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当“周密”遇上“意外”



     有人经常会站出来说“我们应该每5年做一个生活规划”,还有人会说“我就喜欢车到山前必有路,这种方式很适合我”。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不好去判断孰优孰劣。但是我们都遇到过长期规划与突然的机遇之间的抉择关口,从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可以学会另一种更明智的平衡二者关系的方法,这甚至可以帮你找到真正热爱的工作。

  人人都期待的职业开局莫过于——在刚踏入社会时就能明白,对你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激励你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但以现代人的经验看,这样的理想要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家,《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两本著作堪称经典。他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过程中体悟到相似的人生:人们很难一开始就做对,成功也不是依靠这个来实现的。相反,成功取决于不断的试验,直到你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为止。通常只有少数幸运的企业和人,在一开始就能找到最终将其引向成功的战略。

  在人生和职业生涯中,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都是在周密战略和意外战略间做出决定,不断行驶在前进的道路上的。没有哪个方法一经提出就更好或更糟,而是要根据你走到哪个阶段来确定。明白了这一点——懂得战略是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构成,并且明白环境会告诉你哪种方法最好——才能让你更好地从不断向你呈现的各种机会中做出选择。

  “周密战略”往往都源于“应急战略”

  我们都有自己的职业计划,与此同时,我们既会面临机遇,也会碰到威胁,机遇和威胁会让我们措手不及。那我们该怎样分配自己的资源呢?比如怎样分配时间、才能和精力,也就是说我们如何为生活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呢?有时这一战略非常接近我们的意愿,但是,当我们真正付诸实际行动时,得到的结果却往往与初衷大相径庭。

  战略管理的艺术并不是简单抑制最初并没有包含在计划内的部分。在那些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机遇和威胁中,几乎总有更好的选择,比我们当初的计划还要好,所以我们需要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然后再去管理和丰富我们的资源。

  这个管理过程可能很有挑战性,难以掌控,但是几乎所有公司都是通过这个过程获得制胜战略的。沃尔玛就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

  面对机遇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有多少年轻人认为应该制订职业规划以及未来5年的生活规划呢?事实上,凡是卓有成就的人都会给自己施加压力这样做。

  我们通常在周密战略和意外战略间做出决定,不断行驶在前进的道路上的。两种战略方法都在努力赢得我们的心,想成为我们真正采用的战略。

  如果你已经找到一种事业出路,既能为你提供先决条件的基础因素,又能提供动力因素,就适合做周密战略。你的目标要清晰,并且能根据现有经历知道是否值得为之奋斗。不要担心以后需根据意外机会做出调整,而要把心思放在如何最好地实现你精心制订的目标上。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职业,你就要像新成立的公司一样找出路,此时需要有应急战略。也就是说如果你处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另外一种生活体验,并随着从每次经历中学到的东西做出相应的调整,再很快进入下一轮体验中。不断经历这个过程,直到你的战略开始运转。

  随着职业经历的积累,你会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领域,并且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得很出色。但是,如果你以为只要坐在象牙塔里,把问题从头到尾仔细地考虑一遍,有一天答案就会突然跳出来,那等待你的只会是失败。

  几乎所有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一直到你明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当你真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应该立即将应急战略转化成周密战略。

  “发现-驱动计划”能帮你做出最佳选择

  “我随时会敞开大门,拥抱机会。”当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相比之下,要知道自己真正应该追求哪种战略就难得多了。

  理想的情况是,你不需要读完医学院才发现不想做医生,那要怎么做才能知道哪个机会最适合你呢?

  有个工具可以帮助你测试你的周密战略或应急战略是不是卓有成效。这个被称为“发现—驱动计划”的工具要求你说出需要得到验证的假设条件,效果则是“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

  就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很少有公司会通过问这个问题来考虑是否需要追求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往往从一开始就在无意中铺设了失败的平台——他们会根据最初设想的以为会发生的情况,做出是否继续投资的决定,但是他们从没有测试过这个最初的设想是否行得通。因此,他们会发现自己沿着这个路线走得很远,他们调整自己的设想和假设以适应真正发生的情况,而不知道在还没有走得太远前做合适的选择并进行测试。

  沃尔玛“被迫”找到辉煌战略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们以为他成立公司时就有了改变世界零售业的计划,但事实并非如此。

  最初沃尔顿想在孟菲斯市开第二家店,因为他认为大一点的城市就要开大一点的店,但最终因为两个原因,他选择了在另一个小得多的城镇——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开店。据传,一是他的妻子明确地告诉他不会搬去孟菲斯市;二是他自己也意识到把第二家店开在第一家店附近,更方便分摊运费和送货费,也可以利用其他后勤服务。最后,这件事教会了他如何制订一个辉煌的战略,那就是只在小城镇开大店——抢占市场优先购买权,让其他折价销售的零售商无法与他竞争。

  克里斯坦森的坎坷职业路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经从事过三种职业:先是做顾问,然后是企业家和管理者,现在是学者。读大一时,他非常热爱《华尔街日报》,就想成为这家报社的编辑——这是他的周密战略,认为自己如果懂经济或是商业的话,可以从成千上万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于是他在大学期间选择去杨百翰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再到哈佛大学读MBA。

  读MBA第一年,克里斯坦森向华尔街日报社申请了暑期职位,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他备受打击。此时有个去咨询公司实习的机会出现,当时,他穷困潦倒,决定接受这份工作,心想可以从中积累经验,到时再离开咨询公司,去日报社开始职业生涯,这是他的应急战略。

  不幸的是,在经过深思熟虑计划要去日报社做编辑时,他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顾问工作。毕业5年后,正当他决定是时候开始做个真正的编辑时,一个朋友敲开家门,请他一起创办公司。想到可以自己做生意,面对的前景正是过去这几年帮客户解决过的挑战时,他兴奋地几乎是跳起来抓住机会的。当时想,“如果告诉华尔街日报社的编辑,我已经切切实实地创办并经营了自己的公司,那么我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公司在1987年的股市黑色星期一后迅速贬值,在他被解雇还不到一星期,一位教授破格召唤37岁的他入学攻读博士学位。应急战略再一次占据优势,阻止克里斯坦森走向当初的周密战略之路。

  尽管是通过应急之门进入学术领域的,但是他内心深处认为,有必要将这条新开拓的道路变成自己的周密战略。为了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他意识到自己需要真正把重点放在这方面,当明白了对自己而言什么最重要的时候,就这么去做了。

  反面案例

 周密 当“周密”遇上“意外”
  迪士尼过去在南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东京启动了主题公园的项目,都很成功。它的第四个选址是在巴黎郊区,这次简直是一场灾难。在头两年里,他们损失了将近10亿美元。为什么公司在另外三个项目上能够取得巨大成功,而在这个项目上却错得如此离谱呢?

  后来人们才发现,最初的计划是根据假设制订出来的,如假设每天可能有多少游客总数,每个游客来了会停留多长时间之类的。这些设想都是根据轴心区附近规划中的公园人口密度多少,以及气候类型、收入水平和其他因素等来做预测的—这个规划假设这里每年有1100万游客。在其他项目中,迪士尼客人平均逗留3天。他们的计算模式便是用1100万乘以3,于是设想出每年有3300万“游客逗留”。并且,迪士尼还据此建立了配套的酒店和基础设施。

  然而在巴黎,人们发现,第一年的确每年有接近1100万游客参观迪士尼,但是,平均每个游客逗留的时间只有一天。

  这是为什么呢?

  在其他公园,迪士尼建了45个游乐设施,因此人们可以开心地玩3天,但是巴黎这边的迪士尼乐园只设计了15个游乐设施,人们在一天之内就能玩遍所有设施。

  在接受一项工作之前

  你也可以用上述这种规划帮你考虑工作上的问题。我们都想事业成功、有职业幸福感,却总是在走得太远后才意识到做出的选择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这个工具就能帮你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从事某项工作前,仔细地列出还有哪些事是需要别人来澄清或提供的,以便能完全达到预期,问问自己:“要成功完成这项任务,先要验证哪些假设条件是真实的?”把这些假设条件列出来,想想它们是不是可控的。通常的情况是,许多要验证真实性的最重要的假设条件都与其他人有关。

  同样,明白下面这一点也很重要:能帮你做这些关键事情的人是不是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你呢?换句话说,是不是因为要帮助你成功完成这项工作,先要假设这些人都是无私的呢?同样重要的是,问问你自己,哪些假设条件需要被验证是真实的,你才会对做出的选择感到满意?你做决策是根据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动因?为什么你认为这会是自己喜欢做的呢?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吗?

  在每次考虑更换职业时,你要先想想:需要被证实的最重要的假设条件是什么,要怎样才能对这些假设是否有效进行不昂贵的、快速的测试,从而确保你前面走的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发现—驱动计划”能够帮助你完成这些工作。

  一旦你懂得应急战略和周密战略的概念,就会明白:想寻找事业中真正起作用的方法,帮你清楚地预见未来,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它有可能会使你关上心门,把偶然机遇拒之门外。当你仍在为事业做考虑时,应该让生活范围大大拓宽,应该依靠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准备好为各种机会做试验,从而为找到支点做好准备,然后继续调整战略,直到找到既能满足基础因素,又能给你动力的事业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对自己诚实——这看起来确实有点困难,也许你很难做改变,认为坚持按已知的情况实施似乎更容易。这种想法会很危险,因为你只是在拖延时间。或许几年后的某天早晨醒来,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辈子我究竟想做些什么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015.html

更多阅读

当我遇上你 当招聘遇上“霸王面”

当招聘遇上“霸王面”编辑/明天王面”是指不管对方有没有通知面试,自己打听对方的地址然后主动上门请求给予面试机会的求职者。遇到这样的求职者,作为企业的招聘官,大概也会觉得很无奈吧。某外资企业的招聘主管章致远就遇到过这样的

当智慧遇上机器 当资本遇上智慧

  当资本遇上智慧  智慧考场:  这里有10棵树,要求分5行种,每行必须有4棵树,请问怎样种才能满足要求?  指点迷津:  要求种为5行,每行必须有4棵树,按照通常的种法需要有4棵×5行=20棵才能实现。目前只给了1

第24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4)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我问津巴多,30年后,他怎样看待这次经历。“斯坦福监狱实验传递的信息是: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力,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他说。“像我这样的社会心理

第23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3)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我们既善且恶。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环境下都是善良的、道德的,会做正确的事;但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藏在我们内心黑暗面的行恶的能力也会冒出来。  斯坦福监狱实验  早在20世纪70年代

声明:《周密 当“周密”遇上“意外”》为网友浪跡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