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市场营销,已几经西方学者及市场的验证,成为一门科学的工商管理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目前几乎已经无人不知,但是,为什么20多年来,我们依然未能走出浮躁的旋涡?
剥下大师们的嘴脸
我们的经济形势正在走向一个强大的国度,特殊的市场也造就了一大比自吹自擂的所谓“营销高手”、“策划大师”和“品牌专家”,而且这个势头正以几何速度地膨胀,各类希奇古怪的营销名词也层出不穷,什么“会议营销”、“体验营销”“插位营销”“游击营销”等空虚的概念满天飞。那些被极度妖魔化了的营销专家们,一方面以自己的神话广敛财富(譬如讲一堂课开价五万十万)另一方面为确立自己的大师地位而不断地绞尽脑汁为自己创造冠冕堂皇的营销理论,什么首创“爆破营销理论”、“新营销理论”“切割营销理论”等伪营销理论满世界乱抛,俨然比科特勒更科特勒。
看切割营销的创造者如此吹嘘:《切割营销》——将竞争对手逼向一侧,——上百次,震惊数十万人的课程经典首次站在中国民族经济的立场研讨中国营销。首次用“切割营销”的实践提升企业竞争力!告诉政府:经济之争的本质是营销能力的较量,告诉营销:没有哪一个品牌强大到不能被挑战,告诉企业:不要用管理骆驼的方法来管理兔子,不管你拿到的牌多么糟糕,基于现实条件的解决方案一定存在……,为了使更多企业人相信,不惜拉出柳传志、厉以宁来为其“切割理论”证言,其内心的虚妄可见一斑。
大师们怎么不去思考这样简单的问题:宝洁、雀巢、诺基亚们没有用你的切割营销,为什么做成500强?三星、可口可乐们也没有利用“插位营销”也做成了世界第一!可爱的大师们,你们为什么不去问问这些企业?为什么却独独喜欢欺骗我们本来就在艰难发展的本土企业?
我一直认为营销没这么复杂,把营销弄复杂的就是那些故弄玄虚的所谓大师们,就是这伙人,利用了本土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进行偷梁换柱巧立名目,把早已成熟的营销理论弄得复杂化。
揭穿营销模式的鬼话
营销就是合法地掠夺别人财富的一种手段,它与战争并列为世界两大财富掠夺手段,既然是掠夺,那就未必要有一定的章法,有效的就是合理的,就象邓小平说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可惜,我们的企业常常忘记了老人的教诲,一直在苦苦地寻找一种神奇的营销模式,妄图一夜暴富,赚个钵盆满贯,而这正迎合了我们的营销大师们的欲望。
三株模式创造了奇迹,于是红桃K们如获至宝,在农村开始欺骗那些善良的农民,那么现在呢?脑白金强奸了大众的视觉和听觉之后,史玉柱俨然成了一个道貌岸然的英雄,而现在他毅然丢下被自己愚弄的大众,独自抽身而退,悄然转入又一个“游戏”领域,开始新的营销游戏进行新一轮的“营销掠夺”。
如果营销真的有规定的模式可循,我们就可以复制一百次或者一千次一万次的通用电器、雀巢咖啡和宝洁、强生、摩托罗拉……中国很快就能出现很多世界级的500强企业,甚至很快就可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不是扯淡吗?你不信吗?看看安利不是成功了吗?于是中国到处都是申请直销的企业;麦当劳不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吗?大江南北纷纷崛起各式各样的快餐连锁业,但我总是在担心,那些从草原被克隆来的“小绵羊“、“小肥羊”们,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天然绿草而饿死在喧嚣的城市马路上,毕竟,它们不辩东西,仅仅具备动物的本性是不够的,正如保健品行业,“直销”一词再次成为热门,仿佛只要一拿到直销牌照或者一沾上直销的仙气,企业就可以发达了,因为前有安利、戴尔的奇迹,后有如新、完美的紧追,并且都看上去很美,我们没有理由不成为后来的成功者。抛开安利和戴尔这两家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不说,光“直销”这一销售方式本身的驾驭度也完全不是一套固有的模式,可叹的是,连一向以运作稳健著称的太太药业也凑入了这个热闹的行列,“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80年代,诗人北岛愤怒地责问天穹,那时我太小,但现在我可以微笑地告诉他:因为你不知道,一个自杀的人也可以因为其自杀本身而成为英雄(譬如诗人海子)。
市场饱和论的谬误
经常有企业的老总和营销经理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们是行业的老大,这个产品已经做了几年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他们说的饱和是指产品销量连续几年一直徘徊于某一个数字,譬如始终在10个亿上下,增长乏力,企业感觉这个市场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是不是应该可以进入新的领域?
最新消息,迪比特将彻底推出国产手机市场,之前中科建、南方高科以及熊猫等,均以在05年卷铺盖走人,这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不是人人多可以做一件看似很容易的事,专心做好一件事,有时候往往比到处插足,万事都赶时髦要强几万倍,不要以为自己的市场太小而觊觎别人的专业领域,弄不好,连自留地都守不好。
2004年与某炊具业的营销老总有过一次对话,他问我,为什么现在营销费用在不断地增加,而销售业绩却在不断的下降?为什么广告投入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增长速度却越来越慢?我答非所问地告诉他,领导者不好做,你随时要警惕下面的叛乱者;老大的权威是一定要的,辽阔的疆土必须是稳定的,但现在你老大分心了,下面的马仔们自然会另有打算。当时这家企业有不少营销人员认为是这个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而我一向对所谓的市场饱和论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缺乏渗透的营销功夫。可口可乐已经在美国营销了上百年了,市场饱和了吗?当时我走访了上海、温州、金华以及青岛、潍坊等地的区域性卖场,货架上却见不到这家企业的产品,倒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如爱仕达、尚朋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杂牌军在那里称王称霸?现在市场又冒出了一个“乐无烟”锅,他们开始走出电视购物频道,开始与苏泊尔、爱仕达们一起堂而皇之地进入超市大卖场,而它们象保健品一样的地面空中集约式的广告轰炸,也随着一声紧似一声的恐吓走进千家万户,从而也打破了市场饱和的疑问。所以说,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没有做深做透的市场,没有销售不畅的产品,只有错误的营销策略。
“十大”的再度泛滥
超女的“成功”再次揭示了我们这个国度的文化贫乏和苍凉,这跟芙蓉姐姐的一夜成名如出一辙,人们的内心已经缺乏了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审美价值,就象拿破仑称帝给法国民众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兴奋和失落混杂为一体的迷惘。苍白的灵魂需要一个信仰来指引生命的道路,但我们却喜欢沉湎于低俗,喜欢无所事事地守在电视机前,为一片五音不全的杂音莫名其妙的疯狂,连一头看上去很健壮的蒙牛也喊出了娇柔的喘息声,爆发户的粗俗本质始终难以掩饰其先天性品味的缺乏,而一会儿搭载神五飞天,一转身又钻入超女的裙下,其投机意识的精明越发暴露无遗,但依然被冠之以营销的豪举而荣登XX经典策划案例奖。浮躁的心态注定了底蕴的缺乏,所以尽管他牛B地一路狂奔,也始终追不上具有大将之风的草原老大哥伊利。最近伊利年轻的总裁潘刚曾经对媒体说过一段话:我们不去评判竞争对手的是与非,总之,一个品牌的炼成,不是搞几次赞助和作秀来赢得一些知名度就可以的,品牌需要时间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2005年中国有几个不同版本的“中国营销十大专家(案例)”评选再次揭幕,其中以一个某报社与某机构联合搞的“十大”评选为最热闹,因为学了超女的网络短信投票海选,经过几番热闹的海选评审过程,一些营销人凭着个人营销外的活动能力而荣登榜首,成为众人仰慕的明星;某些企业也纷纷掏出腰包,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虽然明星很快就会暗淡甚至陨落,但这个“十大”的头衔却是可以终身享用的一笔无形资产,难怪那些大大小小的策划公司老总纷纷上阵,连一些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广告公司老总也不例外,君不见,尽管只有“十大”但随意数一数就知道,别说十个,一千个都不算过,反正名目可以巧立,反正主办方有钱赚,获奖者有利图,一时皆大欢喜不亦乐乎?哪天闲来无事,大家不妨多多参与,说不定下一个“十大”的桂冠就是你。而我们的主办方也因此而地位大增,某些平时傲气十足的营销专家,为了这个十大也不得不屈尊前来投拜,甚至仅凭主办人的身份就可以把这些营销的精英们玩弄于手掌之内!报纸亮相、全民海选,领导发奖、获奖者感言,尽管这闹剧没有超女性感,但也真TMD过瘾!
执行力的再度神化
12月底,我前往深圳龙岗会见一专门生产净水器的客户,我提着笔记本电脑,坐上一辆龙岗到坑梓的中巴,车行10分钟,上来一乘客,安静地坐于我的旁边,10分钟以后,这个乘客在一个车站下车,之后我发现,我的西装内侧的两个口袋都被划破,手机自然落入他人之手,幸好钱包大了点,口袋虽破,但依然无法让钱包掉落。短短10分钟,这个窃贼的手是如何伸入我的西装内侧,轻易取走我的手机?而我竟然丝毫也未察觉?太不可思议了!我不仅没有为损失了一个手机而遗憾,相反却为这个窃贼高超的偷窃技能而惊叹,
电影《天下无贼》里葛优有一句经典台词,他对列车上抢劫的罪犯嗤之以鼻“一点也没有技术含量”不言自明,窃贼是凭自己的高超技术吃饭的!我不知道要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个窃贼需要经过多长时间的培训,自己又要经受多少艰难的苦练啊!回想起企业里的培训以及纷纷扬扬的执行力话题,无论讲师多么牛B、无论专家多么多么厉害,企业如何重视,并且花了太多的费用,市场上依然有太多太多得不到完美服务的顾客,始终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我们的营销管理依然是很粗放的。想想真是汗颜,无论你是不是做营销的,倒真的应该向这些窃贼好好学习学习,谁教会了他们?他们又是如何培训的?他们的培训体系又是如何建立的?
想到这里,我自然想到了当前大为热闹的执行力话题,因为当前以余世维为首的空谈培训专家们都在执行力这个金矿里淘金,尽管整堂培训课讲解了很多世界各国的先进案例,也搬出了很多的关于执行力理论,但很多人听完课之后对执行力依然一片迷惘,花了很多精力和人民币,执行力好象根本没什么改变?究竟是为什么?
所谓执行力,其实就是把安排的任务不打折扣的做好,但关键是我们心里好象先天性地缺乏一种不打折扣的能力,今天去酒店开房或者预定机票,我们会自然的问打几折?去名品服装店,看着成千上万的价格标签,我们也会习惯地问一句:打多少折?
我们习惯与满足99%的合格率,不要谈什么6西格码,这是在中国,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这么马虎过来的,我们只是在打一份工争一份薪水!这毕竟不象窃贼,窃贼失手了就会被抓而关进监狱,严重者甚至会因此而丢了性命。而我们的员工做坏了工作最多批判一下,严重者也只是扣一点薪水而已最多离职换一家公司!所以,执行力靠一两堂培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当我们在思想上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联系到类如生命一样重要的高度,那么我们对执行力的认知就会到达一个深度,根本不需要企业再出钱,来做这些无谓的培训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