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强 徐波曾经有一则故事在网上广为流传,还被誉为十大经典管理故事之一: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一个好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次读到这则故事,感觉确实堪称经典,认为它道出了制度建设的精髓,可是后来再思考这个小故事,觉得它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最后这个好制度是如何得来的很令人怀疑。任何团体中成员的能力都不会平等,能力强的人在占据最多的那一碗粥之后,他会答应和能力低于他的其他人喝同样的一碗粥?既得利益者从来不会甘心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好的制度的建设也不是靠拍脑袋或者拍桌子就能行得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优秀制度的建立从来就少不了具有先知先觉的智者、敢于打破旧制度的勇者以及怀抱牺牲精神的仁者的共同努力。 即使有了最后这套制度,如果分粥的人怀有私心,找借口说粮食涨价了或者粮食给耗子偷去了一部分,因此每个人只能分得很小的一碗粥,而他却悄悄在桶内给自己留下了小半桶粥怎么办?增加监督必然又会增大管理成本。因此,仅有好的制度,而没有好的人来执行也不行。
![一劳永逸的故事 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445818759085.jpeg)
再说,好制度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世界处在永远的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任何制度在刚开始创立时都是好的,而到最后又都会变成坏的制度,制度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保持制度本身的生机。在本则小故事中,如果这七个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大大富足了,每个人对多余粮食的使用用途有不同的意见,又或者附近的其他团体生活每况愈下,那些没有粥吃的团体开始威胁这个团体的安全,这个7人分粥团体又怎么依照老制度来维护团队的安宁与福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