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坏的孩子先锋 中国银行业——被宠坏的孩子



中国的金融业被政府作为“幼稚”产业保护起来,长期“受宠”,但随着2006年的逼近,中国将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对外开放金融业。对于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的银行业来说,已经习惯了“受宠”,习惯了要资金、要政策、要保护,面对强大的对手——外资银行的迎面而来,他们的认识和准备不足,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综观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前景十分堪忧。 

    国有商业银行——会哭的孩子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国有商业银行深谙此道,最近几年的表现尤其体现这一点。 

    国有商业银行第一“哭”:国家对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了这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目的是让他们轻装上阵。然而事与愿违,四家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仍有上升。 

    国有商业银行第二“哭”:去年,商业银行的“奶娘”——央行给其“喂奶”(注资)。“狼”眼看真的要来了,中行、建行纷纷改制,要成立股份公司,并且要上市。但是,他们达不到上市起码的要求,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当然是百试不爽的绝活——“哭”要。于是,央行对中行、建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当时,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曾说“这是最后一次”。今年,工行进行股改,央行对工行注资150亿美元。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农行进行“股改”的时候,不用它 “哭”,央行也会给出不会少于工行的数目。对商业银行这么大的规模注资史无前例、举世罕见。央行对商业银行不断的“哭”要也不耐烦了,声称这是“最后的晚餐”。真的是“最后的晚餐”?楼继伟本人也在去年底表示,银行改革要一行一策,“但总是要注资的”。有理由担心,这些国有商业银行还在梦想吃“流水席”。 

    看着国有商业银行一“哭”就“喂”,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跟着学,有报道称,光大银行有可能很快得到中央汇金公司的一笔不菲的注资。 

    政策性银行——长不大的孩子

    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有人戏称农业发展银行是粮棉油银行,虽偏激但也是事实。根据农发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农发行总贷款:6901亿元,其中:粮油贷款5709亿元,占83%,棉花贷款占1100亿元,占16%;其他贷款占92亿元仅仅占1%。并且贷款余额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年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下降464亿元。业务的萎缩或者停滞不前,就像长不大的“孩子”。 

    农业发展银行为什么不办成“真正的政策性银行”呢?为什么不拓展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等政策性贷款业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呢? 

    邮政储蓄——畸形成长的孩子

    “只存不贷最安全”是邮政储蓄的宣传口号。到去年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储蓄余额的近10%,并且每年以大约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邮政储蓄已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吸储大户。据专家估计,目前邮政储蓄的存款中有65%来自农村。邮政储蓄却把从来自农村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抽向了工业领域和城市,按专家的推算,邮政储蓄已经从农村抽走了至少6500亿元。金融资源配置因此出现严重扭曲。对此金融专家徐滇庆感慨万千:“穷乡僻壤的农民做豆腐、卖鸡蛋攒下的钱反倒流进城市,被国有企业占用了。邮政储蓄变成了从农民身上吸血的工具。”邮政储蓄被喻为在农村架起的一台“抽血机”——源源不断的把已经“贫血”的农村的资金抽到城市和企业。 

 被宠坏的孩子先锋 中国银行业——被宠坏的孩子
    去年之前,这个“畸形成长的孩子”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把“廉价”组织的资金存入人民银行吃利差。邮政储蓄最直接的躺在“奶娘”的怀里吃,连坐起来都用不着。 

    农村信用社——没“娘”的孩子 

    农村信用社成立5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娘”,“婆婆”倒有一大堆,先后被多家“领养”、“倒手”。不过“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农村信用社是最会适应市场的。不管你让它“按合作制规范”还是历次“折腾”,农村信用社总会“以不变应万变”。他们最早按市场化经营。尽管农村信用社由于种种原因,包袱沉重,聚资手段落后,结算渠道不畅,然而农村信用社按照自身的规律运作,发展速度不容小觑。截至去年底全国农信社存款余额27785亿元,当年增幅为15.73%;各项贷款余额19545亿元,当年增幅为15.58%(数据来源:《张功平同志在全国合作金融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农村信用社不仅自身要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撤出、邮政储蓄抽血的情况下,还作为国家金融体系内事实上的惟一的支农信贷机构——承担了向“三农”输血的重任。 

    然而,即便这没“娘”的孩子也有“奶”吃。其一,央行自上世纪末便对农信社独家发放支农再贷款。其二,目前除海南和西藏(西藏没有农村信用社)外,全国农信社正在进行改革试点,其中有两大优惠政策不得不表,一项是央行将用票据置换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央行完成了五期对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专项票据发行工作共计发行专项票据595亿元,据报道,央行总计将拿出1650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农信社改革;另一项是对试点农信社进行税收优惠。值得忧虑的是,对于长期自立的农信社来说,这些优惠政策会不会误导他们,也学着“哭”要优惠政策和资金,产生依赖心理呢? 

    当“狼”要来的时候是不断“喂奶”呢?还是立即“断奶”,让他们强身健体,转变观念和机制呢?道理不言自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0336.html

更多阅读

大行蝶变:波澜壮阔的中国银行业改革

大行蝶变:波澜壮阔的中国银行业改革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 向松祚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认可  2011年7月14-18日,我到伦敦参加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举办的主题为“欧债危机和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货

中国银行业的暴利能否持续? 中国银行业排名

上周,首份大行三季报出炉:中行前三季净利增10%。回想去年中国银行业前三季度的利润实现率,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8173亿元,16家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率为31.49%,比烟草这样的暴利行业还高出很多。中国银行业的暴利能否持续?

体重骤增 中国银行业压力骤增

    4万亿投资还款日将近,银行资产质量命悬一线。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几乎已经成为定局,对商业银行而言,这意味着贷款规模增速放缓,信用违约可能性上升。这意味着把不良率双降的趋势保持下去挑战很大。  被误读的中国银行业正

好事尽 钱宝儿 中国银行业“差钱”是好事

  □吴铮   得益于空前的贷款增长,中国银行业的盈利在2009年的第三季度已经基本回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有些银行的利润还创出历史新高。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对中资银行业绩的乐观情绪开始被一种担忧取代———中国银行业

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IT采购行为及趋势分析

    重硬轻软的现象得到改变,软件和服务成为重点。中小银行IT产品和服务采购迅速增长。合作开发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带来了中国银行业的持续繁荣。图参见电子商务杂志,截至2000年底,我国金融总

声明:《被宠坏的孩子先锋 中国银行业——被宠坏的孩子》为网友絕莣嘚笑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