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习惯沉浸于历史的美好回忆,甚或深情得几乎难以自拔,仿佛人类所有最美好的人与事都已发生,成了如烟往事,对眼前身边正在发生的事反而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时间久了,过去短暂细微的美好,也会在不经意间被诗意地演绎为最为波澜壮阔的图景。社会发展历程中从不乏奇迹,事实上,某些奇迹正在你我身边发生,未被察觉而已。若能发现,你便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引领时代的英雄、现实生活中的先知。
一
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偶然发现十九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分配符合一种规律,即大部分财富流向少数人手中,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50%的财富掌握在5%的人手中。并且这种比例规律不仅存在于财富分配,它适用于各种事物,诸如20%的努力产生80%的结果,20%的客户带来了80%的销售额,20%的产品或者服务创造了80%的利润,20%的工作能够体现80%的价值,80%的工作都在20%的时间内完成,等等。80/20法则从此成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最著名的理论之一,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奉为圭臬。通俗易懂,颇具操作性,应用极其广泛,甚至被誉为“宇宙大法则”。
如今,情况有所改变。有人认为80/20法则长期以来遭遇了惊人的滥用,开始对其在互联网商业中能否适用提出了置疑。2004年10月,《联机》(Wired)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提出“长尾理论”(Thelongtail),颠覆了传统的80/20法则,引发广泛讨论,更被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评选为“2005年最佳概念奖”。2006年11月,中信出版社推出《长尾理论》简体中文版,掀起一股热潮,《思维的乐趣》网站方军为首的诸位是其绝对拥蹙,处处宣扬,新近一期的《生活》杂志更以《长尾:无处不在》为封面主题。
“长尾理论”的灵感源于《联机》杂志的一次采访。经营数字音乐的Ecast公司首席执行官罗比让安德森猜猜看,在他们销售的1万张专辑中有多大比例的专辑每个季度可以卖掉至少一支单曲。安德森想了想,说出了50%,但正确答案却是98%。安德森将这个发现命名为“98%法则”,意在说明长长的“尾巴”上还拥有海量的市场潜能。面对无限的供给,我们过去对畅销商品和小众商品所作的定位早已过时。过去,书架和电波里只有那么些有限的位置,只好用最畅销的东西去填充;可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日渐盛行,所有商品都变得触手可及,所有商品都有可能在同一平台上成为顾客的选择。
“ThetheoryoftheLongTailisthatourcultureandeconomyisincreasinglyshiftingawayfromafocusonarelativelysmallnumberof"hits"(mainstreamproductsandmarkets)attheheadofthedemandcurveandtowardahugenumberofnichesinthetail.Asthecostsofproductionanddistributionfall,especiallyonline,thereisnowlessneedtolumpproductsandconsumersintoone-size-fits-allcontainers.Inanerawithouttheconstraintsofphysicalshelfspaceandotherbottlenecksofdistribution,narrowly-targetgoodsandservicescanbeaseconomicallyattractiveasmainstreamfare.”
关于长尾理论,最广为引用的事例是:2004年尼尔森图书调查机构(NielsenBookScan)跟踪的120万种图书中,95万种图书的销售量未达99册,20万种未到1000册,只有2.5万种书目的销售量迈过了5000大关。
既已发现,如何利用这一规律呢?安德森给出了答案。“可以把创造一个繁荣的长尾市场的秘诀归结为两句话:提供所有产品,帮我找到它。细分下去有降低成本、考虑小市场、放松控制三类9个创造长尾市场的法则。”其中,“降低成本”包括2个法则:让存货集中或分散、让顾客参与生产;“考虑小市场”包括3个法则:一种传播途径并不适合所有人、一种产品并不适合所有人、一种价格并不适合所有人;“放松控制”包括4个法则:分享信息、考虑‘和’不要考虑‘或’、让市场替你做事、理解免费的力量。
这股“长尾”旋风似乎将刮得越来越广,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引发人们的反思,无疑将使人们对世界的观感发生许多改变,营销自然亦不例外,这即是观念的力量。
二
汤玛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TheWorldisFlat:ABriefHistoryofthe21stCentury)是一本关于世界趋势的畅销书,2005年风靡全球,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9月推出简体中文版,类似于阿尔文·托夫勒的未来三部曲《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和《权利的转移》。
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Friedman)是《纽约时报》中东事务专栏作家,曾三次赢得普利策奖。每周三、五见报的国际事务专栏,固定被全世界七百多种报纸转载。11月17日的《21世纪经济报导》将他描述为“身着黑色西服、小个子、留着八字胡、看上去酷似印度人”。
《世界是平的》的灵感源于作者的一次印度之行。汤玛斯·弗里德曼同Infosys公司CEO南丹·尼勒卡尼(NandanNilekani)谈论一家印度公司在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的新局面,“汤姆,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被铲平”,尼勒卡尼忽然对弗里德曼说,“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与西方在知识产业上一较高下。”弗里德曼从中得到启示,回到纽约之后,开始思考和撰写本书。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网际网络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三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全球化’不是我创造的,但是很多人以为是我干的,我只是写了这样一本书,对很多问题,我也没办法”,面对中国记者的提问,弗里德曼耸耸肩。
很大程度上,我并不关注这些理论本身,它们只不过进一步调整与丰富了我对这个世界已有的认知。我想说的是,上述二理论的产生不乏偶然性,都是从一个小小的灵感触发,进而追根求源演绎成篇的发现之旅。这需要具有开放性的视野、广泛甚或迹近泛滥的好奇心,以及不懈思考,并加以大力推广传播的勇气与毅力。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每个人都拥有现实的机会。
我愿意相信这类奇迹还有许多,并且就在当前,就在我们身边,不为人知。或者说,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金矿,考验的是我们是否具备发现和发掘它们的眼光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