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核心在于: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进行产业的整合和聚集,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立足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着力推动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将汽车产业打造成陕西的支柱产业号角已经吹响。接下来,陕西发展汽车的着重点在哪里,战略核心是什么,是陕西现在面临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陕西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在不少学者看来,陕西在着重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要重点关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百万辆汽车工程 汽车工业是陕西省举足轻重的行业,在经济总量上仅次于石化、煤化,居装备制造行业之首。据记者从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了解,现有汽车生产企业80余家,其中:整车厂4家,专用车厂家16户,零部件近60家,汽车产品主要有:重型汽车、中型汽车、大客车、微型汽车、小轿车、专用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等。 数据显示,2012年,陕西省汽车产业产值已经超过1000亿,占全省工业的4.4%,GDP2.1%。 “汽车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客用汽车和陕汽为代表的重型商用汽车研发、制造、零配件及维修服务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汉德车桥、法士特变速箱在国内近乎处于垄断地位,初步形成了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蔡家坡经开区、榆林汽车产业园,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扎堆承载的产业园区。”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吴刚说。 据记者了解,陕西省“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是以陕汽集团、比亚迪汽车公司、法士特集团为龙头,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 具体来讲,做大做强重卡、轿车,大力发展中轻卡、专用车、特种车、微型车、大客车,扩大发动机、汽车变速器、汽车电子产品等关键总成及零部件生产规模,增强省内配套能力,形成汽车产品系列化发展格局,促进汽车服务业加快发展。 同时,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集成,加快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升级换代,建设国家级汽车研发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年均增长25%,完成增加值500亿元,年均增长20%。 “陕汽、比亚迪公司在新能源汽车、CNG、LNG汽车的研发、推广应用方面取得可喜进展。”陕西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强说。 同时,在甲醇汽车开发方面,陕西已经走在了全国领先行列,国家已将陕西省列为甲醇汽车试点省份,陕西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对此项工作做出布署,目前正在西安、汉中、宝鸡、咸阳、榆林等地进行试点。 延长产业链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座谈会上指出,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的特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我省汽车产业基础较好,在重卡及轿车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他说,当前,随着陕西省综合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已经到了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支持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我们不能走原来靠产能扩张、靠投资的老路来发展,我们要走创新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形成领先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兴市场的开拓步伐。” 娄勤俭强调,现代的信息和交通都比较发达,在这样的条件下,眼睛不看到全国和世界,再好的企业也撑不长久,要从竞争力和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 汽车产业链条包含集专业化的整车、零部件、原材料生产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链条较长、产业关联度非常高,要形成集群竞争力,使产业集群得到发展和升级,必须有相关产业的支持,需要产业链接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和竞争合作关系。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铁山说。

从陕西的现状来看,汽车产业的上游相关产业如冶金、橡胶、电子、玻璃、纺织等,下游的保险、金融、贸易、维修、信息服务、运输业等诸多行业无论是数量上还是价值力方面都无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这些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滞后将会制约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种链结不会完全自动进行,还需要政府运用集群政策促进联结,政府扮演着搭建汽车产业平台的主导角色。”王铁山说。 “事实上,对于陕西汽车产业来说,产品不太丰富也是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余强说,“目前陕西的汽车产业主要以重卡和轿车为主,像大客车,目前尽管有,但是规模还很小,轿车主要面对的是中低端市场,缺乏中高端产品。” “应加大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吴刚说,通过深度合作,开发特种、专用型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品。 “但总的来说,目前陕西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无论产值还是利润,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余强说。 对于陕西来说,围绕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大力加强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提高汽车产业的省内配套能力和水平,丰富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是陕西汽车产业的一个着力点,“在推动陕西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陕西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余强认为。 打造产业集群 在王铁山看来,陕西应通过形成产业集群,鼓励具有条件的汽车企业建立起战略联盟,企业间加强合作开发,解决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的瓶颈技术。 “而陕西的大部分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欠缺,缺乏核心技术。”王铁山说,除了陕汽集团、比亚迪汽车、法士特齿轮等少数比较大的企业外,其他中小汽车企业基本不具备研发能力。 陕西汽车产业科研优势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科研院所并未成为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的技术知识外溢来源。同时,王铁山认为,“科研院所技术研究成果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彼此之间横向互动层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具有一定示范性的关键企业不大不强。” “陕西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突破口,应该是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政策、产业基础、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进行产业的整合和聚集,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本地产业配套能力,形成重型卡车、小轿车、零部件等相对完整的生产体系。陕西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该立足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重点生产、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此外,陕西欢迎加大国际化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打造全球化技术平台,提升汽车产业国际化竞争力。”吴刚说。 “政府为要为汽车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减免税费、土地支持、信贷优惠等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进入各地的汽车工业园区,同时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汽车相关辅助产业,打造陕西的汽车产业集群。”王铁山说,要逐步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形成大中小共生共存的合作网络结构。“大企业做好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汽车金融和售后服务等工作,中小企业在零部件生产方面做专、做精,并开拓集群内企业和集群外企业多极配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