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精神 将永不停顿的创新精神融入企业血脉



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对创新文化的培育上。在与顾客的互动中,一方面输出组织对创新的实践,另一方面汲取对方对创新的需求。组织正是在这种创新的正反馈中不断地发展、壮大的。组织学习和创新(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是这种文化提倡的重要内容,组织鼓励不断创新并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经营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核心竞争力动态化,同时使竞争对手难以跟踪模仿,从而创造持续竞争优势。

著名学者如托夫勒(20世纪80年代,经典著作《第三次浪潮》)、麦克卢汉(20世纪50年代,“地球村”概念的倡导者)、德鲁克(现代管理大师,知识社会理念的推进者)已经敏感地嗅到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信息将成为继自然资源之后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知识是未来组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永不停顿的创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引擎。

美国兰德公司一项研究显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

aihuau.com

创新是未来企业取胜的最重要的单一影响因素。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活跃的氛围。没有氛围,没有环境,没有必要的刺激、引导作用,人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焕发出来的。国内外的所有技术领先的企业,内部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的土壤。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人们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企业员工十分注重创新,并不断倡导创新,敢于进取,敢冒风险,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全体成员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

海尔集团形成了以创新为主导的“海尔文化”,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人认为,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许多的企业在学海尔的文化,而一直没有整体学成者。海尔的技术、品牌相对容易模仿,但要学海尔的企业文化,如创新文化,却非一日之功。也正是这一点将促进海尔逐步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

IBM公司一直在强调创新型企业文化,公司为了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欲望,促进创新成功的进程,在公司内部采取了一系列的别出心裁的激励创新人员的制度。并规定对创新成功经历者,不仅授予“IBM会员资格”,而且对获有这种资格的人,还给予提供5年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创新活动。

韩国三星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三星精神的培植和弘扬,他们要求员工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2个星期的培训,了解国际最新动态和行情,接受最新观点;对新员工要求必须接受28天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岗;它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一旦吸纳了当地的人才为其员工,必须送回韩国三星总部进行三星观念和精神的培训教育,灌输三星的团结协作精神。正因为如此,三星企业驰骋国际市场,产品倍受用户亲睐,其优秀的文化氛围起了很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丰田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创新型企业文化。日本学者认为丰田生产方式已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改善方式,其本质是一种企业革新的方式。而这些正是来源于其长期以来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不易察觉的丰田创新型企业文化。

 改革创新精神 将永不停顿的创新精神融入企业血脉

我国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和供应短缺的大环境下,没有需求压力,没有创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大企业忙于引进技术,引进设备,除了少数国有大企业重视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外,一般都是偏重生产(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技术型的引进,缺乏深度的技术合作,特别是原创型的研发合作。至于大量的中小企业,则忙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没有创新的合作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企业逐渐形成惰性,失去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冲动,自主创新没有成长的土壤,创新人才更不可能脱颖而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要是没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观念,没有广大职工对创新的追求,就(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不可能生存发展,更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后来居上。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的众多老牌企业和名牌商品,现在仍然发展良好的已是凤毛麟角,多数被淘汰,原因就是经营思想因循守旧,没有创新,缺乏那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

我国企业需要坚决抛弃僵化和保守的观念,推崇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创新文化,在创新中寻求和把握发展机遇,在(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创新中使员工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企业领导更要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顺应潮流,敢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对风险和失败保持正确的态度,努力创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尊重创新愿望、发挥创新才能、肯定创新成果的良好企业文化和氛围。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和我国石油石化市场的全面放开,作为国内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化深切感受到来自国外大公司、国内兄弟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自产原油资源严重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尤其是母专利技术,产业、产品、企业、资本等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着自身竞争力的提高。面对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持“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方针,紧紧抓住影响发展的主要矛盾,紧紧围绕主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后续研发能力,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成果,为中国石化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石化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在吸收各方面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已有的认识和结论,大胆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工作实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认识、新方法,用创新赢得新突破。创新型企业文化已成为中国石化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理念已得到全体员工的普遍认同,石化人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除夕之夜到中原油田看望石油工人时指出,油气勘探要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因为没有石油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中国石化普光气田的发现,主要得益于勘探理论、勘探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勘探理论的创新,是油气田发现的先导;勘探技术的创新,为油气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支撑;管理模式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发现油气田的效率和效益。普光气田以探明天然气储量2511亿立方米的丰度,成(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这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一个重大突破。普光气田的发现,标志着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地质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石化积极推进国家资源战略、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大气田的允诺变成了一个重大的物质成果。这对于改善我国的油气资源结构,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扬子石化公司继承创新的传统,并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拓展,逐步形成了以持续改造与优化为核心的创新文化。多次的持续改造,为公司消除生产瓶颈,提升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持续改造不仅提高了公司效益,更表现在公司的技术创新上。扬子石化坚持“两条腿走路”(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的方针,做到学习吸收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专有技术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自1990年开始申报国家专利以来,扬子石化至今已有175项国家专利,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内享有77项专有技术。在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上,扬子石化荣获“中国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成就奖”,这是中国石化系统唯一的一家获奖企业。

巴陵石化公司紧紧围绕做精、做强、做优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54个攻关项目,着力自主创新。先后有20多个科研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的鉴定。各基层单位把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把打造知名品牌作为自主创新的着力点,有针对性选题,组织群众性技术创新,近年来实施的20多个“短平快”技改项目发挥了良好的创效作用(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随着巴陵石化公司自主创新工程的强力推进,促使自主创新成果迅速集群,在生产实践中放大应用,不断开花结果,自主创新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2004年,公司实现重大跨越,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甩掉了连续亏损14年的帽子;从2005年起已连续三年实现大幅盈利,2006年实现利润3.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1.8亿元,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

齐鲁乙烯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从国外成套引进的4大乙烯装置之一,属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自1987年建成投产以来,历经两次大规模技术扩建改造,目前设计年生产能力已达到72万吨/年规模。期间,齐鲁石化烯烃厂在消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立足科技和管理(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自主创新,不仅使装置生产能力达到了设计值,而且还把装置生产潜力挖掘到了极限,2001年该厂45万吨/年乙烯装置挑战55.5万吨/年极限生产目标实现,2005年该厂72万吨/年乙烯装置生产乙烯达到82.5万吨,位居全国同类装置第一。齐鲁石化乙烯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乙烯事业立足自主创新、不断做大做强轨迹的缩影。

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借鉴国际企业成功经验,结合润滑油市场实际,采用科学专业的品牌管理,通过一系列娴熟的品牌运作,积极进行品牌塑造与创新,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的亲和力和可信赖度,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忠诚度。目前,长城润滑油已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中国最具价值的润滑油品牌。

为展现中国石化润滑油强大的综合实力,着眼于集中市场开发力量,应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2004年初,按照总部部署,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完成了将旗下所有润滑油品牌整合为“长城”的任务。品牌统一后,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积极推动由品牌“联合舰队”到品牌“航空母舰”的(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战略转变,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品牌的融合统一。润滑油分公司一方面加强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另一方面树立“大长城”的品牌概念,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吸取了各品牌的精华,延续各品牌特点及优势,在发展中实现融合、规范、创新、提升,建设中国石化润滑油品牌文化,创造了品牌建设的良好内部环境。

品牌整合以来,润滑油分公司主动进行品牌内涵的创新,坚持走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从重视科技、提升质量入手,传播长城润滑油“航天科技”、“领先科技”、“创新科技”、“体验科技”的概念,不断强化品牌优势。抓住“神五”、“神六”飞天的契机,结合中国石化润滑油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润滑油分公司以产品的实际应用为依托,突出长城润滑油的“航天品质”,进行消费引导。润滑油销量稳步提升,高档润滑油销量增长迅速,在业界创下了品牌整合的成功范例。

在中国石化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润滑油分公司积极进行长城润滑油品牌的塑造和创新。创立了全新的品牌传播方式,实施整合营销传播: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达到最佳的整合,阶段性地集中一致地向消费者准确传递表达品牌概念,使品牌与顾客的交流更加深刻,品牌传播的效应越来越显著。在央视、凤凰卫视、澳亚卫视等媒体(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上为长城润滑油进行造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用油”、“先进科技,护航‘神六’”等宣传语使长城润滑油成为耳熟能详的品牌。还通过在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上刊发宣传介绍、分析探讨文章等,不断强化长城润滑油在受众中的影响。长城润滑油不仅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也作为中国润滑油的代表,越来越多地走向了国际市场。

品牌整合后,中国石化润滑油在国内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这种领导地位不仅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也深刻地体现在消费心理中。“长城”投身国家航天、军工事业所蕴含的民族情怀,以及中国石化在洋品牌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环境下果敢地挺身而出,大胆地进行品牌的整合,从而为“长城”赢(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得了本土消费者巨大的心理支持。而背靠中国石化强大的后盾,作为“财富500强”以及“亚洲最佳公司(《亚洲金融》)”在润滑油领域的旗舰品牌,“长城”将有足够的战略空间向世界顶尖润滑油品牌迈进。

中石化还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提出了“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为了实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未来生存,他们继续采取措施,通过品牌塑造来主导未来生存时空。近年来,中国石化不断加快“走出去”(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的战略步伐,促进了中国石化“SINOPEC”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品牌优势不断显现。该集团决定,今后在海外市场销售的中国石化润滑油将全部采用“SINOPEC”商标。2007年2月8日,首批以“SINOPEC”作为商标的润滑油产品正式下线,销往加拿大、菲律宾等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0104.html

更多阅读

创新对现代企业的重大意义 创新对于企业的意义

创新对现代企业的重大意义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局面,全世界的脉搏通过经济的脉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化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用世界的眼光

技术创新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高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

原始创新的优势表现在 企业如何引爆创新优势

     【刘冰原创】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但是创新不能只是空中楼阁,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方法。  《海尔中国制造》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张瑞敏(海尔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对杨绵绵(海尔集团总裁)说,能不能做到淡季不淡?杨绵绵

深化改革创新 汪全兵:圆融之道 改革创新

汪全兵:圆融之道 改革创新文/徐淑妮现任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管理学硕士。曾在数家国企、上市公司担任管理要职,从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到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历练,有独特的管理观念和方法论。一丝不苟,文质彬彬,说起

声明:《改革创新精神 将永不停顿的创新精神融入企业血脉》为网友温折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