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蓄积或生物放大效应可以用来解释当前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物质需求。食品安全关乎百姓的生命,也关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发展,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国外出现了如疯牛病、口啼疫、二恶英等事件,国内出现了“瘦肉精、毒大米”等事件。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损害和严重威胁,也给消费者和食品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加之居民生活污染物和工业生产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农业生产资源(土壤、水、空气等)严重污染,有些污染物可以通过农作物富集,造成食品污染,并最终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
在2004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上,中外专家重点讨论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并指出我国农民滥用化肥和农药已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环境质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表示在我国水污染中,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各占三分之一,短期内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法。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曲格平认为,我国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已达到极限。加拿大教授斯谬尔指出,我国不足世界10%的耕地上氮肥施用量却占世界的30%。国际合作委员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课题组研究指出:我国氮肥施用量的一半在被农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到水体环境中,造成巨大危害:首先是累积于饮用水源特别是井水中的化肥和农药对至少13个省数以百万计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的富营养化(我国近一半的湖泊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水藻疯长,引发赤潮;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数量因缺氧而减少甚至全部死亡。化肥和农药投入及伴随的劳力成本是我国粮食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生产成本不必要的增加,而且农药残留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农民收入减少,不但使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属性退化,最终农田将失去生产食品的价值。[1]
从以上情况看,我国农业与食品安全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面向农民大力普及化肥和农药相关知识,促使他们合理、适量使用。努力研发和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减弱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等)、根治农业资源的污染才有可能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当然相当一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出在食品加工、流通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强化标准、加强监管是解决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各级机关单位“行政不作为”现象十分普遍,机制和观念实在是应该改一改了)。各级政府、教育、舆论等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推动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局面。
[1] 李禾。专家指出:我国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已到极限[N]。科技日报,20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