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孙宏斌含泪卖掉顺驰中国以及关于科龙的最新关注,使得笔者萌生了很多新的感触。像巨人、爱多、三株这些轰然倒塌的企业似乎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最后还是走向溃败,而像蒙牛、伊利、百度、海尔也都曾经步履蹒跚、危机重重,但都在危机崩溃的边缘走了过来,最终成就了企业的辉煌,最起码目前活的很好。这似乎在给我们一个感觉:成功和失败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二者互相转化的临界点如此之近,似乎就是隔壁的邻居。
仔细分析和调研之后,我们都会发现,每个企业不管走的是流星路线还是礼花轨迹,都是显现了瞬间的美丽和奢华,所以失败更加引人注目。笔者搬弄深奥的营销理论加以牵强附会的论证失败的原因,因为这样会让很多学院派的战略家无事可做,引起他们的攻击更不是明智之举。所以笔者仅仅从企业的微观的操作层面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要成功需要曾经可能需要一个因素足够了,那就是去做,未来因为市场的竞争要成功却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兼备了,失败却可能只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足够了。
首先这些失败的企业灵魂人物都是张扬的个性,喜欢速度过于质量,喜欢创新和闹革命,最终败在快要穿越地球引力的最后一节火箭上,因为动力不足而败北。在历史的条件下,这些创业者对饥饿和战争都不陌生,对毛泽东的革命思想也是潜移默化的根深蒂固。所以这个群体更加迷信低层次的执行力文化,执着于蒙狼文化和军队文化,无法建立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只是培养了一些仅仅会机械简单操作和执行的灵活度更高的机器人,他们在灵魂人物的唯我独尊和武断专行下显得有条不紊。一旦灵魂的企业的宏伟通天大跃进计划出现纰漏,无人能改变也无人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则整个伟业大厦瞬间崩溃,真是让人为之扼腕叹息。
其次这些企业都逐渐脱离企业赢取利润的核心和初衷,去为一个企业家儿时的梦想和期望去拼个头破血流,甚至含恨败北。
作企业应该有两点职责是值得体倡的,一是注重利润和自我发展,另一种是回报社会体现社会价值。但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家一旦壮大了之后,对金钱的追求倒是很超然,但却激发了儿时的伟大梦想和事业狂想症,幻想几年成为帝国和中国第一和世界翘楚,史玉柱为了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为了政府的荣誉去做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超越行动,结果巨人大厦没有盖起立,把企业倒弄没了,真是让人可惜。
再者我们为之遗憾的是他们都是败在速度上了,但不是速度太慢而是太快了。
即使我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在长跑比赛上也很可能跑在体育健将前面,但很快我们将体力不支而落在后面。超越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我们不能认为其有超人的魄力和信心,而是有理由对其智商产生怀疑。速度太快了可能面临前面出现危机和悬崖时措施不及,或者把保障成功的后勤支援体系都抛在后面孤军前行,则失败是注定的结局。
再次我们发现凡是一直顺利、过于张扬的人面对危机时处理的技巧都是十分稚嫩的,不是诉诸法律、就是坐以待毙等原始手段,而且过于自信的人面对危机特别容易生病卧床不起。这些年我们看得了这样一个现场,企业的超速发展,企业领导者俨然领袖,常常语出惊人让媒体震惊,但往往却不善于公关,面对危机常常笨招狂出,最终选择失败,事后的结局也惊人的相似,企业家都会总结出几大战略失误,有自责有谴责。
最后我们总结得出企业家的自律性太差,可能中国官本位的思想导致人的等级思想过于严重,凡事都先考虑运作和协调沟通,而不是先考虑规则和后果。结果就是很多企业家在超速发展时因为小小的障碍却引发全面的危机时,往往铤而走险,漠视法律存在十分可笑的幼稚心理,结果是很多企业家的归宿在铁窗里。
我不想长篇大论的探讨国内很多巨头的失败缘由,因为很多事情黑白分明,很多事情一时又难以说清。但我只是想说很多企业看起来一个环节出现危机导致全盘皆输,其实每个企业都面临时刻的危机,正如华为体倡的危机管理体系一样,很多知名大企业特别是企业家高速打造的企业往往因为速度过快,没有消化的隐疾很多,随时都有爆发流行的可能。企业绝不是就差那么一点就能成功的,更深的原因只是没有及时发现并医治罢了,中国企业的烦躁和急于求出可能需要一代人来平息下来,毕竟历史上我们更多的期待于突飞猛进和多快好省,现在看来规律还是要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