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普遍性理论认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对立双方的统一体。
厂家和商家作为利润的追求者,是利润这一矛盾的统一体,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矛盾的普遍性理论又认为,对立的矛盾双方是统一于矛盾之中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存在。因此,厂家和商家若在利润的分配中协调好关系,结成秦晋之好,甚至举案齐眉也不是不能的事情。但是私欲和统治的霸权心理和行经使得这种理想的和谐很难出现,经常的情况是,一方为了占据支配地位而不断的打击、削弱另一方,直至将对方至于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这也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卧榻只侧,岂容他人酣睡”。
近几年,一些经销商的快速成长,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市场支配地位。像加电、汽车、医药等领域的经销商,如今已经是市场的主宰者,几乎完全控制了市场的定价权,厂家无不惧之。利令智昏之下必然有部分经销商囤积居奇、哄抬或打压物价的玩火行为。而今,媒体上有关经销商如何制裁厂家、欺骗消费者的报道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经销商玩火几时能休?
博弈之间
经销商和厂家的较量自始有之,而最能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加电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较量。最近几年就有五次之多,在第一次彩电集体大降价前后,都是厂家在主导着市场,价格在厂家的利润限制空间范围内进行调整,由厂家拿着指挥棒设定游戏规则。而本世纪以来,终端大型零售商对市场的主动性开始显现,并不断得到增强,因此,在商界中,2000年被称为加电商业的转折年,此后的若干次较量都以厂家的失败商家实力的上升而告终。
比如:2000年,九大彩电巨头结成价格联盟,共同向商家施压,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就被商家分而破之,彩电联盟犹如空中楼阁顷刻间不复存在;而商家乘机将加电的批发价的定价权拿在手中。之后,几家大型生产者要清除业绩和口碑不好的经销商,以清溯经销商中的扰动分子,也有的厂家要改弦易辙,绕开经销商,自建经销机构,但成功的没有几个。实力已经得到增强的大型零售商中作为针锋相对,开始酝酿进行自有品牌的运做。
经销商在争夺主导地位的博奕中不断的攻城掠,家电市场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商家抓住。加电经销商和厂家力量的到职,除了加电行业本身的原因即生产过剩和更新进程加快之外,还有三个主要的原因:一是在一级市场中,经销商网络的规模加速膨胀,经销商的势力已经是今非昔比;二是经销商规模的扩大增强了商家对市场的分析能力,经销商妄图控制市场的动机也更加明显,甚至要做主家电市场。
控制市价
经销商的过火行为在今年春天让人很痛恨。由于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部分抗病毒药品、食盐、醋、口罩等防护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而某些商家竟然不顾人生命,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得一时间这类商品的价格完全偏离市场价格,走上歧途,超出正常价格十几、几十倍,尽管后来有些经销商受到严厉惩罚,得不偿失,但是,他们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病情的控制制造了麻烦,损害了消费者和国家的利益,也在人民的印象中留下奸商的印象。
非典之后,市场恢复了生机,汽车市场的火暴让经销商热过了头。在上海,要想依全国统一价买新款的广州本田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规定的价格之外,购车者还得支付给经销商“加急费”,新款本田的加急费曾涨至5万元之巨。其他车型如奥的的加急费是3万元,普桑的加急费也要6000元以上,几乎难以找到可以按厂家定价提车的例外,厂家们所谓的全国统一售价,仅仅是个幌子罢了。消费者也无可奈何。
有加急费也有崩盘价。今年6月,加电经销商巨头国美自导自演了一场加电价格雪崩。引起厂商之间的激烈冲突,甚至有愤怒的厂商给国美开出了罚单。在一开始,国美声称经厂家同意,将部分空调、彩电以触目惊心的彩电雪崩价出售(中国经营报语)。价格普遍下调20%—30%。甚至达50%,一些彩电的价格低于成本将近500元,厂家知晓后,纷纷强烈谴责国美的国货行为,但是由于国美完全打破了厂家设定的价格限制,厂家的谴责很难起到实质的作用。
栽赃嫁祸
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思维,他们认为经销商和厂家是一伙的,经销商的行为是和厂家商量好后的所为,经销商是厂家的意思表现。因此,当经销商和消费者发生冲突时最终都会转移到厂家身上;更有部分经销商为转移消费者的指责而为自己的不责任行为开脱,往往会将在自己的过做说是“厂家的决定”“有问题找厂家”等等借口。天高皇帝远,厂家对于商家的这些栽赃嫁祸多是不知道,即使知道也鞭长莫及,只能听之任之。
吃上游
在流通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现象是靠开店和收上架费赚钱的,也是说,开店后向制造商收取入场费是流通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店开的慢了,少了无形中在这块的收益就大打折扣。不光是开店可以赚钱,就是厂家的产品进入商家的货柜后,要想占据有利位置也要交纳数目不少的费用,不然的话,商家就将你的货摆在某一个角落,消费者轻易难以找到的位置。因此某一厂家的产品由某一经销商销售后,厂家的悲惨命运才真正的开始,每天都要好好的将经销商供着、敬着,小心翼翼的不能得罪了他。而到每年的重大节日时,像春节、中秋、五一、十一这样的盛大节日,商家便以举办促销活动为由,向厂家索取各种费用,其数额往往是触目惊心的。而实际上,许多经销商经销的并不是单独某一厂家的产品,有时是多家或十多家,因此其促销活动多是综合性质的几家产品的共同促销,商家开出的费用单多是多个厂家共同出的却要求一个厂家来负担。
不正视经销商渠道变革的现实,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徒劳地阻止厂家因战略目的和长远利益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一味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知道如何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和厂家的合理利益分配关系,与厂家产生不必要的冲突。自以为是,忽视与厂家的沟通,不了解,更不主动的去理解厂家对自己的期望和疑虑,或居功自傲或固步自封,逐步由厂家的经营伙伴变成勾心斗角的对象。这是经销商小鸡肚肠,处处与厂家为难的根源。
迷失方向
尽管当前一些领域的经销商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但是供应链模式的变革已经是必然。经销商的功能定位、角色扮演也将发生巨变,经销商的利润的主要源泉不再是产品而是为产品提供的服务。随着商场、超市和专卖店的迅速发展,经销商的市场地位已经被严重边缘化,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少,而在现实中,真正意识到经销商角色转变的只是少数,更多经销商依然停留在“产品经销”的阶段上,而认识到转变的却又迷失在转向的十字路口:有的说要自有品牌是出路,便跟风而上,开始贴牌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有的说农村的市场很广阔,于是就放弃眼前的市场到农村去抢占“革命根据地”;有的听说专业代理商有钱赚,就开始清仓不再代理的产品;而失去竞争优势的只能悲哀的离开经销商市场。经销商群体中哀声一片。
厂家和经销本来应该是和谐、相辅相成的共同利益的统一体。厂家的扶持曾经是经销商发展的催化剂,经销商也是商家进步的力量源泉,得利的经销商为厂商的市场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经销商的存在,商品的经营成本降低;市场价格也就降低,而销售渠道和市场范围却无限的拓宽,消费者可以轻便的买到想要的产品。
剥开主体冲突的表层,我们除了看到经济利益是引起纷争的原因外,更应该看到,这其中真正的矛盾是诚信关系的丧失。经销商抱怨厂家提供的产品落后于潮流,价格上缺乏竞争力,答应了在促销时提供高额赞助却又中途变卦;厂家埋怨经销商市场运做不力,没有全身心投入所拥有的精力,只是一味的所要各种费用。
善营之道
任何一种埋怨都会损伤相互之间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法制化的健全,凭借一时的运气或投机而存在的经销商将难以再找到生存的土壤;而随着超级终端的强势出现,经销商生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甚至找不到赢利点,如今一些大型零售商已经基本在省级以上城市划分完势力范围,下一个目标将是广大的县镇级农村市场,而经销商的触角很难在短时间内伸到那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经销商做不到一定规模和实力,不能在管理、经营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增强竞争力,不能实现自身职能和功能的极大化提升,只能慢慢死掉。
因此,对于经销商和厂商之间的关系上,通过建立协调的价值联盟是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的最好方式之一。厂家可以考虑将企业的整个销售体系独立出来,然后给予那些主要的商家部分股份,使其利益融入到企业整体的销售利益之中。同时商家也可以允许厂家来参股,共同经营厂家某一产品的营销,这样就可以减少双方在营销策略和促销上的分歧。
除了建立价值联盟之外,厂家和经销商还可以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厂商联谊会,以和平的方式协调双方之间的分歧。总之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双芳有诚意,分歧就是可以化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