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讲座第二篇 环境污染治理
一、 环 境 保 护 对 策
——实施源头防范为主、末端治理为辅的环境方针
我国的环境资源、环境容量,其总量较大而人均量很小。我国经济生产的特点是工业技术整体水平尚不高,工业生产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高,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但其“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处理率低下,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已建处理设施投运率低下,三废基本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四处排放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污染危害依然十分严重,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由于九五以来经济建设速度加快,能源(电力)需求量大增,全国煤电工程迅速扩张。至2005年度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已占到了80%弱,燃煤过程所产生的粉尘和烟气对大气污染程度已经超过美国,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而因环保治理技术水平落后,污染治理投资滞后,对于煤烟型污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易减轻。且随着近二十年来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增长,其它高污染行业环境欠账也较多,从现在开始的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将进入环境突发事件的高发期。
我们再也不能重蹈发达国家19世纪末到上世纪初那种 “先污染、破坏,后治理,恢复”、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覆辙,而应该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曾经付出的惨重代价中吸取深刻教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走“循环经济”之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用最经济的方法获取最佳的防治效果,以实现资源、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否则,将不仅会毁了我们的经济建设成果,还会让我们付出几倍乃至数十倍的惨重代价来恢复环境、恢复生态。譬如淮河流域遍地开花的小制浆造纸,其十余年的累计产值也不过区区百十多亿元,而要恢复淮河流域的生态却要付出3000多亿,得花费30年的时间才能逐步恢复,而这仅仅是全国众多区域污染中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可喜的是,人们已经逐步达成共识: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应该以符合大自然自身的生态规律,按照生态平衡的观念来发展经济。国务院前不久颁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指明了方向。环境污染的防范治理,必须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措施,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用最经济的方法获取最佳的防治效果,以实现资源、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平衡的和谐发展,达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的防范治理,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大资金投入,立足科技创新,从产生污染的源头做起,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用洁净新工艺(绿色工艺)替代或更新常规工艺;同时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积极开展处理和利用废物的技术研究,变废为宝。实施资源化清洁生产,杜绝污染或少产生污染,同时又必须全方位地做好末端治理。加快环境分析方法和方法标准化的研究,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方法和监控措施;制定和规范污染物向环境排放量标准及其排放行为。
环境污染的防范治理,还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各种相应法律法规来强制执行,并且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来调动全民的积极因素,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掌握环境污染物的污染规律,使源头防范和末端治理这两头的工作同步进行,宜以源头防范为主、末端治理为辅,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发展空间。这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资源又相对不足,环境容量偏小的实际国情所能够选择的唯一的经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