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冷暴力 揭开职场“冷暴力”的面纱



由于现在职场竞争激烈,企业员工之间疏离感增加,加之存在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增加了员工之间彼此合作的难度;另一方面近年来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更加关注精神的健康和人文的状态,冷暴力逐渐受到法律和社会的重视。

我们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去看职场冷暴力发生的原因,职场冷暴力的面纱逐渐揭开:

挫折转化为攻击行为

故事1:小王新加盟了一家公司的销售部,刚开始大家相处非常融洽。但几个月下来,小王每次都是业绩冠军。慢慢地他发现公司的一些老同事开始孤立他,对她爱搭不理的。

aihuau.com

故事2:Lily是行政助理,一直以来她跟上司的工作关系都很融洽。但是1年前在一次工作会议上他们为工作方案当场争执起来。会议结束后,Lily虽然跟上司道了歉但都无济于事,从那次会议起,上司对Lily不闻不问,交代工作也让他人代转,甚至工作会议有时也不叫她参加。

职场中对于与自己有着较大厉害关系的人,因为这些人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方面相似而某些方面却优于自己而产生嫉妒。小王的例子如果排除其他因素,这种冷暴力的产生可能就是嫉妒心理惹的祸。从心理本质上来说,嫉妒是一种心理挫折。我们许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因为不听家长话而不许吃饭或者不被理睬的经历。这种惩罚“不听话孩子”的手段,在长大之后被带进了职场。在故事2中,上司认为Lily当众和他争执,扫了自己的“面子”,但又不好说转而采取冷暴力对待Lily。其实这是以生活事件为导火索引发两者或者群体内部的某种冲突,当事者一方产生了一种挫折感。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在受到挫折以后的行为表现主要是攻击、退化、固执和自我防卫等等,而其中尤以自我防卫和攻击行为最为突出。冷暴力就是一种由挫折感转化的非武力的攻击行为。冷暴力同时表现出的是一种人际关系上的不和谐。因人际关系反应倾向不同,表现为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包容欲较弱的人反应特质为排斥、对立、疏远、回避、孤立,包容欲较强的人则刚好相反。控制欲较强的人希望通过权力权威,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表现为使用权力、权威以影响、控制、支配、领导他人;相反特质表现为:反抗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或追随他人等。这就构成了人际交往需要的强度差别。故事2中的上司明显存在狭隘心理,包容性不强而控制欲较强。但在职场中不允许使用武力,那么便采用了精神伤害这种更加隐蔽的手段对付下属。

归因差异导致“对人不对事”

故事3: Sandy和May都是一家公司的导游,一次两人一起带团,因为团员相约外出聚餐而耽误了集合时间, 给“地陪”John造成了工作不便。于是John就跟总公司抱怨说Sandy组织不利,在工作中不但不配合还时常讽刺Sandy。Sandy觉得没法再合作下去,她遭遇了John的冷暴力。另Sandy感到委屈的是,May出了错误,John不但没抱怨,反而主动安慰May。

人际关系本身是一个针对人的因素。从人际交往技巧以及人们在不同人际关系中所怀有的期望的角度来看,对待同一件事,人们可能将原因归于个人主观或者外部的环境等。当两者是朋友时,往往由于良好的关系,对朋友保持着较长时间的信任,成为一种心理习惯。当出了事情以后,人们往往会站在朋友立场,把原因归为客观因素。当两者的关系为竞争对手的时候这种关系往往存在着某中利益的争夺,会使关系中存在一点不和谐的敌意气氛。这种气氛下,促使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对方内部的负面因素。同样在情感反应上,对朋友关系的人,人们回给予更多的同情,更少的生气,竞争对手刚好相反。事实上,John和May是大学同学,两人不但早就认识,私下也是很好的朋友关系。于是我们就明白John为何“对人不对事”了,他觉得团员组织性不强,甚至把主要责任都归在Sandy身上,当然May就没有什么大错了。

梁漱溟先生指出,传统中国人将家庭中的“关系”推出去,由近及远的以“关系”组织社会。后来,杨国枢先生用“泛家族主义”来描述中国人在社会组织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因此与西方企业中倡导的“强力沟通”、“开诚布公”、“公私分明”不同,中国人往往喜欢把个人关系带到职场中去,形成各种所谓的“圈”。一个新的加入者往往希望尽快得到“圈”的认同,从心理学上说,这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均属于人际关系范畴。处于这一需要层次的人,他需要归属于一定的团体,渴望得到一定社会与团体的认可、接受,并与同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他也需要得到别人的爱,并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别人。在此基础上,他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尊。了解了这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遭遇职场冷暴力的人们心理上是无比压抑痛苦了。

此外,还应该看到,每个人对于人际交往的期待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的人期待是“亲密无间”。在职场上,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距离感,彼此之间留有一定空间。那种要求别人对待自己都要有“超越正常工作关系之上的亲密”的人是不成熟的,更不能以此来当作衡量是否存在职场“冷暴力”的标准。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那么,一旦遭遇职场冷暴力该怎么办呢?这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关心的问题,其预防和解决途径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和谐的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习惯、管理制度、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对企业成员个体的心理、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就其本质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通过实践并有实效的管理思想。好的企业文化不会将人转化为工具,企业文化中渗透出“包容”和“理解”的思想,在合理竞争的同时还强调“团队精神”。这样企业的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换位思考,允许有独特个性存在。

 职场冷暴力 揭开职场“冷暴力”的面纱
针对现代职场工作节奏快,人际关系疏离的情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例如: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或者在重大节日举办会餐,让员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交流,加深理解,消除隔阂。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员工,企业的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部门应从中调节和疏导,促进矛盾双方达成谅解,消除矛盾。要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比如,在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考核的时候,不光考核员工的业绩和听取主管领导的评价,还要通过访谈法,综合他评意见,将考核员工的优点及不足及时反馈给本人。另外,新进员工别抱着自己“老东家”的企业文化不放,要尽快适应“新东家”的企业文化。尽量和同事熟悉起来,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工作开展,当对同事之间的话题不感兴趣时不要表现出不屑的“清高”模样,要争取自己主导话题,把议题引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上,转移话题时不要太突兀。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面对冷暴力造成的心理压力,无非是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两种方式。采取消极回避的人,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忍忍算了,这样的应对会加重压力的消极影响,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积极应对认知上表现为从有利方面看待压力,回忆和吸取过去的经验,考虑多种变通方法等;行动上表现为积极行动,做有益于事态发展的事情。比如积极应对能减缓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将压力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点。冷暴力发生后要分析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认识到自己可以改变什么,积极去做。如果是误解造成的要主动沟通,善于运用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找其他同事从中帮忙调节,并找自己要好的朋友倾诉及时宣泄。

对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是情绪应对的方法,伤心时痛哭、生气时发火、郁闷时自我安慰……都与个体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有关。当发现自身压抑的不良情绪时要及时予以消除。排解不良情绪可以采用放松训练:深呼吸、听音乐、伸懒腰,想好事,按摩或在大脑中浮现出蓝天白云、森林草原、海浪沙滩等美好景色,让自己体验轻松的感觉。也可以自我宣泄:通过倾诉、日记、哭泣、唱歌等方法把情绪合理表达出来。通过读书报、看影视、玩棋牌、养宠物以及逛街、旅游等活动摆脱烦恼是焦点转移法。如果认识到问题事件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时,可以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性格特点决定解决方案

恩格斯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经历快乐、悲伤、失落等等。自信乐观的人,在挫折中寻找宝藏,自己为自己打气;相反,消极自卑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羡慕别人,总是看到事情消极、困难的一面。其实,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不要总是暗示自己感到焦虑、紧张、失落等。

员工也要加强心理储备和情感储备,坚持锻炼身体,建立和谐与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中国文化讲究得是“含蓄”,员工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为人要低调,太过张扬的性格容易引起他人嫉妒,或者引起同事反感。把同事间的不理不睬当作冷暴力,就把人际关系简单化了,不能因为别人性格、爱好与自己不同就孤立抵制,甚至上升为故意伤害的程度,同事之间相处不要太敏感,不要将别人偶尔的情绪不良当作针对自己,将矛盾升级对企业和员工都毫无益处。

现实情况永远比理论复杂的多,我们应该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冷暴力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或者在自己或者在对方,首先要找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尽量化解敌意,这才是主要的,而不是仅仅纠缠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

相关知识链接:

“冷暴力”最先出现在婚姻家庭中,意思是: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而又找不到调和的办法和方式时,采用非暴力手段刺激对方并致使对方心灵受到严重伤害的行为。顾名思义,职场“冷暴力”跟家庭冷暴力如出一辙,换个场所,范围更广,也更加隐蔽——企业中的某个员工甚至是管理人员因为职位表现、工作报酬或者不会“做人”,其上司、同事或下属采取冷面相待、恶语相向,将语言交流降低到最低限度等逆向刺激,甚至将其打入“冷宫”。当事人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根本无法在岗位上呆下去。揭开“冷暴力”的面纱,赫然是一种无时不在、又无可逃避的精神虐待。其所造成的心理折磨,给员工带来的不是激烈肢体冲突或物质损失,而是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和心理障碍,最终会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凝聚力下降。(作者单位:武汉本位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8232.html

更多阅读

胎停妈妈: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她们曾经孕育生命,却无法把宝宝带到人间。每个医院的妇产科走廊里,都曾回荡着她们绝望的哭号;每个不孕不育医院都能看到她们憔悴的面孔。无助、绝望、哀伤、焦虑、悔恨,当求医问药无效后,她们甚至祈求观音菩萨的保佑……她们就是这样一群

塞勒姆 揭开美国“女巫镇”历史的面纱 塞勒姆女巫案

最有万圣节气氛的“女巫镇”塞勒姆美国最有万圣节气氛的地方是哪?美国小镇塞勒姆一定是其中之一。位于波士顿东北30公里的塞勒姆建于1626年,这比美国建国还早了150年。塞勒姆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有关女巫的历史,小镇塞勒姆也是世界上少见

初中毕业生家长育儿心得:一座冷火山的爆发

初中毕业生家长育儿心得:一座冷火山的爆发商道行者孙行健我的儿子彪,是个很普通的孩子。小时候,我们会叫他憨宝宝。与孩子们玩时,从来不欺负人。甚至与小他一岁的表弟玩,顽皮的表弟还会给他一拳,他又不还手,又不甘示弱,结果只好哭。这孩

声明:《职场冷暴力 揭开职场“冷暴力”的面纱》为网友初夏未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