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 平稳销售,生机大于危机



 前日,笔者在与广州一民营企业老总在探讨中小企业要不要时刻将规模和销量的增长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时,肖总一语中的托出心中感慨:在一定时期盲目的追求销量的增长等于主动找死,XD就是前车之鉴,我的企业两年内都要严格控制产销量,国内加上出口绝对不能超过8万台每年。在摩托车行业,能听到如此坦诚、如此理性的声音还真的少之又少。

  无独有偶,《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发表一篇名为《地方误解政策发改委急令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减速》的文章。针对各地确定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普遍超过中央提出的总目标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苗头,国家发改委日前向各地政府敲响了GDP增长“减速”的警钟。在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7.5%。而日前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透露的数据显示,在全国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计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为8.5%。

  而在全国经济总体势头踏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大好时刻,国家发改委的警钟则显得意义深远。由于我国政绩考核与GDP挂钩,注重GDP排位,地区生产总值的排位不靠前或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快肯定对地方官员的仕途产生关键的影响。因此,片面的、单一的追求GDP增长成为了令人堪忧的一道风景线。

  宏观研究院的专家表示,如果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增长方式难以转变,产业结构也难优化,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也很难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国家发改委在下发地方的通知中称:要将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耕地保有量和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等内容纳入政绩绩效评价。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对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环境保护。

  话说回来,国家发改委之所以狠敲警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担心发展过快,而在于担心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牺牲为代价,或者担心集约化发展道路可能出现阶段性倒退,以避免大投入大产出的粗放式发展重演。

  企业在追求销量增长的时候,同样遇到类似的境遇。在盲目的追求规模化、销量增长的同时,忽视了由此带来的各种显性、隐性成本的开支。导致销量上得越快,反而亏损越多的悲剧出现。

  4月12日在总经理办公室,肖总点燃了根烟,向笔者细数了为什么要控制销量的缘由。五、六年前,你怎么扩大规模、追求销量都不会导致企业出现负债的情况,即使人力成本再怎么激增,费用再怎么粗放式管理也很少让企业陷身难以自拔的沼泽。Why?理由很简单,那个时候厂家卖一台车毛利多的有两、三千,而现在一般能够维持两、三百已经是不错的。在微利时代,企业内部管理运作水平又未达到一定高度的话,规模化越快,归西的速度也就越快。肖总对“结构产生利润,规模分摊成本”深信不疑,但不少企业没有结构就上规模,就好比大厦的根基尚未牢固,就拼命往上盖高楼一样,倒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该民营企业老总细细将自身现状与同处一地的同行T企业作了横向对比。我的企业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在内接近100人,每月的人力成本开支加上厂房、水电、车辆油耗等,在精打细算的严格控制下基本每个月不超出30万。而T企业所有员工也维持在1000人左右,总销量仅为我的8倍左右,单车利润也不相上下,但T企业内部每月的固定开支却达600万之巨。平均算下来,T企业每人的固定支出是我的两倍。然而T企业的员工工资水平却和我旗鼓相当。

  肖总还向笔者透露了T企业显性、隐性成本激增的痛处所在。T企业管理漏洞在于内部管理人员这一块,因为生产人员除了负责采购的之外,其它人员的工资都是相对固定的。而管理人员则不同,由上到下大大小小的管理人员,其不同程度上分别拥有支配资源的能力,稍高层的管理人员具备一定额度的财权。起初企业对财权一手抓,结果企业运作步履维艰,几乎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都认为企业过分集权,阻碍企业良性发展,特别遇到突发事件更是无法应对。与此同时,老板成了“超级老签”,多的时候一天签下上百个名字,哪来的时间考虑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

  但是给管理人员配置一定额度资源的掌握权,企业是迅速踏入“良性”运作的轨道了,但几乎所有的配置额都被花光,甚至还写了不少危言耸听的报告,向财务额外请款。而老板一心只盯着销量,从来没有对内部进行整合与理顺,甚至对一些无奈的浪费也置若罔闻。

 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 平稳销售,生机大于危机

  T企业隐性的成本浪费就在人员的不稳定与质量难以保障。由于员工人数一多,加上管理不甚,所谓的人力资源总监还要协调管理生产,让混日子的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管理层流动大一直困绕着T企业,每新上任一批都像改朝换代般执行新的“政策”,甚至蓄意攻击前批人员方法陈旧毫无新意。执行新的“政策”只要对企业发展有利就算了,可以往往是舞台还没搭好,几个关键的幕后策划者就另谋高就了。员工忠诚度不高,由此可见一斑,从而也无形中导致成本激增,A搭的台并没有开始唱企业的戏,B来后先拆台再考虑唱什么戏。

  肖总半开玩笑地说:我的企业如果在短时间内大起来,也可能会犯上T企业的病,所以在两年内一定要保持销量稳定。给自己多些时间构建高水平的管理平台和整合内部人员,磨刀不误砍柴功。

  笔者熟悉的一个广东某摩托车企业,2005年销量比2004年增加4万多台,但却意外地亏损1200多万,该企业就是歪解“结构产生利润,规模分摊成本”的典型。相反,五羊-本田却是先结构,后规模的诚实实践者,这也是五羊-本田为什么敢于在摩托车行业主动点燃价格战导火线缘由所在。

  盲目追求销量的增长还可能让企业无法谋求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样是广东的一家摩托车厂,老板请了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一年下来,销量实现了100%的增长,但老板却哭笑不得。该总经理为了实现销量的突破明哲保身,几乎把企业现有可利用的一切资源都耗光了,有些甚至被提前透支掉。拿着沉甸甸的现金,老板怎么也笑不起来。

  追求销量不是永恒的,追求可持续性的长久利润才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的明天,或许应该暂时减慢速度,看清前路,再加速行驶也不迟。“平稳销售,生机大于危机”或许不是真理,但却是真话。借用德国大众甲克虫的广告口号作为警钟语:“想想还是小的好”,特别是对那些盲目追求销量的企业或许有所启发。所谓能屈能伸,暂时的屈是为了更好的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1271.html

更多阅读

DSO(DaysSalesOutstanding,应收账款变现天数 应收账款变现能力

企业销售变现天数(days salesoytsdanding,简称DSO)是为了单独考核信用销售即赊销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DSO)=应收账款/销售总额×360。DSO表示赊销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反映了企业与客户签定的赊销合同规定的信用期不管多长,实际收回所

完善内控建设降低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

转:完善内控建设降低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即由于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运杂费,是企业在信用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债权性资产。近

供应链融资之应收账款融资案例 应收账款融资

有一家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商A公司,专门负责营销汽车的零配件。A公司处于整个汽车生产销售链条的上游,其下游的采购商多为大型的汽车生产厂家。鉴于下游生产厂商比较强势的地位,A公司长期以来都为其采购商提供不同帐期的销售结算模式。这

应收账款风险 出版社应收账款的风险及其控制

      应收账款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向购买方收取的款项,它是伴随着企业的销售与发展而形成的一项债券。在出版行业中也存在着应收账款的情况。出版社的应收账款主要出现在发行领域,这虽然给出版社拓展业务和提高业绩带来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家电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以海尔集团为例  应收账款指的是企业因提供劳务、销售货物以及其他的原因而向购货单位或者是向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企业流动资产里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现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家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

声明:《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 平稳销售,生机大于危机》为网友歌声回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