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现代农业研究会 芜湖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可以推动芜湖农村城市和芜湖城市的建设, 而且有助于芜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借鉴发达国家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现代科技对农业的武装及农产品质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芜湖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强化农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农业交流。

关键词: 芜湖; 现代农业; 发展战略

 

进入“十一五”, 芜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将面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我市农业既面临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发展趋势,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类型

1.1基本内涵:现代农业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

1.1.1现代农业主要特征:现代农业是区别于传统农业、城郊型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要素的融合性。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的产物,已成为建设大城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城市的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一产不断地向二、三产业延伸渗透,城乡各类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市场日益相互融合。

二是功能的多元性。现代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文化等功能的开发,即在提供鲜活、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以满足城市消费和工业发展的需求的同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缓解城市污染,还要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及观光休闲的场所和机会,增强现代农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

三是效益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强调生产性、生态性和生活性的统一,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把农业看成既是一种基础产业,又是一种战略性产业,不仅要提供物质产品,而且要提供精神产品,使农业由单一经济转向综合经济,由弱质产业变成具有强大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2现代农业主要类型:现代农业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并借助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融农业产业、田园景观、乡村文化、观光休闲及农事体验、环境教育等职能于一体,其表现的形式和内容独具特色。都市农业主要有以下类型。

第一,产品型农业。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鲜活的农副产品,并以农副产品的生产为基础,依托城市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技术条件,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和服务业,提高其附加值,形成新的农业增长点。

第二,设施型农业。发挥都市人力、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发展高投入、高产出、规模化、工厂化的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按照农业的区域分工的要求,运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以塑料大棚、玻璃温室为主体,有土和无土栽培相结合,一年四季能生产和供应优质、新鲜、时令的蔬菜、瓜果、花卉、盆景和观赏鱼种、宠物等高效益的农副产品。

第三,观光(休闲、体验)型农业。将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融为一体,利用城市空间、田园景观和农村自然生态资源,开辟特色果(花)园、渔场等供市民观光休闲以及采购新鲜农产品;兴建如旅游农场、森林公园、花卉植物园、农业大观园等,为市民提供与农村和农民进行交流,体验农事劳动乐趣、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的场所和机会,逐步向集观光、娱乐、休闲、体验、购物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农业方向发展。

第四,生态(园艺)型农业。以花卉苗木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农业公园、植物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为依托,重点发展城乡植树种草、环带绿化、景观经济林带、生态公益林,推进农业水网林网一体化,大力建设“都市之肺”,营造绿色景观,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美化、绿化都市城乡生态环境。

第五,创汇型农业。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品种、技术、资金和人才,带动本地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发展新兴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高农业的外向度。

第六,科技型农业。建设农业高科技园区,汇聚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形成高度密集的农业科技硅谷和农业技术市场,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观念、品种、技术、装备、管理以及运作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生产条件自控化、农业育种定向化,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现代农业在芜湖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 发展现代农业在芜湖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加快芜湖城市化进程, 是提升城市功能,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 能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是, 人们在思考芜湖城市化建设的时候, 始终摆脱不了一片阴影—芜湖落后的农业、落后的农村对芜湖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在改革开放的20 多年里, 芜湖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市经济发展与建设也是成就不菲, 但芜湖城乡发展却存在着突出的不平衡, 城市化进程也相当滞后。至2005 年年末, 芜湖农业人口仍然占全市户籍人口的 65% , 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的四分之一, 并大大低于相邻的长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市。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芜湖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没有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圆满实现。农村的发展与现代化, 需要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一方面是减少农民, 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人口, 加快城市化步伐, 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 另一方面,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使现有的农业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但是, 并不是简单地减少了农民的数量, 农村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实现。可以预见,未来10年中,芜湖现有的151万农民即使转移三分之一到城镇,也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复杂工程;即使能够完成这一目标,剩下的100多万农民及其新增人口,仍然需要在本土经济的发展中解决问题。所以,必须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2 现代农业在芜湖工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国外和国内农业发展进程看, 农业已经由传统社会的唯一生存基础和绝对主导产业, 演变为发达工业并驾齐驱的强大基础产业; 农业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产业, 而现代工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 造血”、“输血” 等物质支持系统。

从芜湖的过去、现在和今后来看, 农业与芜湖发展工业都有密切的关系。过去, 农业的发展为芜湖城市的工业发展, 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加工原料, 把本市农业的剩余价值转移至城市的工业。现在, 农业的发展仍为全市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大企业, 大量地提供工业原料及初加工产品, 既为芜湖的食品、饲料、医药和材料等工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又为本市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提供一小部份的资金积累, 而且也为农村经济产业的升级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提供可靠的经验。今后, 现代农业将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发展, 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食品工业、医药保健工业和饲料工业等现代工业发展上, 继续提供优质、安全、营养的高附加值原料, 并为现代工业扩大发展空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反过来通过本市现代工业的外延扩张和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的联动发展, 促进本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尤其是积极推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增加工业对农业的物质投入, 以城市现代工业带动农村工业的发展, 以农村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实现工农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 从而加快促进芜湖从初级工业社会向高级工业社会转变。

2.3 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芜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增长方式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逐步转化芜湖市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依赖, 减轻环境资源的承载力。通过技术创新弥补资源的不足, 提供新的可利用资源。在科学开发和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竭力保护芜湖市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使芜湖市滨江型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既能达到满足本市当代人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又能确保本市后代人所需要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

芜湖市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园林、有机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场、生态林场等都市型现代农业, 既可以使本市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又能够使广大农村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尤其是通过生态公益林、天然生态林和山地、农地植被的保护利用, 加大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严格控制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量使用, 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低残留农药、有机肥料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建设有特色的芜湖城市园林, 建设有芜湖地方特色的生态农村, 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本市和邻近地区化学工业、重型工业对芜湖中心城市和小城市的空气污染及生活资源的污染, 大幅度地提高同黑沙湖、龙窝湖、奎湖等478公里大水面的生态效益和区域环境质量, 使生态型农村城镇建设与芜湖生态型城市建设对接, 使生态城市与滨江型城市联动发展。

2.4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首先, 发展现代农业, 能够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的升级。它不仅为芜湖市居民生产丰富多彩的食物和为工业产业提供更多的加工原料, 而且为芜湖市居民提供有吸引力的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具体地说, 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芜湖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实行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 全面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市场的作用下生产出丰富的、健康、优质、美观的农副产品, 满足芜湖市广大城乡居民的物质需求, 广大农民的农村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进而拉动芜湖市农村小城镇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促使芜湖市农村经济产业高层次升级, 达到城市化的动态发展水平。

其次, 发展现代农业, 能够推进产业转移、产业联合、产业聚集, 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 使农业与相关产业形成新型的经济共同体。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壮大, 或通过大中型工业企业向岛外扩张, 把本市县(区)、乡镇域企业组织起来, 向县区工业园区聚集。尤其是能够吸引芜湖本市的城市农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和其它大中型工商企业向芜湖三县转移, 支持芜湖本市城市工商企业扩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并促使大中型工商企业拓展新领域, 走新型工业发展的捷径。

还有, 随着芜湖现代农业的发展, 将会使芜湖市的房地产、旅游和服务性产业, 在本市小城市、中心城镇的建设中扩大发展空间, 有助于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有助于本市县域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并成为县区城市化的建设者, 成为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总之, 发展现代农业, 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以达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和安定社会的作用。

3 .芜湖农业发展现状与差距分析

3.1 芜湖市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浙江省现代农业研究会 芜湖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芜湖农业的发展, 每年为城市副食品供应和现代工业的发展, 提供了30 多万吨的蔬菜、10 多万吨的水果、40 多万头的生猪、800 多万只的家禽和10 多万吨的水产品, 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但是, 目前芜湖农业的发展水平与滨江型城市发展要求是不相适应的。突出表现在: 我市农业经营中的小规模生产、小块土地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这种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现实中, 它已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 农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全市每年农业资金投入仅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5 %以下 。因对农业发展的低投入, 导致了农村现代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城市现代化, 尤其是农业长期无休止的贡献给非农部门的剩余积累, 大部份没有返还农业, 使现代农业发展难上加难; 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而且与生产经营相脱节。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一般占GDP 的0.16 %~1.10 % , 而我市农业科技投入仅占GDP 的0.14 ‰ 。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事实上已网破人散, 科技力量十分薄弱; 农业高科技在农业领域应用少, 许多农产品不论在品种上还是在质量上和价格上, 都无法与国外竞争。

3.2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地面积大的农业发达国家, 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既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武装, 还注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美国农业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 % , 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 % , 却呈现出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态势。主要经验是: 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农业, 以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 以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支撑农业, 以高度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 以先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业, 以农村城市化衬托农业。而以日本、以色列、荷兰等为代表农地少的农业发达国家, 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 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 特别是通过常规杂交、生物工程等育种技术改良培育新品种, 以现代的工业物质装备农

业, 以现代科学的生产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 支撑农业, 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工厂化饲养等精细农业, 大幅度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率,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些国家的政府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 促使了有机农业的兴起;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3.3 国内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深圳市是我国的最发达地区之一, 深圳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成就巨大的原因之一是重视现代农业发展。10 多年来, 深圳市把农业现代化建设当作城市区域经济、流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把农村城市化建设作为构建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任务。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实施农村“ 同发展, 共富裕” 工程; 打破二元经济结构,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以城市现代工业、现代商贸产业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动力, 建立了无公害、低能耗、高效率、宽领域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创建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4. 芜湖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

从芜湖市自己的区域来讲, 无论是自然资源, 还是经济基础, 都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国内发达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但是, 通过比较、分析、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强农之路, 对现代农业在芜湖现代经济领域发展中的发展, 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4.1 牢固确立现代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

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不能因为本市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下降而忽视农业, 也不能因为本市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而忽视农业, 更不能因为本市农业整体效益不高而放弃农业。在农业政策上, 要“多予少取”, 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特别是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是我市现代农业克服长远发展面临的深层矛盾的关键。

因此,我们提出芜湖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为抓手,按照城乡联动和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着力构建三大城市农业圈,重点加快优质粮油、蔬菜、苗木花卉、水产、畜禽、食用菌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到2010年,初步建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配套,工业与农业和谐发展,生产与生态相互协调,有明显江南地域特点的现代农业框架,建成面向长三角的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安徽良种培育基地、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集散配送中心。按照这一思路,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主要抓好四个方面.即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信息化建设、标准化生产。

4.2 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芜湖农业结构已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 必须用战略的眼光, 站在战略的高度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即按照三次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原则,推进农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联动发展的产业布局,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4.2.1大力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引进和消化先进适用技术,重点引进、试验、推广水稻、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优良品种,建成安徽良种良法培育基地;加速现代农业向现代食品加工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渗透和链接。根据我市的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苗木、水产、畜牧和食用菌等产业的生产规模,加快形成6大农业产业化体系。建成具有雄厚实力的龙头企业、稳定可靠的基地、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条,以先进的加工产业链和名牌带动,形成区域性的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促进特色产业和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壮大。

依据芜湖的地理特征、城乡格局、产业梯度和生产力要素流动规律等因素,芜湖现代农业主导产业要按“城市、圩区、丘陵”三个圈层结构进行布局。一是城市生态农业圈,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发展苗木花卉、食用菌、园艺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有序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以清水、鸠江为核心整合北部近郊苗木花卉重点优势产业,支持芜湖欧标、精诚园林园艺、芜湖恒达加大投入,发展一批集基地生产、示范推广、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这一体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形成苗木花卉业集群。发展许镇、籍山、家发、工山等镇食用菌(双孢菇)到4000万亩,扩建南陵安南罐头食品厂。二是圩区农业圈,主要包括中部沿江水网圩区,重点实施优质化发展战略,发展粮油、水禽、水产等基地,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加强南陵国家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县的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良种选繁基地建设,打造“芜湖大米”系列“云谷贡”、“景红”“双丰”、“福昌”等知名品牌。依托中部和北部沿江沿河洲圩区、东北部水网圩区,实施南陵大米、三山蔬菜、龙窝湖黄条鱼、六郞河蟹、元丰圩猪的原种保护、开发与研究、加强河蟹、青虾、鳜鱼、甲鱼、细鳞斜颌鲴、珍珠,肉鸭、幼蟹、幼蚌等优势及名特优水产品开发力度,建设芜湖水产品批发市场、奎湖鱼市、六郎水产品批发市场。三是丘陵特色农业圈,重点发展西部丘陵岗地(南陵、繁昌县的家发、工山、三里、何湾、烟墩、孙村、获港)的“双低”油菜、东部岗地(芜湖县湾沚、陶辛、花桥、六郎)的无公害蔬菜,东部岗地(红杨、湾沚、花桥)的优质专用棉,青弋江以东岗地(芜湖县红杨、湾沚、南陵县弋江、许镇、籍山、繁昌县峨桥)瘦肉型猪,南部丘陵(南陵县烟墩、籍山、何湾、三里)土鸡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积极适应城市发展对农业的综合需求,从生产保障型的传统农业向融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转变,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苗木、水产、畜牧和食用菌六大主导产业,

4.2.2大力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较高附加值的农业龙头企业。粮油、果蔬、肉制品、乳品等加工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持续上升,建成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速资本集聚,促进资源和品牌整合,发展一批农业加工企业集群,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骨干核心企业。

4.2.3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区域性大市场和物流产业,抢占省内外市场,建成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集散、配送中心。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的批发市场,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大对芜湖米市、峨桥茶市批发市场、清水苗木市场、三里木业市场、三山蔬菜批发市场等现有市场的改造提升力度,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培育农村流通主体,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4.3积极推进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村加工工业体系建设。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速发展食品加工、乳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培育骨干现代农业加工企业和产业集群。重点推进芜湖绿色食品经济开发区等特色农村工业园区建设

4.4 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破除二元经济结构, 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减少农民, 才能富裕农民。因此, 芜湖市在今后的总体发展上, 要跳出农村发展农村, 在整体规划、整体布局和政策措施上, 不能再有农村与城市之分, 而是要把农村作为未来城市来考虑。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 按照经营城市的方式经营现代农业。

4.5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强化农地流转机制。

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坚持农民自愿, 民主管理,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原则; 通过技术联合、生产联合、流通联合、加工联合等多种形式, 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自我服务能力, 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提高市场谈判地位, 并在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中, 获得丰厚的产后增值利润。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用土地的经营权、使用权流转机制, 改变小规模和分散型的农业生产格局, 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同时, 培养和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 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中的积极作用。

4.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要创建农业品种、农业技术、农业知识更新工程, 提升我市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一是要切实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 组织联合攻关,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研究, 加快高科技在农业上应用的步伐。二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适当进行现代农业设施、路网和环境改造等配套建设,形成具有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条件及装备优势。力争在5年内建成连片3000亩以上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10个以上,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强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建立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保持我市农技推广工作的优势和特色。四是大力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4.7 加强国际农业交流与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农业合作。要使芜湖市农业与国际接轨, 必须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 积极引进国外和长三角发达地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保鲜、加工等前沿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动植物防疫检疫、食品安全卫生技术等多方面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 可以选择在三县建立长三角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示范区和国际农业交流实验区, 以加强农业新品种、新设备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农业交流和与长三角地区的农业合作, 增强芜湖市农业的比较利益的优势, 提高芜湖市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芜湖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措施

5.1建设开放的投资环境,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海外资本、民营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尤其是要注重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每年市级财政农业支出安排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水平。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菜蓝子工程、农业基建和支农国债等农业专项资金,重点对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农技人员与农民培训、农产品营销、信息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投入。完善农业保障机制,建立政府支持、合作组织为主经办、农业企业和农民广泛参加的保险保障体系,有效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研究制订扶持现代农业的信贷政策,加大农业信贷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5.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推进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3年努力,高质量地完成全市万亩以上圩口达标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加快三县县城城市防洪建设和扁担河水系改造,力争早日实施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6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5.3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法律保障。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土地股份合作制和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的使用权拍卖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土地、山林、水面的使用权流转。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积极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发展农业营销公司,农业经纪人组织等各类新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5.4、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发展目标实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协调好城市与农业、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发展现代农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予以重视。要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确保现代农业的各项目标任务协调有序地实施。要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统一规划、布局芜湖农业,市级重点做好农业用地规划、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和农业

示范园区建设等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布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明确各自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市场布点,并组织好分年度实施工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通过规划,引导、管理、服务,把现代农业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实现全市现代农业建设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782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 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发展小企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贡献税收、稳定社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来,我国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在不断改善,但困扰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税费重、保

港口发展战略 塘沽区港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4

2、提升功能,整合资源,形成现代化港口物流体系。要遵循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现代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的方针,主要开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以及与上述主体功能密切相关的运输、包装、整理、货运代理等业务。建设好服务平

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 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知识经济的到来,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怎样把握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是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领域急待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认为只有在深入分析知识经济的成因和中国知识经

声明:《浙江省现代农业研究会 芜湖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为网友病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