在于市场监管失灵。不难看出,外省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失职、渎职,成了河北倒奶链条的源头。也就是说,如果全国一盘棋,所有的市场监管体系能正常作用,毒奶粉就不会出现,更不会波及到河北,奶农倒奶事件也许能避免。这次“倒奶事件”,是特定时期特定原因造成的暂时性、区域性供求矛盾所致。
农业生产模式的弊端,也是“奶业供给链”出现裂痕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公司+农户”模式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把企业和奶农捆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相对于企业,分散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奶农,处于弱势一方。市场一旦风吹草动,受伤的往往是奶农。这次倒奶事件也如此,加工企业单方面限购和提标,大多数奶农却无能为力。
可见,“奶业供给链”出现裂痕,既有外因,也有内因。要愈合裂痕,需要多方努力。如何严肃认真地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靠什么手段培育龙头产业,如何提高奶农整体素质、保护弱者不受侵犯等,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深刻反思,拿出对策;对加工企业来说,“倒奶事件”是一次生动的诚信教育课,失信于民,自己肯定受损;对千千万万的奶农来说,“倒奶事件”还是一堂深刻的投资风险教育课。农民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厚爱,更需要自强,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要理性预测,学会运用法律等手段保护自我。此外,还有专家建议,通过设立奶业风险基金、建立奶业合作社、加强行业发展规划、加强信息服务等措施,也是愈合奶业供应裂痕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