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竞争就一定能开启一个新的消费时代吗?未必。
尽管,一直在倡导消费者为中心,但是,事实上,这只是许多厂商的一个诱人的幌子而已。在这里,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形式主义上的东西,譬如口号。有一句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因此,对消费者的忽悠成为所有消费领域中的惯性力量与幽暗通道。
消费者会成熟起来吗?当然会。如果消费者成熟起来了,厂商还会忽悠消费者吗?当前的关键在于,这样的成熟是一个缓慢的进化过程,或者说这样的演进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为什么这样说呢?很简单,只要有营销就不可能避免地会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以消费者的钱包为重点,那就会通过层出不穷的手段来实现自我利益与顾客钱包的嫁接。也因此,营销的进化也将抵消消费者的成熟度,也就是说,营销手段的不断升级使得因忽悠而产生的消费代价依然难以减少,因为水涨船高。另外,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心理牢固的文化传染力,使得消费者永远不能做到理性,而不断更新的消费主体也使忽悠的空间巨大。所以,尽管20年过去了,尽管市场经济正在跟国际接轨,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但是,消费者依然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他们一方面必须购买,另外一方面又缺乏辨别能力。
品牌观开始改变这个商业世界。在许多专家的眼里,品牌可以拯救堕落的商业,品牌可以无所不能,品牌就是一个神话。为了证明品牌的巨大威力,专家们纷纷列举那些所向披靡、全球纵横的国际巨头,他们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其强悍的无处不在的品牌力。于是,一轮品牌的热潮席卷中国,对中国品牌的期待不仅是企业、政府,乃至被上升到整个国家的战略高度。也因此,关于品牌的种种学说和专著也如雨后春笋,纷纷粉墨登场。但是,在这些品牌的著作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关于品牌的形象定位与包装。也就是说,这些专著真正关注的是不是品牌的实质与内在,比如如何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如何改善现有的产品,如何让消费者更满意等等。在那些所谓著作里,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一个词:包装。包装技术是其一大特色。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在写这些书的时候似乎心中只有厂商,而根本没有消费者。显然,这等于是再一次对消费者的忽悠,同时也是对读者如厂商的忽悠:过于浓重的包装味道,过于讨巧的技巧,就是一个品牌真正的核心吗?
也许,我们有必要提一下蒙牛。蒙牛应该是中国当前最善于包装自己的品牌,也是中国成长最快、知名度最大的品牌。其强大的品牌操作能力,其独到的品牌诉求在蒙牛快速飞奔的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这也有一个根本前提,所有的营销活动都是为产品服务,而这些产品恰好又是根据消费者特点生产的。也因此,蒙牛的成功其实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引领与满足的成功。如果没有强大的产品力,没有敏锐的消费心理,蒙牛能否如此顺利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在现实中,急功近利是一大商业重症。品牌观的出现是营销的一大进步,而它的核心就是表明它能够接受消费者的认可,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信用担保。然而,如果只是通过一些所谓的策划而实现了品牌的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而其产品华而不实,那么,这无疑就是利用信用进行的隐性欺诈行为。
过于激烈的竞争,使得一些企业更注重消费者的需求与感受,而正是过于激烈,有些企业可能会无视消费者的存在,更注重自己的眼前利益。如何来保证消费者的合理消费权益?消费者群体出现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使得消费者的选择更多而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品牌上,那么,就会出现多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共存形成了某种互相制约,这个时候,他们也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而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也就使得脱离甚至背离消费者的企业受到更大更深的创伤,成本与风险的加大也成为一大无形的制约。
显然,现在正是时候了。因为,消费者们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