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天泪子掀起世界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第十章:我们该以什么态度研究中国问题 中国



     中国改革不应该分“左右”,而只应分“好坏”。

   在明确中国改革的好坏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讨论一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明确了目的,才会树立正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不走错路。

 佐天泪子掀起世界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第十章:我们该以什么态度研究中国问题 中国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口号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这样的口号务实,但经济发展了,民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因此积累了很多的社会矛盾。

   中国现在提出,“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我认为是对中国发展路线的进一步修正, “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也应该成为中国下一个三十年的纲领性思想。

   但政府的思想很难成为“学者的思想”,因为学者的思想受教科书影响很大,他们的观念是先入为主的,比如,中央提出改善民生很多年了,但笔者翻看吴敬琏的文章,发现他几乎从不提“民生”一词,而是反复提他的市场化,他还是坚持要建立一个市场丛林社会。

   房地产是市场化了,但是民众住不起房了,这样的改革符合市场化,但是不符合民众利益,这就是“坏改革”,如果中国政府通过保障房建设,实现了“居者有其屋”,那尽管政府干预了市场,那这样的改革是“好改革”。归根到底还是要明确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在改革开放初期,奠定中国发展的是两次非常重要的大讨论,一次发生在政治领域,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另外一次发生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同样重要,但只有经济学界的人才比较熟悉。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的结果是重点发展轻工业,从而更好的改善民生,当然与此对应的是很多重工业项目下马,中国开始大力发展轻工业,改善民众的生活,中国改革开放后民众生活水平突然提高,就是这次大讨论之后中国转变经济政策的结果。

   但笔者并非认为这场讨论是完全正确的,其实放弃重工业也是不对的,但其大力发展轻工业的思想在当时是合适宜的。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在建立一个新思维的时候,不能完全放弃旧的东西,这样中国才不会总在左右之间摇摆,而是实现帕累托改进,其实中国当前改革的转向并没有多少反市场的地方,而是更多的承担了政府本就应该承担的职能而已。“小政府”不是好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才是好政府,中国现在就是在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当人的思维陷入某种骗局之后,只有残酷的现实才能让他们警醒,而且即使警醒了,他们仍然存在疑惑,这就像魔术一样,人们都知道魔术是骗人的,但是在没有揭开背后的实质之前,观众总是心中充满疑问。

   在中国恶经济学家是有帮凶的,这就是信奉多党民主的人,他们天真的以为市场派经济学家是民主的天然盟友,但他们不知道这些经济学家信奉的是精英治理,而不是民主,市场原教旨主义经济学家都是反民主的,哈耶克就是典型,我们必须看清楚,民主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并不对立,而追求民主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而不是一个什么服务都没有的小政府。

   改革本身就是辩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改革,让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也是改革,谁也没有指定中国改革一定就是照搬美国模式,况且美国也在改革中。

   另外中国学者一直使用“国有、民营”这样的二分法来看问题,而实质是“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分天下。外资在大部分行业中都处于了主导地位,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做的是大胆的与外资抢地盘,而不是觊觎着到那三五个自然垄断性行业去捞金。

   当前中国如果要摆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除了要预防美国的金融洗劫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产业上发力,拉美、东南亚不少经济体没有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其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殖民地经济模式”,仆人的收入永远超不过主人, 打工仔的工资不可能超过老板,看不透这一点,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很难。

   笔者近日阅读《中国财富圈》一书,该书从中国富豪俱乐部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商业生态,阅读中,笔者发现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深圳并没有非常知名的富豪俱乐部,其次在这些俱乐部中丝毫看不到金融高管和科技精英的影子,其原因是深圳大多是金融和高科技企业,两个行业都很忙,没什么闲工夫搞这些富豪俱乐部,大家什么时候看到任正非游走于各种论坛和富豪俱乐部呢?但只有华为这样的企业才是中国的希望。

   中国学者需要先锋学者,而不需要极端学者,极端学者大多是知识太少的缘故。中国需要以公共利益为准绳来发言的知识分子,而不需要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部分学者在政治上主张精英治理,反对民主;在民生上主张市场原教旨的小政府主义,反对公共服务型政府;他们不断的炮制新说,或是威胁恐吓,这在一定时期是有用的,但是林肯的一句名言可以做出解释: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中国改革的阻力与动力

   按道理说,改革的初衷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制造问题,但现在并非如此,现实很多指导改革的人,往往并不是从问题出发,而是从主义出发,从利益出发。

   改革有阻力,更有动力,改革的阻力是既得利益集团,改革的动力则是将得利益集团,改革本身不是利益的分配,也不完全是利益的分配,但是帕累托改革几乎不存在,因此改革必然伴随着利益分配,而且是不均衡的利益分配,因此必然会出现改革的受益者和受损者。

   国企改革是正确的,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房地产改革则是制造出的问题,远远大于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可以归为制造问题的改革,我们在改革之前,一定要充分重估,一方面是评估,这种改革会制造多少问题,一种是这种改革会产生多少”将得利益者”。

   利益受损者,并非既得利益者,但改革受益者,肯定是”将得利益者”,在“土改”面前,农民是““将得利益者””,因此土改进行的非常顺利,改革能否进行,不在于既得利益者有多大的阻碍,也在于”将得利益者”占多大比重。

   在改革蓝图出来之前,既得利益者表现的比较活跃,而一旦改革蓝图确定了,”将得利益者”就会表现的非常活跃,为什么很多阻力很大的改革,进行起来反而出乎意料的快,进行因为有大批的”将得利益者”在推动,中国要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中下层民众是“将得利益者”,是改革的动力,要抓住这一动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863.html

更多阅读

景品某科学的超电磁炮水着初春饰利 佐天泪子初春饰利百合

走萌购用了半个多月才入手==其实本体才1K2日元,但是各种运费加起来和本体一样了。主要是非亚马逊商品的国际运费不能直接显示,而且我太小看这块了,最终和直接走TB的价相差无几。只想要初春,但是单卖只有佐天,于是搭了回来本体,约1:8-1:

五年级第二学期英语手抄报系列第十周:海底世界手抄报

2012年4月17日星期二 小雨五年级第二学期英语手抄报系列第十周:海底世界手抄报五年级第二学期英语每周要制作一张手抄报,因为明天开始我们将到良田进行为期三天两夜的军训,所以老师今天就布置了,下周一交。英语手抄报内容当然是英语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 骆驼祥子第十章批注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片段: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布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说老车

《世说新语》录二十一:《蔡洪赴洛》

家中读书,读而不写,犹如耕而不种。吾近期如是。《世说新语》录二十一:《蔡洪赴洛》蔡洪是现在的江苏苏州人。一开始在三国吴国做官,西晋灭掉吴国后,蔡洪来到西晋求职,做到松溪令。蔡洪刚到洛阳时,有人瞧不起他,也就是故意的难为他

声明:《佐天泪子掀起世界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第十章:我们该以什么态度研究中国问题 中国》为网友我的未来我决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