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加强审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加强审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活动就是这一种需要的反映。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如何加强审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提高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改善审计环境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制定企业内部审计章程,并且作为与公司董事会的一项协议,规定受托方和委托方的权利和责任。这就意味着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有关各方的利益需要得到很好保证。谷书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2版)中指出:“国有企业公司的规范治理,特别是对经营者的有效制衡,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不足”。如何保护好少数股东的权益,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员工的企业各方的利益,是公司治理结构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首先要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改善审计环境。发挥审计的控制作用,加强审计管理,包括审计资源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成果管理。从而,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体如下:(一)、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监督控制的法律地位。 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新的内部审计条例规定,要求在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和在大中型企业建立审计委员会。对于审计委员会人员构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证监发 [2002]1号,关于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通知,第五十二条 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审计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其中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第五十四条规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独董是由董事会选出,他代表的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新的公司法授予独立董事独立监督的权利。在对重大事项进行审核并发表独立意见,其重大事项必须经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同意后方可提交董事会讨论。就上市公司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提名等及其认为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项发表独立意见。降低了独董独立监督的风险,保证了对大股东的违规行为进行指正成为可能。 所以,在上市企业中必须落实有关在企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的法规。保证独立董事的权益,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才能保证企业各方面利益实现,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这样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监督控制的法律地位。从而,为审计委托双方的权利、义务签定审计章程提供了组织保证。(二) 、推广签定内部审计协议或签定章程,明确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内部审计协议和签定章程,包括:审计目的、内容、效果、人员任免、待遇、经费预算等1、 在审计目的上,明确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审计的目的。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这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增加企业组织价值的内审目的定义是一致的。2、 在内容上,明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比重多大。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中应该予以专门部分反映经济效益的内容。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目前,市场化水平较高,审计服务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的情况下,在企业内部审计层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才能得到更大的支持。时现在《价值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效益审计》(2006年5期《中国内部审计》)中,指出:狭义概念上的经济效益将重心锁定在投入与产出关系上。广义的概念,还包括投入的节约性审计,产出的效果性审计及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审计等相关内容。企业价值更加强调长期效益,而效益本身重于具体的经营结果或具体的项目成果。所以,审计章程还要包括以下内容:(1)节约性审计等;(2) 效果性审计;(3)合法合规性审计。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效益和管理。要把违法和违规审计纳入到效益审计中去,最后落实到提高效益,提高 管理水平上。内部审计把财务收支违法违规问题纳入到效益审计中去,是因为这对企业来说,这些问题许多是影响效益和管理的,违反国家规定企业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不好的。(4)战略审计。这是将原来事后的监督检查前移到对企业战略制定过程的审计,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企业决策行为之中,以弥补由于战略管理忽视危机而带来的战略管理失败的潜在缺陷,给予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以一定的保证。这也是一种经济效益审计内涵的延伸。其它如:人员任免。审计部门负责人,应该由审计委员会任免。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待遇、编制应该由审计委员会决定。保证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履行职责。再如:经费预算。包括:业务开展费用、经济效益课题研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等,给以奖励的预算。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结合审计委托双方的利益,签定审计章程,意义重大。一方面,抓住内部审计重点转移的契机,加强审计管理,按照国际内审标准办事,降低审计的风险;另一方面,直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包括长期的企业价值和短期的利益。避免少数股东利益不能得到很好保护,保证现有企业资金的稳定和吸收其他潜在股东投资。二、加强审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李金华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2版)中,将审计管理分为审计资源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成果管理三方面。这里,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加强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资源也是稀缺的,如果审计资源管理不好,就会加快向别的部门流动。具体来说:1、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内部审计的重点部分,保证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得到相应人、财、物的支持;2、制定内部审计的中长期计划,涵盖经济效益审计的课题研究、覆盖范围、实施时间表等,逐步全方位达到经济效益审计的广义、狭义的要求,提高企业价值和企业具体成果,克服审计资源不足的影响;3、改进内部审计的组织方式,有效利用资源。比如:可以根据审计项目和业务开展,采用专兼职 相结合方式,聘用审计人员。对于某些小的单位还可以采用内审业务外包的方式等;对于聘请外部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还可以利用本单位审计人员予以配合,节约人力成本;4、选用先进合理的内部审计方法。一方面,引入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对目前企业的管理进行调查、研究、评价,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方法和经验,效益评价指标,根据中国国情进行研究我国的企业适用的经济效益衡量标准,找出差异,扩大内涵生产力范畴、增加企业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资源。(二)加强内审质量管理,合理使用和节约内审资源。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一定的审计过程、审计行为乃至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审计质量的活动。包括以下方面:1、全面综合管理。包括:人事、考核、组织、规范等。人事上,要把握人员的进入,落实新的《审计条例》,执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业绩考核上,可根据经济效益审计的业绩考核档次,决定奖惩,升降等;组织上,要建立内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审机构和有权任免内审负责人,审计人员待遇不应该由管理层决定,而应该建立、健全由所有者的代表授权的审计委员会决定的组织制度;内部审计规范,按照内审准则或国际内审实务标准执行;还包括经济效益计划管理、责任管理等。2、全过程管理。指对项目审计从业务安排到审计报告出具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内审项目组长应当根据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管理政策和程序,实行包括计划、准备、实施、报告、公示、后续审计等阶段的全过程管理。经济效益审计包括狭义和广义的。在实施阶段,由于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效益审计的内涵不一样。这就要根据章程的规定来界定。由内审负责人制定内审经济效益的规范,由项目组长把握实务的执行标准;(三) 加强成果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成果,包括审计报告等。内部审计成果传递的范围有限。仅限于单位内部。包括董事会、管理层等。为了实现内部审计的“三公”,提高内审质量,内审可在内部扩大报告传递的范围,提高内审成果利用率。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许多违反制度的行为,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期价值,查处不是目的,关键是整改,规范是目的。所以,应该在报告传递层面上,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成果利用率。综上所述,如何加强审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作了以上阐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8582.html

更多阅读

加强有效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三个因素构成课堂管理行为的内部的要素。其着眼点是构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环境,注重对各种因素的教育学的处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有效课堂管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文性应该是当有效前课堂管理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注汽质量

     一、基本情况  冷家公司共有注汽锅炉30台。其中23吨16台,9.2吨11台,11.5台3台。由于公司的特殊管理模式,注汽厂家繁多、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方面原因,虽然多方努力,但是注汽管理工作仍然存在某些不足。为了提高注汽质

声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加强审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网友尒鐘情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