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费者在上网了解相关产品品牌信息时,网上各种版本的“十大品牌”,往往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近日,北京市民王先生为装修新房跑了几个家居建材市场。几乎遇到的每个商家都这样推介:“我们的地板是中国十大品牌”、“我们的沙发是行业十佳品牌”……记者近日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家居建材市场暗访时发现,“十大品牌”已成为商家们招揽顾客的金字招牌。(《新京报》10月7日)新闻出来不到一天时间,网络上唾沫和板砖齐飞。财经作家高承远认为所谓的“十大品牌”,不过是一种“给票子发牌子”的竞价排名营销手段。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产品质量、品牌的心理,将自己经营的商品吹嘘成十大品牌,或通过第三方商业机构,将商品包装成“十大品牌”,轻松取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滚滚财源的同时,消费者成了最终的“冤大头”,白白为不是名牌的名牌买单,更倒霉的是用“十大品牌”的高价格,买到了假冒伪劣的垃圾货。
![世界十大床垫品牌 十大品牌,与品牌无关和费用相连](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011541804514.jpeg)
如果说商家把十大品牌评选活动当做另类营销手段的话,一些机构的唯利是图则直接成为了虚假品牌乱象的推波助澜者;近年来评选“十大品牌”的机构多如牛毛,商家为了提高自己经营产品的知名度,占领市场,增加销量,对于“十大品牌”评选也是乐此不疲;http://china.aihuau.com/一些第三方机构不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每年通过“十大品牌”评选向参评的商家收取年费、评审费、工本费、赞助费等费用。他们自己还美其名曰“商业性评选”,其实就是一手交钱,一手挂牌的明规则。评选机构声势浩大放胆敛财,一些商家借势营销乐此不疲,最终受伤的总是消费者,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大家都懂的道理。这样的“十大品牌”是实打实的敛财机器;这样的十大品牌评选活动,和品牌无关,与金钱相连;这样评选出来的十大品牌,就和办理了野鸡大学的假文凭一样,不能证明任何东西,如果非得证明一点什么的话,只能证明这个企业还有“实力”花钱去做这样的官样文章、表面功夫。十大品牌评选不能只是落得个满地鸡毛就行了,这样的活动得到多方面的关注本身就说明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有品牌建立或者消费的需求;从消费者的角度,每天面临市场上林林总总、眼花缭乱的商品,不可能做到一一甄别,相关机构的权威推荐和排名使得消费更加轻松和放心;从商家的角度,商业社会竞争激烈,品牌化经营能够获得品牌溢价、维持忠诚顾客,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管从什么角度讲,品牌评选活动本身不仅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目前之所以弄得一地鸡毛,主要是因为“好事没有做好”。如果第三方机构真的能够站在独立第三方的角度公平评选,商家能够加强自律不走捷径,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督和管理,十大品牌评选一定会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样获得老百姓的人认可,获得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