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要联合二次创业 读到《智弈》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的课堂上,框架案例已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作为企业案例供学者和学生研究、解读。一个竞争异常惨烈的红海行业,众多创业企业在其中拼抢厮杀。短短8个月内通过对11家竞争对手的并购整合,一个行业黑马横空出世,得以与顶尖企业比肩而立并形成鼎足之势。最终,以行业的大整合圆满结局。叙述了一场没有硝烟却也跌宕起伏的由行业、资本、股东、经理人多方参与的商界传奇。在这场多方博弈的竞合游戏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成了最后的赢家,无一输者。8个月内从3900万到15亿,再到一年以后的40亿,十多个竞争对手的全行业整合,以董事长谭智为首的框架团队是如何成功地完成了如此惊人的跨跃,答案就在本书内。同时,众多学者、专家、资深媒体人与高级专业人士及经理人的深度点评,更使读者掩卷之余,能获得专业性的启发。这不止是一本商战书,中国中小企业创业者要学会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如何从对立到联合、从竞争到共赢进而通过和谐手段扩大市场、消除隔阂,保证每个竞争对手实现共赢的商和文化,本书就是一本凸显1+1=10的商业理念、商业智慧的活教材。读完《智弈》,再回头看自己身处的制造业,同类的事件也正在上演,一些优秀模具企业也有了新动作。 新联盟,值得全行业学习和提倡
西部首个汽车车身生产技术联盟——成都汽车车身工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成立。此次成立的汽车车身生产技术联盟将以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为技术依托,形成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集群式汽车车身及关键部件工艺装备产品链,建成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汽车车身工艺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集聚基地。联盟负责人表示,联盟最大的优势在于将以往分布在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松散企业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13家成员单位涵盖了生产、研发、销售等各环节,有利于形成一定规模效应。据介绍,联盟企业每年将开发3种以上新型轿车整车车身覆盖件模具,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并将带动培育10家到15家汽车模具铸件、钢件等配套生产企业,40家到50家其他汽车车身工艺装备企业。预计到2010年,联盟将形成20亿元的汽车车身工艺装备产业规模。虽然目标能否实现还待时间检验,但这种做法值得全行业学习和提倡。 模具企业联合发展的合作模式 “联合”,这个近阶段在很多领域被反复提及的词语,同样得到汽车模具行业的关注和认可。实际上,如今企业之间形成的联盟在汽车模具行业内也不算太少见。对于模具用户来说,自然希望由尽量少而固定的单位来承担所有订单。这样的需求也促使一些围绕在整车企业周围的模具企业联合起来,形成相对固定的协作关系。于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模具生产企业以少数实力强大、水平较高的大型模具企业为核心建立起协作关系,在原材料、工艺、技术、市场,乃至资金和人员等方面展开合作。时间久了,形成了所谓的“联盟”。据了解,目前在京冀、沪宁、长春、哈尔滨、天津、十堰、成渝等地区,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汽车模具企业联合板块。 通常模具行业的协作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一种是纵向工序协作,将设计、机加工、测试等工序分开,分别由不同企业完成。这种方式较适合私人企业或规模较小企业,是目前国内模具行业更多的一种协作方式。另一种则是企业横向联合,每家企业做一种部件,然后数家企业合作制成套件。这种合作方式已被韩国、日本等模具企业广为采用。但在我国模具行业内还不够广泛,还需要积极实践和探索。另一种就是同行之间的合作,比如共同研发、攻克技术难关等,这样的合作因为技术壁垒等原因就更少见了。 联合需要模具企业造就领军人物 模具不同于一般的汽车零部件,车辆整体水平与模具的技术水平、质量、开发周期密切联系。如果整车厂和模具厂、模具厂和模具厂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难以保证模具的质量和交货期,甚至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开发。模具生产企业之间需要合作,但因为技术、工艺、管理等各方面的差异常常使合作出现摩擦。因为质量和交货期问题产生矛盾的情况很多。最好的方法是,由主导单位来协调,以项目的形式,选择、组织一些实力相当的企业展开合作。这同样需要像《智弈》里的主角谭智一样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企业领军人物。
作者简介:罗百辉,多家工业媒体专家顾问,模具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智弈》主角谭智关系人彭志强先生创办的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