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 中医药政策 《新医改下的医药营销与团队管理》 第1章 医药行业分析与政策
一、十二五规划加速医药医疗行业整合 2011年,科技部公布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 至今为止,我国获得国际认可的重大新药只有两个产品:一个是青蒿素,一个是三氧化二砷。2011年,围绕青蒿素的发现归属权问题,引发了国际争论,目前青蒿素的专利权持有人并不是中国公司,而是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青蒿素是中国药物创新的骄傲,却没有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收益。在发现青蒿素的治疗作用后,我国并未深入分析并申请专利,而重庆、成都一些地区大量种植青蒿素,为外资药企提供原料。青蒿素没有推动中国医药经济的发展。由于新药尤其是重大新药的研发具有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资金投入大等特点,国家会将新药研发资源向拥有较大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倾斜。这导致中小生物制药企业和民营制药企业在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日益艰难,融资能力和融资水平迅速下降。所以,中小生物制药企业和民营企业必须尽快提高管理水平,从仿制药和基层医疗的规模竞争中获得一个甚至多个品种的竞争优势,获得生存的能力,再图后期的发展。由于十二五规划的推进,中国在生物制药的研发上出现研发资源整合的现象,研发资源整合直接导致医药产业集中度发生变化,医药产业集中度的变化会加剧产业的整合速度,这种整合速度会从全国性的加剧整合和区域性的省级整合中体现出来。所以,中小制药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必须从国家层级的研发资源或者省级的产业整合上获得支持,最好的做法就是从省级平台获得生存资源和研发资源。国家相关的政策出台和资源配置后,每个省都会有自己的医药医疗发展规划,以保证本省的医药医疗资源不被国家层级的大型企业集团占据,同时支持本省区的医药医疗水平朝着本省的规划方向发展。虽然国家层面的生物制药产业具体的振兴规划尚未出台,但是各地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培育省级生物制药产业的部署,如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就已正式出台,表示“至2012年,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成为全球生物制药创新及产业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规划》给全国的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医疗行业和健康服务产业带来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必然的,这也导致医药医疗行业的自发性和被动性整合加剧。中小制药企业、中小医疗器械企业和中小健康服务企业将面临以下四种选择。(1)苟且生存,自然灭亡。(2)稍作调整,被动发展,结局是被恶性收购。(3)提升管理能力、生存能力,提升自身价值,后期在整合大潮中被良性收购。 (4)提升管理能力,争取资源,形成独特性,险中求生,在中国医药医疗的大竞争中获得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重构医药市场竞争格局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国家的医药行业政策也逐渐完善,中国的医药市场格局必将重构。 中国医药市场竞争格局重构的驱动因素:国家医药行业政策的频频出台,国家对医药工业、商业和零售业的政策导向的引导,中国医药企业“多、小、散、乱、差”的恶性竞争的结果,中国医药市场产品竞争开始趋于结构化调整,专利药大批到期,外资药企在中国的战略重建,国有药企加快市场垄断步伐,同时,国有药企之间存在竞争、医疗市场格局转变、各地新医改的步伐加快。 这些驱动因素将会促进国家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转型,国家医药产业转型必将导致医药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药价格体制改革将随着医药体质改革更加理性,配套价格体制的招标管理趋于合理化和市场化,在此基础上,各省将快速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的变革。 随着新医改目标的逐步明确,高端医疗体系将迎来多元化格局,竞争机制将被引入高端医疗体系,逐步或者有目的的高端医疗体系市场化也会出现。在医疗体系管理层次上,管办将逐步分离,管办分开促使高端医疗市场市场化和竞争常态化,有利于提高国民医疗水平。 但是,基层医疗机构在2020年之前将由政府主导,将会形成巨大的基层医疗市场,这个市场将形成垄断局面,这种垄断内部竞争机制将逐步失效。 由于国内企业长期被外资企业压制,在市级以下市场发展,国家的基层医疗市场的政府化和垄断化致使很多中小型医药企业面临灭顶之灾,而国有大型医药企业因为政策利好逐步全面覆盖基层医疗市场。 2012年,深圳市通过了《深圳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实施方案》,决定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针对深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取消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目录药品加成;第二阶段范围扩大到全部就医人群、全部药品。 深圳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实施方案中引入竞争机制重构医药市场格局,除了在行政决策层面的调整,深圳市医药分开改革还促使固有的医药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在取消药品加成的表述中,并非只限定于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而是涵盖了所有的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院。 为使药价达到合理水平,深圳市的改革方案还将进一步放开患者购药的选择空间,在保留公立医院门诊药房的前提下,允许患者凭医生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品。 依据这一方案,深圳市将选择若干家大型连锁药品流通企业,配齐全市公立医院的所有用药药品,为公立医院开具的处方提供调剂服务。深圳市政府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零售药店申请医保定点资格,以公立医院周边区域为主,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药店覆盖范围。 深圳医改方案迫使公立医院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在取消药品加成后,保留医院的门诊药房,尽可能地保障病人用药方便,同时也促进了社会零售药房规范管理。 伴随深圳医改,深圳市卫生部门专门出台了5条禁令:严禁收受药品经销商和医药代表等任何形式的药品回扣;严禁收受医用耗材、医疗设备、检验试剂、后勤物资、物业管理供应商等任何形式的回扣;严禁外泄“统方”信息;严禁收受药品、器械、耗材、试剂、后勤物资、物业管理供应商等利益相关人的礼金、红包;严禁医疗机构或科室在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医疗服务中开单提成。 目前,各省的医改已经成为各省医疗体系深度推进的风向标,看清各省的医改就能明显感觉到医药行业市场的竞争格局的变化。 随着各地医改的推进,我国药品消费结构将发生新变化:用药结构渐趋合理,药品消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控制。疗效好、价格低廉将是病患者用药时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 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是国内药企竞争的重点,这促使医药工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实施时间是2012年7月1日。这将导致医药行业“底价模式”受到严重冲击 ,以“倒票”为生的商业企业及挂靠代理商将消失,进一步推动流通领域整合和良性发展。《药品流通办法》将使医药工业企业处理税票成本,也对医药工业税务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而且将迫使医药工业企业重构渠道结构、重建市场布局。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药品流通办法》是灾难性的,医药流通格局将被彻底颠覆。
随着国家新GMP 的逐步推进,很多无法达标的中小医药工业将成为保健品的生产基地。 而对于保健品市场,由于人们的保健意识全面提高,想长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们不仅对药物有需求,对知识也有需求;从原来被动用药逐步转向自己选择药物,从被动治疗逐步向预防及保健的方向发展。因此,用于预防疾病及保健的药品销量将会持续增长。我国目前保健品年销售额接近1000亿元,并以18%~25%的幅度增长,高于医药各大类药品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保健品的增长幅度。 保健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给很多中小企业带来一线生机,保健品市场格局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我国医药长期被“多、小、散、乱、差”等顽疾所困,随着国家医药行业集中地政策导向外,一些企业将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将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格局将被重新划分。可以预测,“十二五”后中国医药企业将减少60%。 就现阶段医药市场而言,竞争才刚刚开始,因为外资准入领域仍有诸多限制。但随着外资企业运用合资、合作、控股、收购、购股等多种手段,将对中国医药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中国医药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使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生死抉择,医药企业如何整合资源,强化研发、生产和营销将是未来生存的根本,同时,还需要借助资本的手段发展壮大。 中国医药市场必将重构竞争格局。
更多阅读
甘肃新思路网络营销 新形势下的白酒营销新思路
白酒行业内外部发生了一系列显著或者不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行业发展走向。作为以酒为生的酒水人,忽视了这些环境要素的改变,盲目导入一些营销变革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徒劳无益的。
医药行业 变革 新常态下的“医药变革”
“新常态”一词自从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多次引用后,迅速占领了国内各大媒体和各大研究机构报告的主题,并引发了公众对经济形势的共鸣。反映到医药健康行业上来,大家就有理由对医药“大行情”有所期待,2015年
医改对医药公司的影响 《新医改下的医药营销与团队管理》 第5章 医药企业的终端市场
由于新农合的快速推进,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竞争激烈,第三终端成了许多制药企业尤其是普药生产企业的蓝海市场。一些制药企业纷纷制定第三终端拓展战略、建设第三终端销售队伍、销售资源向终端下沉,很多期刊和网络也纷纷报道企
医改对医药公司的影响 《新医改下的医药营销与团队管理》 第6章 药店的营销出路 第2
背景:目前国内药房为了推进多元化,纷纷在供应链一端发力,不惜国外跨界采购,大力引进保健品与化妆品等非药品。 我们喜欢模仿屈臣氏,屈臣氏的自有品牌走感性路线,利用吸引人的包装及买赠促销吸引顾客。如果我们也跟屈臣氏一
医改对医药公司的影响 《新医改下的医药营销与团队管理》 推荐序
一位优秀的管理咨询师的优势是什么? 是同时拥有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实践。 史立臣是在医药行业有着十几年一线业务经验的老兵,他经过MBA系统教育后,又从事了六年专业的医药行业企业管理咨询工作。既往的工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