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诸多大众媒体吠声不断,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红楼梦中“林黛玉”饰演者陈晓旭出家修行一事,仿佛是爆出了世界新闻,种种问答都带着难以置信的神情与语态,更充斥了浑身上下的不思议。在第一时间读到这条新闻,我仿佛觉得是那么自然与必然,用后来晓旭夫妇自己释疑的话“是水到渠成”。倒非是有先见之明,也绝非马后炮,只是在参悟佛家“因缘合和”和“性空”等禅智,并结合当今商界求道思潮之现状,得出必将有一批“出世”先行者的结论。至于是陈晓旭,还是张瑞敏抑或是其他商界人士,是出家还是其他方式“出世”倒在其次,但只觉得是社会这个阶层相当数量一批人士人生发展的必经阶段。人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并且,与一般动物相区别——是有着“形而上”的思想动机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代表的阶段境界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通过对西方社会文明和西方哲学发展史的研究,不约而同地将探究方向朝向“精神”、“文化”,甚至“宗教”。从刚开始接触西方时,纳闷甚至不屑于同一个民族和生命,既发展和从事着人类最尖端的科学和技术,文明高度发达,而与此同时,却那么虔诚和笨拙地供奉和守护着虚无缥缈的宗教和神灵,显得那么不可思议。进而发掘和肯定这看似南辕北辙,实则互为因缘的物种进化现象。正是由于对宗教的信仰,渴望灵魂得到拯救,新教徒们信守神的教义,守法勤作,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对科学进步的不断追求,不断积累财富。在财富积累的同时,教徒们又依教义,不奢侈浪费,散财助贫,以此获得灵魂的升迁,比尔8226;盖茨正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探究人生终极意义,西方如是,东方也不落后,至少在漫漫几千年历史中如此,我们这里仅以中华文明为例。所谓国学,即儒道释,儒家提倡“积极入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世间而作。几千年来,儒家一统华夏,朝代盛衰、民生起伏,农业经济自始至终在与温饱相抗争。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仪”,温饱之后,祖先们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如何才能生活得自在、幸福,开始求“道”。道家追求“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与其刻意追求财富来获得幸福,不如消极“遁世”,人生“逍遥游”。而佛教,传自西域,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与儒、道碰撞融合,形成了以唐宋理学为标志的“中国佛学”。“中国佛学”融原教“出世”与中国人“入世”主张为一体,既可修行成佛、到极乐净土世界,也可借佛祖保佑、求得人间荣华富贵。现在的中国,富裕了,更有一批富而无忧的精英,也许他们已经是饱读经史,也许是自身阅历丰富加上偶然的机缘,必会接触到“形而上学”,并为之所吸引。因此,国内现在信西方宗教、信佛的人越来越多,陈晓旭夫妇即是他们中的知名者和代表,还会有很多人选择其他方式修行遁世,思考人生和世界,王石登山也是一种方式。
![林黛玉出家 我观“林黛玉出家”](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494713715619.jpeg)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大凡看穿红尘,与世无争的人,对待一切都那么平淡与自然。2月28日陈晓旭的丈夫郝彤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小型记者发布会。针对出家原因、夫妻成道友是否离婚、亿万财产如何处置、是否为研习佛法未要孩子、晓旭是否身患重病情绪忧郁等问题,郝彤一一给出的答案就象是我心中的预设一样。“我比妙真师傅(陈晓旭法号)晚半年接触佛学,坊间传言,她是在朋友的车子上听到了一盘佛家的讲经的带子,产生了学佛的念头,这个传言是真的,只是当时我不在车上……我们有一起出家的感觉已经很长时间了,只是没有明确,明确做出这个决定是在春节期间,也是个机缘,机缘成熟了,所以就去剃度了。”“通过几年的学习认识了佛法,而且在工作和生活和公司经营上得到了佛法带来的利益。她学佛以后心胸变得更开阔了,处事对人之间都能够感觉到……以前是聪明,现在是有智慧。聪明表现在,她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强,对于知识的接受速度非常快。说她有智慧是,做出这样的人生最重要的选择需要智慧和勇气。”更为难得的是,晓旭夫妇秉承大乘佛学之旨,心怀救世利他、普渡众生之念,“会承师命闭关10年研学儒释道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来有一天,把所学和大家一起分享,做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义务教育的工作者。”诚哉斯言!观其行,毕经世间智、出世间智,更加渴望并追求出世间上上智,经历了人间成功的艺与商,顿悟人生之追求,并愿意潜心修造,目的是以身作则,引领更多的艺、商乃至其它行业成功人士,淡泊名利,和睦以邻,修身养性,求得人生之完美境界。如此看来,世间应予以他们更多的理解和首肯,别再去打搅智人的清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