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阵痛期 分享中国民企转型之痛(二)



二.民企调研 诊断通病 报告及转型的必然性分析

(转型是民企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经的痛苦历程!,参见《中国民企“寿命短、长不大”的七个通病 》《中国民企先天不足 》)

三.民企转型的核心要素

当企业摆脱艰难的、吃饭保命的创业期后,逐步进入成长期,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管理层级的形成,企业的持续发展,必然会面对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战略 转型等先天不足一因素,来治理企业家素养、产权制度、组织管理、人才机制、融资能力、市场营销、企业社会责任、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转型是民企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要迈的一道坎儿;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经的痛苦历程.。

 经济转型阵痛期 分享中国民企转型之痛(二)
企业文化转型:

aihuau.com

大部份民企实际上是老板家庭的扩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往往就是老板个人爱好、个人志趣、个人行为方式、甚至个人生活习惯的扩大,是老板家族传统文化的扩大,完全依附老板个人而存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因此从高效灵活然而稍带私密的运作文化,转型为透明化运作,民企老板应理智地思考如何实现全透明运作,尽量减少外界对企业的不了解;其本质内涵是让外界了解企业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人文哲学价值观。

提炼认同的价值观策略:一些企业为了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这些理念或精神根本不被员工认可,因此这种企业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脱离企业实际的空谈。虽然对于外部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其作用可想而知。企业缺乏凝聚力和认同感研究表明,一套大家接受的价值观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从而全力以赴地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同时它又是构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创办人的个人好恶是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顺眼的人就留,顺心的事就做,手段就是奖和罚,其结果必然是企业形不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员工来得快,散得也快,难怪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总在抱怨找不到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发出创业元老顶不住,外聘人员靠不住,留住人才难的感叹。

差别化策略: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而许多企业文化塑造中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大部分企业文化雷同,起不到标识企业特色的作用。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差别化战略,企业文化作为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例如,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浙江雅戈尔装点人生,服务社会都体现了企业的个人特色和极深的文化底蕴。民企文化塑造要根据行业特点,地理特点,产品特点等,尽可能挖掘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特征。

塑造名牌策略:名牌企业形象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不仅能占领国内市场,也能占领国际市场,相反,没有企业形象,既不能占领国际市场,也不能占领国内市场。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许多企业都通过创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例如,美国的微软,日本的彩电,中国的海尔冰箱都因其产品的卓越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与企业经营的实际紧密相联的东西,准确地说应该是从企业经营的实际中提升形成的,外于企业经营的文化只是文化,而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更不是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与企业一起共同成长,没有创新或者不能包容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消极的文化。民企老板缺乏的是哲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襟怀和政治家的眼光。说得更明白是一种文化素养、一种理性思维、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基本的道德感,是一种深层次的哲学。哲学思想才是民企转型治理整合的关键障碍。

组织管理结构转型:

从个人推动到组织推动的转型、人治管理到法治管理的转型、人员管理到骨干管理的转型;从个人推动到组织推动,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组织建设,通过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为企业建立起基本的责、权、利游戏规则,从而实现组织管理,即形成企业的基础机制。使企业从个人能力与个人智商,向组织能力与组织智商转变。大部份民企中,老板与经理人的合作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从家族管理结构、准家族管理结构转型到职业经理人与创业团队和谐相处,管理由单纯个人的经验化的管理转向规范的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制度由家族治理转向现代企业制度。准家族管理结构指的是虽不以血缘,但以学历来源、地域来源等决定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方式。民企惟有跨出创业团队的小圈子,企业辉煌长久的未来才有坚实的保障;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逐步分离,随着企业做大,从外部吸引优秀的社会人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从个人推动到组织推动,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组织建设,通过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为企业建立起基本的责、权、利游戏规则,从而实现组织管理,即形成企业的基础机制。使企业从个人能力与个人智商,向组织能力与组织智商转变。通过组织管理,可以把决策权、执行权和评价权进行适当分立,用“三权分立”的原则进行权力下授,使组织中的对人、对事和物、对目标的管理进行合理分工,从而建立组织完成组织的管理循环,实现企业的系统化的调控机制。

经营战略转型:

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意味着要理清经营和发展思路,明确公司使命和制定发展目标,通过战略分析(整合和开发)做出战略选择,最终要确定三种基本战略:产品创新、组织效率、客户关系。通过战略规划对所选择战略的持续投资和培育,形成公司长期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长期的盈利和持续发展。

从产品竞争到产业竞争,必须熟悉企业竞争的四个层次,即单一产品的竞争、组合产品的竞争、产业链的竞争与产业群的竞争。真正成熟的市场竞争是从产业链开始的,真正的战略也是从产业高度开始的,通过战略性分析,确定企业基本的产业定位,用战略整合与战略开发技术打造产业链是产业竞争的起点。

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竞争,属于低层次的单一产品的竞争与组合产品的竞争,也只有摆脱了低层次的“产品竞争”,上升到高层次的“产业竞争”,实现“产业化战略升级”,这些企业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几乎所有企业的规模化,都是通过从产品到产业升级而实现的。

关注市场:企业在营销方面往往是从具体客户的需求开始,这些具体客户的需求是企业机会利润之源,从而奠定了企业的生存基础。然而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其关注焦点应该从过去的具体客户,放大视野到整体市场状况,寻找企业持续成长的机会空间,然后用选定目标市场,并用准确的定位拓展市场。

大部份中国的民营企业当发展速度较快,甚至盈利不错时,想要扩大新的投资,却发现不知所措,不知所向,或者盲目投资,丝毫未考虑企业优势就盲目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结果使企业不仅在这些新兴产业中蒙受损失,严重者还会殃及原来的产业和市场,最终使企业竞争力下降.企业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放眼整体市场,通过市场分析,寻找成长空间,并集中资源实现局部市场的突破,这同样也是企业组织转型重要内容。在现实中,很少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能够真正树立起营销观念,站在营销战略的高度来对市场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调查,这就自然造成了“有销无营”的现象,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竞争的加剧,利润的摊薄,这些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并实现成功转型的中小企业会很快被淘汰。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必然要经历一个“权力智慧化”的过程,即从个人拍脑袋走向吸纳各方面的智慧理性思维的转换、完善决策机制与流程,使民营企业主战略发展决策建立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之上。而这也是一个兴起和淘汰的过程,我们拭目以待。(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9631.html

更多阅读

奇瑞汽车尹同跃:冬天的转型之惑(二)

    突围    尹同跃是两年前开始意识到危险的气息正在逼近奇瑞。    2007年8月22日,奇瑞在芜湖举行了第一百万辆车下线仪式。完成从0到100万辆的积累,奇瑞仅仅用了93个月,奇瑞成为了中国汽车业第一家实现百万辆的自主品牌

海尔转型成功了吗 海尔转型之谜(二)

  但仅有“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模式还不够,真正完成向服务转型,需要整个流程的改变。于是,张瑞敏提出了“机制创新”,这也是“三个创新”之一。所谓“机制创新”就是要建立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    “人单合一”是张瑞敏在20

人才管理圣经 中国民企管理咨询圣经(二)

中国本土咨询业的真正起步和成长至今不过10余年时间,从最早的广告公司业务延伸收策略钱,把策划(或者说咨询服务)和广告代理与设计服务打包,到轰轰烈烈的CI风靡中国,再到公关热,最后走向策划风行,直至今天出现了大小不一,参吃不齐的咨询公

民营企业产权 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七)产权结构转型

民营企业大多数为私人投资兴办,一般情况下企业主是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身,且决策管理时,只需对私人利益或少数投资者负责即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个人专权的家长式管理模式。二十年前,因为温州人“求生”的本能,凭借“以

经济转型阵痛期 分享中国民企转型之痛(六)

经营战略转型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竞争,属于低层次的单一产品的竞争与组合产品的竞争,也只有摆脱了低层次的“产品竞争”,上升到高层次的“产业竞争”,实现“产业化战略升级”,这些企业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几乎所有企业的规模化

声明:《经济转型阵痛期 分享中国民企转型之痛(二)》为网友木槿昔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