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傅蕴德
钢铁产业技术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在节约资源领域的创新,相比于国外发达的钢铁企业,中国企业在原料使用方面成本较高(以价格较高的铁矿砂为主,占比达70%)。同时,在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上也存在较大差距,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改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同时淘汰那些高消耗、低产出的产能。其二,在生产领域的创新,中国生产的钢材产品附加值较低,在产品的档次、规格、质量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产品方面同样需要创新和升级,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冲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
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大都是紧密围绕钢产品创新。虽然在狭义的范围上讲,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可以创造出新的钢铁品种,但从广义的角度看,钢铁工业技术创新都是在不改变钢铁元素基本特征的条件下进行创新的。因此,可以说,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基本上都是工艺创新。但是企业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之间存在非常强的相关性。因此, 强调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以工艺创新为先导, 并不是说可以忽视产品的创新, 而是说明, 工艺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与前提, 而产品创新是工艺创新的目的与后盾。如果没有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也只是一朵无实之花。近年来, 中国许多钢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工艺技术或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 但仍没有摆脱困境, 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所以还应重视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的协调发展, 即通过工艺创新推动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使企业取得效益、发展, 同时, 反过来也要求并支持开展新的工艺创新, 使企业不断发展, 步入一个良性循环。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应该是以工艺创新为先导的工艺与产品组合创新。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8226;萨默斯说:曾经,我们以庄稼的收成、炼钢的技术来衡量社会进步的程度,现在,我们正逐步过渡到以知识的开发和应用程度来衡量社会进步。 钢铁工业还具有试验反复性、跨学科的技术移植特点、技术创新与生产共用一个平台、创新成功率与产业组织结构具有密切关系等特点。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工业也是钢铁产业创新的一大重要特点。国际钢铁工业的发展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其中日本、韩国的经验尤其重要。这两个国家的钢铁工业起步基础较差, 经过15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满足本国的需要, 而且参与了国际竞争, 同老牌产钢国家相抗衡, 竟至后来居上, 实现了产品和技术双输出, 产品的1/4~1/3 供出口。钢铁企业的消费市场和客户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要求指向较强,比如,“神七”发射架用的Q345C槽钢为大规格、高韧性钢种,目前国内仅有包钢具备轧制这种特殊钢材的能力。青藏铁路七成以上钢轨为攀钢提供,现在生产钢轨的主要三个企业是攀钢、包钢和鞍钢。青藏铁路二期工程须穿越960公里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对钢轨的免维护、耐寒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攀钢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钢轨品种、质量、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并科学地组织运输,确保了青藏铁路建设的需要。攀钢早在1999年就完成了《攀钢技术创新战略研究》课题,在技术创新的方向上,明确要改变过去一切围绕生产转的老思路, 树立一切围绕市场转的新思想在内容上, 除了重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装备创新以外, 特别注重组织管理上的创新, 以管理创新适应和促进产品、工艺、装备的创新。 钢铁产业技术创新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钢铁企业工艺普遍的一致性和通用性,钢铁企业技术扩散在钢铁行业内更易于推广和转移,可实现钢铁产业的创新升级和创新跨越。 中国钢铁企业要在原来技术比较落后的基础上提高竞争力,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在技术创新中采取高战略的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加速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赶上21世纪的技术创新潮流,尽快使中国从一个世界钢铁大国转变为一个世界钢铁强国。15年内力争将钢铁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目前的经济学中,全要素生产率是用以体现科技进步的最普遍的概念),即科技对经济效益的贡献率提高到40-50%(张信传、薛传钊,1998)。我们相信,中国钢铁产业在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一定会大有作为,重振钢铁产业的雄风。
(本文2006年5月刊载于经济科技撷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