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的名人 过劳死无人怜



—个人如何应对职业疲劳

    广州 艾育荣

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感觉到头皮有点发紧,敲键盘的手有点发软,呼吸有点郁闷。这,是不是现在人们常提起的“职业疲劳”呢?当我思路理清,完成谋篇布局后,感觉到脑细脃跳跃着刺激着头皮,手指也开始灵活,呼吸变得有张力。这,是不是已经解除了职业疲劳呢?

前后不到几分种,并且仍处于工作中,为什么疲劳感就能减退,而另一种工作的快感就浮现上来呢?看来疲劳只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应对。应对错误,就会令疲劳越放越大,使自己无法承受;应对得好,就能做到劳而不疲,并且是一种快乐。

现在社会上讨论“职业疲劳”时,很多的论调都是抱着同情的态度。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假同情。职业疲劳在根本上是人们逐利本性的报应,没有人会真正去同情。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含着金钥匙,揣着红本本出生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在五星级酒店喝蓝山咖啡,而不是在路边喝大碗茶;要想住望江豪宅,而不是猫60平米,除了努力工作别无它法。而工作带来的疲劳也是我们应得的报偿,我们应该感谢而不是去怨天尤人。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就能更轻松地正视“职业疲劳”,而不会另外给自己心理压力,令到“百上加斤”。

aihuau.com

另外工作确实是一种快乐,特别当你感到这工作适合你发挥你的时候,投入工作是一种享受。就象你去爬山去游泳去打球,玩得一身水一身汗,全身累得没办法,但是你会将其当作是疲劳吗?而是愉悦,会让我们还想再来。

在调整好心态后,我们也要去想办法降低疲劳感。首先是提高我们工作的能力,然后是合理分配工作及适当减低工作量,还有就是学会在工作中休息。

在本文开篇所提及的本人正在进行的例子,就能充分说明能力是解决疲劳的最直接办法。如果我没有打开思路,胸有成竹,那么今天上午我可能都对电脑屏幕发呆,头皮越来越发紧,手指越来越麻木,呼吸越来越无力,很容易就被疲劳击垮。当有了思路下笔如有神之后,一种愉悦很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哪会感到丝毫的疲劳。

其实很多职业疲劳都建立在工作受阻之上,工作上的挫折感就象失恋一样,很易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令人四肢无力脑袋一片混乱。为了不一次一次地令工作受阻,那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将困难的工作变成轻松。如何提高工作能力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不过给出的建议则是必须全情投入与努力学习。这是前提也是保证。如果你将这两点都做到了,那么就要考虑目前的工作是否适合你。当你是个很聪明很善于沟通也很努力的人时,但销售的业绩始终上不去。你不要轻易怀疑自己的业务能力,否则只是陡然加大自己的压力,增添疲劳感。也许是这家公司的业务范围并不适合你。那么是不是可以开拓一点,转到另一个公司做更适合的业务。你就会发现在这一转之间,能力马上体现出来了。销售业绩很容易就上去了,工作将不再是个压力,疲劳也随之消失。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开了一个晨会,将一个营销项目中的工作分配给各个部门。当安排妥当之后,得到他们的保证,顿时觉得一身轻松。刚开始接手时,由于将采取一种创新性的营销模式,越做做发现里面牵涉的东西太多,并且很多是无从借鉴的。而各部门的人员对此更是没有一点概念,于是这个也要自己做那个也要自己动手。工作量堆起来简直可怕。如果不解决,真的是自己全力承担的话,那么就可能不只是职业疲劳这么简单了。于是理清思路,将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哪项该自己亲自抓,哪项该分到什么部门哪个个人,怎样给他们做指引及相关培训。如此分配下去之后,各部门的人员都很清晰自己要做什么,该如何做,这样做起来才有信心。如果不作合理的安排及引导,那么他们不知从何下手,到头来,工作还是会回到你这里,时间又错过了,就是再怎么疲劳也不可能做得出来。

另外有不少工作量是多余的,额外加到你身上。此时我们要懂得如何去规避它。有些是别人的事就要转回当事人去做;有些是上司错误的工作安排,那我们就要巧妙地帮他纠正错误;还有些是公司制度造成的无谓的工作,那么可以征询同事的看法,集合建议向公司适度减轻负担。当公司制度僵化得不可能去除那些无谓工作时,那么也许该考虑“撤!”为正确的工作而疲劳,那是光荣;如果为了一些无谓又不能带给自己提升的工作而憔悴,那是悲衰。

我刚才离开电脑走出办公室,随处走走,看看设计师的工作,随便找个人聊了两句,开了一个小玩笑,再回来电脑前,精神变得更为集中,思路也进一步理清。而这就是休息的好处。休息不一定就是在工作完成,在工作中适当地休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让脑袋与身体得到喘息的机会,令其有点时间恢复。还能让新的工作思维与火花迸现出来,对工作问题的解决有即时的帮助。

我以前问过不少销售人员去过什么地方,他们都说很多。再问到那些地方的风景如何,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哪有时间?没有心情!”这就是不懂得在工作中休息。其实并不是没有时间,只是不会利用。而欣赏风景就是为了调整心情。处理得好,出差本来也就是一种放松。从某种程度上讲算是一次公费旅游。当然我们不能将游玩放在第一位,而是适当时利用空档。心情好了,人的状态自然就好,状态好工作效率就更沟通的本领就强,销售进行得自然就会顺利。有了销售的成功,疲劳就可以抛在九霄云外,成为另一道风景。

作为“职业疲劳”的极端——过劳死,令人们唏嘘不已,大有兔死狐悲戚戚之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说得狠一点,那些过劳死是自找的,为那点工资值吗?以前“累倒在工作岗位”被作为光荣事迹而广泛宣传,“累病”“累死”者甚至被当作模范人物。应该是特定了家特定时期的特定政策。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表现的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而“过劳死”代表着什么,能起到什么模范作用,有什么值得学习呢?再怎么敬业,再怎么有责任心,也不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换。

避免过劳死,我们不能只是乞求老板开恩,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和工作量。一定要为自己设定劳的底线,即是,自己能够承受得了的工作量与压力,否则自己的身体心理都会出现严重问题。在这个底线上,劳就劳一点也没所谓,一旦越过了,就是天王老子要你做事,也管不了,否则累病累死,就是有人同情也没用。两年前,我在某家品牌公司曾一个人同时负责四个项目,除了策划文案,还要兼做AE、美指,还要处理公司的人际关系、顶住客户的压力,回报又低微。最后实在受不了,请假回家休养。没有找别的理由,直接说是因为累。一周后回去,发现地球还是照转,之前安排的工作在继续,客户也没丢。自己的状态也回来了,顺利地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应对职业疲劳,各人有各人的实际情况,要有不同方法才适合自己。以上提出的只是一些思路及原则。最后提醒的就是,热爱工作更要热爱生活爱自己。

艾育荣 广州精销赢品牌工作室CBO 020-35699556 MSN:[email protected]

 过劳死的名人 过劳死无人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777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

慈利县溪口镇的名人之谜 慈利县溪口镇

慈利县溪口镇的名人之迷 王春初又名育寅,人称“春胡子”。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溪口镇。北大毕业,曾留学日本。在日期间,得其大师兄杜心五的引荐,结织过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并于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组织。回国后,曾在

钢琴家的名人名言 钢琴家的名言

钢琴家的名人名言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8-28 阅读:127次 【字体:大 中 小】雨果——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爱园斯坦——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巴甫洛夫——当要

声明:《过劳死的名人 过劳死无人怜》为网友莊嚴地撡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