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6里昂第一章 《世界如此危机》 第一章 你不知道的经济现实:世界与你想的不
用金融保险取代国家福利,这是很多人力推的一个主张,这个主张,看似有道理,其实是错误的。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其实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养老都没有用社会保险来替代,而且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生存成本和消费水平两者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生存成本是指必要性消费。我们举个例子,在古代人们出行主要靠走路,后来改成了骑自行车,再后来是公交、地铁,最后是私家车,比如现在的美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寸步难行,中国以后也是这样。这几种出行方式的转换,就体现了生存成本的提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举个养育小孩的例子,在古代一个家庭可以养育几个小孩,而现在的年轻人,即使养一个小孩都是非常大的负担,很多年轻人结婚很久都不敢要小孩,这也是生存成本升高的表现。 其实吃食住行各方面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生存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是辩证统一的,比如现在每月的手机话费、上网费,在十几年之前,是根本不可能想到的。可以预计,在未来,人们肯定还会生活越来越好,不过生存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而且这是不可逆的,原来那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由通货膨胀和民众生存成本的升高导致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我们如果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攒钱养老根本不现实。年轻时的储蓄,到了年老之后,已经缩水殆尽。 因此,现在各国的养老保险都是现收现付制度,也就是全社会需要为老人人支付多少养老金,就从年轻人那里收多少的社会保障税(费),这样就避免了由于通货膨胀和生存成本升高带来的财富缩水。 我们可以举我国曾经实行的“老农保”的例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1995年,家住浙江省台州市的黄大伯做了一笔投资,当年月工资只有70元的他花了200元———相当于他月工资的3倍,为老伴和儿子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年过去了,现在黄老伯要是按每月领的话一个月只有2元。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被网友冠以最牛养老保险之称。 17年前自己一个月70元的工资可以勉强养活一家人,而现在连咸菜都是4元一斤。 其实“老农保”就是走的商业保险的路子,17年之后,原来的200元变成了300多元,虽然增值了不少,但与巨大的通货膨胀和生存成本比起来,每月2月,简直少的可笑。 因此现在世界各国都实行现收现付制度,而不搞商业保险。 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的养老一章中,还会详细的介绍。 其实除了现收现付,世界各国也有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一般实行基金积累制,这不占主要地位,所谓“基金积累制”,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缴费,交由社保机构,并将这些资金用于投资,等退休后,该基金再将养老金和投资所得支付给投保人。 这在美国叫401k,中国叫个人账户,道理都是一样,都是不由国家进行统筹,而是直接进入个人账户, 这部分资金,大多是十年前、或是二三十年前缴纳的养老金,其实都面临着极大的财富缩水,都必须进行投资保值。这里面也有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不进行投资的话,那就面临财富缩水,如果进行投资的话,那就面临风险。因此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国家养老金之外的雇主养老金,占比很小。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不安的问题 陈志武是推崇金融保险的学者之一,在其书中分别提出了中国“钱多” 和“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还不安”的问题。
在论证“钱多”时,他看到中国人“买房有钱,投资有钱,到境外旅游有钱,买奢侈品 、买高档车有钱”,因此提出了中国人“钱多”的问题。 首先,陈志武脱离货币发行原理,而是从资本化的角度来谈中国人钱多了本身就不靠谱。资本化确实存在,但钱多钱少,归根结底是货币发行的问题,与资本化关系不大,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一般以GDP为参照标准,按照陈志武的逻辑,资本化程度越高,私有化程度越高,这个国家的钱就会越多,那么美国应该比中国钱多,但是以GDP为参照,美国的货币总量并不比中国多,这是因为中国货币的流动速度没有美国高,所有总量要多一点。 其次,笔者认为中国“钱多”是假象,这种假象首先是由贫富分化造成的,诚然中国出现了买奢侈品的盛况,但富有群体购买奢侈品是以穷人的更加贫困为代价的。我们在看到富有群体“钱多”的时候,也应该看到穷人的“钱少”,陈志武只看到中国富人大把花钱,就说中国钱多了,而没有看到另一面。 陈志武所谓的“资本化”其实就是私有化,他认为资本化可以让中国钱多,所以陈志武提出为了更加有钱,应该将国有企业、国有土地彻底私有化,但是这种私有化同样会造成极度的贫富分化,中国的国企改革确实出现了不少的改制大鳄,但也造成了更多的是下岗职工,陈志武还在以“让中国人更有钱”的口号叫嚣这种私有化,可见学者的“选择性失明”是多么的可怕。这完全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堆砌一些毫不相干或是片面之极的理由。 另外中国“钱多”的假象是疯狂投机造成的,这些本来应该成为银行储蓄,以支持企业投资的钱,不幸被用来了进行资产投机,所以中国出现了一方面股市、楼市、黄金市场交相红火,另一面是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的局面,而陈志武只看到楼市、股市红火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面。而中国投机盛行的学术原因称为“流动性过剩”,但“流动性过剩”与“钱多”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钱太便宜,而不是多,是因为利率低,所以发生了银行存款大搬家,钱从银行流动到了投机市场。 消费多,投资少会造成钱多的假象 另外“钱多”的假象其实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当钱被用于消费时就会给人以有钱的假象,如果用于投资则不会造成这种假象,不仅在中国,金融危机前全世界都出现了消费狂潮,这主要是全世界各国都实行低利率政策所致,与钱多没有什么关系,这些用于消费的钱,或者美国那种信贷消费的钱其实是银行储蓄的转移,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总之,中国的钱在总量上并不多,中国钱多是“假象”,现在的中国,富有群体的奢侈性消费与穷人的生存型消费并存,资产投机市场的火爆与实体经济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如果只看到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的,中国钱多的假象主要来源于“贫富分化”和银行储蓄的转移,这才是主因。 解释清楚了“钱多”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解释清了“钱多为什么还不安”的问题,中国人的“不安”不是因为“钱多花不了”,而是因为中国由原来的低生活成本社会,变成了“什么都需要钱”的高成本社会,这才是中国人不安的原因,也就是中国人不安不是因为钱多了,而是因为生活成本高了,比如原来在家庭、亲友、乡邻帮助下可以解决的事情,现在必须用钱才可以解决,中国人不安不是因为钱多了,而是因为钱不够用了,中国人的不安不是因为养老、医疗、投资、理财产品发展不到位,而是因为这些太昂贵,中国人目前还支付不起,这才是中国人不安的原因。 其实只要听过保险推销的人肯定知道,商业保险贵的不得了,一般人买不起。其实在美国也有很多人买不起医疗保险,以至于很多人都不买医疗保险,所以奥巴马才进行医疗改革。商业保险对于穷人来说,绝对是个奢侈品。 “钱多的”与“不安的”的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根本不是一群中国人,“钱多的”是有钱人,“不安的”是穷人,他们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是生活处境具有天壤之别。其实如果真正有钱的人,根本就不用买什么保险,李嘉诚、巴菲特根本不用担心养老问题,真正需要保险的反而是没钱的人。 文明国家解决民众不安的主要是建立福利社会,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而绝对不是发展商业保险,比如北欧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等,比如新加坡为百姓提供住房,这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不是让民众自己去买保险。 打倒孔家店的不是金融 ,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日益细化的劳动分工,幼儿园剥夺了爷爷奶奶们含饴弄孙的乐趣,物业服务公司让人们省去了亲自打扫院落的劳累,这些都是需要付费的,这是现代工业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必然结果,而金融确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相对于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要小的多,让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模式的变化,这些都是在打败“孔家店”,“孔家店”是农业社会,家族社会的产物,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不打自倒。如果都归功到金融上是非常的可笑的。现代人能买养老保险,古代没用养老保险的情况下,只要你有钱,也照样不愁养老。 金融的运用也是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加大社会成本,传统互助性社会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模式,而用金融代替后必然导致生活成本上升,金融服务不是免费的午餐。我们以买房为例子,我们在按揭买房的时候,确实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我们也将几乎相当一栋房的利息给了银行。传统社会,一家有事大家帮,可以让生活成本非常的低。 商业金融不是万能的,但是人类也无法回归自给自足的传统社会,因此完善现代社会条件的社会保障模式才是正路。
更多阅读
《地球之眼》,石一枫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 石一枫 我妹
《地球之眼》,石一枫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 《文学报》2015年6月11日书评版发表http://wenxue.news365.com.cn/wxb/html/2015-06/11/content_203133.htm 进入到五月,石一枫的《地球之眼》着实让略显沉闷的文学界多了些许清新
《学习雷锋好榜样》-----郭迎春3月5日推荐的歌
《学习雷锋好榜样》-----郭迎春3月5日推荐的歌《学习雷锋好榜样》作词:洪源作曲:生茂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案例 侵权责任法案例解读
文章内容《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案例2011-8-26 16:30:35浅谈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责任案件
2014四川卫视《天籁之爱》中国藏歌会主题曲----大山走出的天籁 天籁之爱藏歌会
2014四川卫视《天籁之爱》中国藏歌会主题曲大山走出的天籁词:杨国庆曲:心中的天籁之音我从大山走来,肩上扛着扛着大山的色彩。回眸过去走过的人生路,轮回的岁月中凝聚着挚爱。成功之后有许多春暖花开,胜利的欢呼歌唱激情开怀。哎
方舟子《新语丝》开始打“布鞋院士”李小文的假 李小文院士妻子吴传琦
方舟子《新语丝》开始打“布鞋院士”李小文的假实按:最近看到一些博友考证“布鞋院士”的学术简历,就担心他们的努力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形成对李小文的攻击。果不其然,方舟子《新语丝》开始打“布鞋院士”李小文的假了。但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