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中国生产力报的商业计划书(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中国生产力报》(下称“本报”)扩大运营规模。

1.2、项目简介:

    本报拟在保持和发展现有传统广告市场基础上,立足高端新闻,突出“东西部合作”的主流经济新闻。由此不但开发新的广告市场,而且实行“报内经营”和“报外经营”并举。

1.3、项目特性:

1、高端新闻:

本报专家认为,依不同受众的商业价值高低不同,新闻市场分为“高端”和“低端”两类市场。高端市场,例如企业、大宗经营商品、知识界、党政机关;低端市场,例如女性生活、群众日常生活。

也可以简单地说,如果将服务社会运营的新闻称为“高端”新闻,那么,服务日常生活消费的新闻就称为“低端”新闻。

提示:“高端”和“低端”仅仅是出于叙述方便,没有褒贬之意。

2、扩展性服务:

新闻媒体传统的服务,主要是新闻和广告。传统服务主创价点,就是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

媒体的扩展性服务,则是除了新闻和广告以外的其它各项服务。例如代理招商、举办会展、市场设计与开发、人才服务、旅游。

3、“报内经营”和“报外经营”:

报内经营,是报纸版面直接取费,例如发行、广告。

报外经营,是利用报纸的资源(例如版面、组织能力、调查能力),但不用版面取费,而是采用其它取费方法,例如代理招商获取佣金、举办会展获取门票和赞助。

常见的报外经营,有代理招商、举办会展、企业管理咨询、人才、公共关系、市场设计与开发、产权、旅游。

提示:目前各报均有报外经营,但通常仅仅是偶然的、临时的。本项目将报外经营常规化、专业化,成为本报第二个创价点。

4、报外经营的专业公司:

本着“新闻所到之处,经营随后跟来”原则,新闻与经营互配。通常有若干报外经营公司,例如招商公司、会展公司、市场设计公司、产权代理中心、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人才中心、、旅游公司。

在版面上,设立市场、招商、人才、会展、产权、房地产等专版。

1.4、项目产品:

1.5、使用人使用本产品的原因:

    西部与东部合作,迫切需要专业化的新闻及相应服务。

1.6、项目方案(稳产年方案):

 

第二章、项目人

2.1、法定规范:

本报是对开、全彩周报,2003年10月28日创刊,每期8~16版。法定住址在中国香港。香港注册号:港字860952;国际注册号:ISSN1810-6587。本报在国内2003年11月注册。本报自办发行。

2.2、资产与负债(万元,%,精确到个位):

2.3、项目的优势与不足:

2.3.1、优势:

1、报名覆盖面广,

本报因报名《中国生产力报》,所以可以覆盖全国,联系世界。

2、已有一定的经营基础:

本报无论发行、广告等项经营能力,均不逊于国内其它经济报媒。

至2005年8月,本报发行量6万份。2005年前3季度广告收入200万元。

3、读者结构合理:

本报读者中,24%是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20%是高等院校人员,16%是经济研究人员,15%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6%是其它科研人员。这些经济报的有效读者占本报读者81%。

4、占有市场先机:

本报不但在国内目前是唯一发现新闻市场“盲区”的经济报媒,而且为之做了大量的开发准备,所以本项目在全国就占有市场先机。

提示:本报专家认为,当前报媒市场有3个“盲区”,1、房地产、汽车、电脑等耐用品广告的贴近性差;2、经营性服务广告几乎空白;3、报外经营明显不足(注1)。

5、已有若干符合本报要求的优秀人才:

梁金安:本报总编辑,资深新闻工作者。不但非常熟悉新闻业务,而且有很强的新闻商业能力,在高级党政机关和企业界有广泛交往。

王  朋:本报策划人。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有很好的新闻能力。善于组织重点新闻,能在新闻实践中较快带起较多青年记者和编辑。

提示:上述第4和第5条,是本报及任何其它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相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经济报媒来说,本报于该两条有明显的优势。

2.3.2、不足:

    本报当前主要不足,就是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

2.4、法律事务:

    项目人目前没有现实及或然的涉讼事项。

2.5、核心价值观:

德为商本。

 

第三章、发展战略

3.1、战略定位:

    以新闻及其扩展性服务,做西部资源和东部资金、市场的对接人。

3.2、战略目标:

1、成为国内最大、最好的中介“东西部合作”的平面综合媒体。

2、以报媒为“龙头”,形成“东西部合作”的服务产业群。

3.3、制定目标的依据:

    目前没有专业服务于东西部合作的新闻媒体(无论报媒或其它)。而若作本项目的专业媒体,须同时符合3个条件:1、非常熟悉西部;2、非常熟悉适于西部的东西部合作;3、非常熟悉经济报的各项业务。而本报是全国极少的“同时符合这3个条件”的报媒之一。

3.4、发展政策:

1、保持以资金为中心的、强大的市场开发能力。

2、保持与中央媒体、大型媒体拼新闻的能力。

3、保持对国内外大型咨询服务商的优势竞争力。

    4、迅速形成新闻带动的“东西部合作”服务产业群。

5、坚持本报自有的、专业化的新闻研究。

6、新闻以自采为主,特别要保证稳定供应西部优秀的经济新闻。西部各省要有专职记者站,同时要有以西部为主的新闻巡视员制度。

7、适应现代新闻的“明星产业”特性,建设以优秀人才为基础、

高级人才为核心的新闻制做和经营队伍。

    提示:必要时可采取特殊办法。例如在强大的新闻和服务支持下,由既能做新闻、又容貌美丽的青年女记者队伍采访及经营东部商界。

8、充足的后勤保障,使新闻和经营队伍有充分发挥的工作条件。

第四章、市场

4.1、目标市场:

本报实行“高端新闻市场”的市场战略,主要以企业、党政机关、知识界的中高端读者为主体市场。

本报未来5年间,重点放在“中国的中西部与发达经济区交流”。因此本报的市场定位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中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另一是国内外发达地区、发达城市的投资商、生产商、服务商和市场。

对中西部地区,本报以当地资源(提示:指广义资源,例如区位)为中心,重点报道当地投资机会、大宗资源性商品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大宗资源性商品稳定进入内地市场、西部与国际资源、市场的通道、中西部各省区的法规环境、党政机关资源。

对发达地区,本报以投资商、生产商、西部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商、服务商为重点,从而使之与西部地区相连接。

4.2、市场细分:

1、西部地区:

以农业、矿业及其该两产业的深加工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高端餐饮、住宿与百货业、物流业、应用科研、优势区位等为主的资源富集区。

2、东部地区:

资金、市场、知识等资源富集区。

 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中国生产力报的商业计划书(上)

4.3、市场分析:

报媒是中国媒体业的中坚力量之一。依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4年全国各类报纸共有1926种,广告总收入达231亿元(注2)。2005年1~8月国内报刊广告额44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8%,净增32亿元,其中报媒增量占83%(注3)。

经济报媒是中国各类报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8月,经济报媒和综合都市类、时尚类、生活消费类和旅游休闲类媒体一起,成为国内报刊广告增量的主量,广告增量均在5000万元以上(注4)。

当然应该承认,中国报刊广告额从2002年以来,增速连年降低。但本报专家认为,1、报媒广告虽然增速减缓,但仍然处于高速发展,只是由非常规的高速增长转为理性高速增长;2、在增速减缓的同时,国内报媒市场(广告及报外经营)有大量盲区。

本报专家认为,国内报媒广告处于理性高速增长期:

首先,国内报媒广告2005年1~8月同比增长8%。这虽然被认为“增速减缓”,但就“8%”本身来说,却也不应该算“低速”增长。

其次,所谓“增速减缓”是相对于2002年的爆发式增长而言的。2001年同比增长10%(注5),与2005年差不多,可见2005年8%的增率正常。

再次,2002年“同比增长40%”的爆发性增长仅仅维持了1年(注6)。以后不但逐年下降,而且降幅均匀,年均下降10%(注7),最终降至2001年正常的增率水平,可见这种增率下降只是趋于正常。

本报专家认为,2002年国内报媒广告的爆发性增长只是偶然的,不能证明国内报媒市场将能长期维持这种超常繁荣。既然如此,2002年后的广告增率下降,除非今后这种下降的方向和幅度有明显变化,我们同样不能认为中国报媒市场从此就会一蹶不振。因此专家认为,即使国内报媒仅仅维持当前这种操作方法,报媒广告也将维持例如8~10%的增率。这种增率仍可认为是比较高速度的,但却更是理性的,它如实地反映了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和当前中国报媒较低的操作水平。

除去传统新闻市场外,当前报媒市场尚有若干“盲区”(见“2.3.1、优势”)。

4.4、市场忠诚:

    由于本项目既是东西部合作中,各类企业和其它经营者所亟需(见“1.5、使用人使用本产品的原因”),同时在短期内又属于短缺(见“3.3、制定目标的依据”),所以本项目顾客将有较高的忠诚度。

4.5、市场壁垒:

国内同类媒体目前处于“无壁垒”时代,既没有政策和法规壁垒,也没有技术壁垒。正相反,由于本项目一旦建成,水平就在全国领先,因此在同类媒体市场,反而可能由本项目成为标准和技术的发出者。

换言之,由于本项目的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因此本项目一旦建成,就可能不是壁垒的适应者,而反可能是壁垒的建造者。

4.6、预期市场份额:

由于本项目产量远低于市场需求量,因此本项目的市场份额不是

依市场需求计算,而是依生产能力计算。

4.7、可能不利于本项目的外部因素:

4.7.1、市场变化:

在东西部合作中,西部热浪将长期保持,东部热浪也将越来越高。

而本项目是东西部合作中介,所以不会发生不利本项目的市场变化。

4.7.2、技术变化(改进质量、产品升级换代、替代物……):

由于“国内同类媒体需求巨大”和“本项目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两个原因,所以本项目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受外部技术变化的影响。

4.7.3、经营方法变化:

    本项目预占市场先机(见“2.3.1、优势”),且新闻经营技术领先(见“4.7.2、技术变化”),所以不会受外部经营方法变化的影响。

4.7.4、社会变化(政治、法律、社会价值观……):

    东西部合作,政府提倡、公众支持,整个社会对此需求高度一致,所以不会发生不利于本项目的社会变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7694.html

更多阅读

我与中国教师报的故事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从相遇到相识,从相知到相守,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在岁末年初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首记忆中的美好,分享心中的故事……我与她“一见钟情”□ 张学勇第一次见到《中国教师报》,是在2006年的春天。那年,学校

先进与落后--读中国证券报的电子版 落后 先进指标 百分比

看到中国证券报有电子版在网络上,找人帮我订了一份,希望可以看到些有内容的东西。但等我输入了账号和密码后,看到了电子版的真身,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能不能退钱呀?但朋友说,很少钱就算了。每次读的时候,那个费劲儿呀。首先说它的版面,是报

声明:《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中国生产力报的商业计划书(上)》为网友唯爱奇葩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