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店业最缺的是创新
中国的饭店管理缺乏创新精神和本土特色,难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品牌建设方面进展不大。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上以“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为主题的讲话中说,2006年商务部和财政部将拿出7亿人民币,专项用于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
必须重视中国饭店业的自主品牌。中国加入WTO之前,跨国公司就以品牌为坐骑进入中国,出现于各种媒体,先声夺人。然而,最先取得优势的却是不动声色的跨国饭店集团,他们以20%的份额取得了80%利润,从而以实绩给本土品牌一个下马威。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饭店集团显然加快了步伐,而对于本土品牌来说,形势是严峻的。
对中外合资饭店来说,如果外方实行多品牌战略,本土品牌尚有争取露面的机会;倘若外方奉行全球统一品牌,则合资中方的本土品牌只能忍痛割爱。正如希尔顿集团所认为的,建造和管理多少饭店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什么地方和用什么品牌。
有一个事实是确定的,无论如何,世界上真正出名的饭店永远属于那些原创型的本土品牌,国际饭店集团的旗舰饭店无论如何风光,但它的复制品都丧失了魅力,因为人们不喜欢千篇一律。本土品牌还有一个文化特色的优势,因为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在全球推出和发展中国饭店业自主品牌的责任只能落在我们肩上,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在唐宋文学中经常看到关于客栈的描写,作为饭店业的先驱,我们中国是饭店业的发源地。现在美国是有着最现代化的饭店,但是美国自1776年7月4日建国以来,其国家的历史也只有200多年。我们在狄更斯等作家的作品中也领略过当时欧洲的旅馆,我们所知道的也是非常简陋的。中国的客栈除了客房外也供应餐饮,这也是当代饭店所能提供的一切。我们可以把《新龙门客栈》等电影场景来作为感性认识客栈的补充。
作为饭店的先驱,客栈是如何起源的呢,无疑它是伴随着城市化和人口流动而出现和发展的。因为逐利的动力,人们需要通过流动来增加财富,从一地到另一地,举目无亲,起先会有不相识的人好意为陌生人提供食宿,他得到了若干报酬,这启发他可以以此谋生,最早的饭店就这样诞生了。后来,流动的人员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有的是为了参加科举考,有的是为了游览山水,直到商人的出现,他们是现在商务客的先驱。
现在,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饭店存在的理由并没有改变,依然是有人需要流动,有人为流动的人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利。古代的一切也就是现在的一切。我们不应该对西方顶礼膜拜,饭店业没有什么高科技。难道这不就是中国的饭店业应该振兴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