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已经于10月21日在南京圆满闭幕,其带来的巨大物流机会让在这一体育盛事中赚的钵满盆盈的企业笑得合不拢嘴。据统计,2005年10月9日至21日之间,有46个代表团,2万4千多名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局官员以及4000多名新闻记者参加十运会。而由于本次赛事大部分在9月份就开始举行,主要赛事又恰逢“国庆黄金周”,累计过百万的人流量给南京带来的商业收益简直无法估计。
在十运会期间主要受益的行业有交通旅游业、住房餐饮业、零售业、广告宣传业等等,无一不是与现代物流联系最紧密的行业。十运会期间,南京近九百万人口的吃、穿、用、行,完全依赖物流体系的支撑,一方面带给企业巨大的赚钱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对南京乃至江苏社会物流系统的大检验。正是因为十运会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使我们的物流企业才有利可图;也正是由于现有物流体系的不完善,才造成了物流服务在短时间内供不应求,产生了供需波动。据悉,十运期间,南京农贸市场内连青菜也卖到了2.5元/斤,比平时涨了三分之一。物流能力的不平衡时刻制约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物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供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现有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有限。许多物流企业仅能提供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运输、仓储服务,缺乏完善的物流网络和足够的信息手段,难以支持整个供应链或者更大范围内的物流需求;其次是物流资源在各行业、各地区的集中度不平衡,比如电子零售业就比副食品行业集中了更多的优势物流资源、苏南地区就比苏北地区集中了更多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这就容易造成一个地区在短期内发生物流市场的供需波动。虽然这种短期需求热潮可以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中国整个物流业的持续进步并无多大意义。
要解决这种不平衡,首先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对国内的物流企业进行合理引导,通过在“税、利、债、费”等诸方面的优惠措施,调整我国物流资源在各行业各地区的分配。另一方面,伴随我国物流服务市场的彻底开放,国内物流企业必然面临一轮兼并、破产、重组、发展的局面。许多更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会将资金投入物流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会把更多的企业资源转入现在还不太引人注意的行业,抢占更多的物流利润点。“不是生存,就是毁灭”,物竞天择的法则将是解决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的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