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三年,86岁的博雅公关创始人夏博新再次来到北京,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一解经济不景气之下的公关公司作为。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营报》:全球都面临着不景气,中国也不例外,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客户或者企业的预算肯定就会相应有所减少,公关行业是否也面临着生意冷淡的局面? 夏博新:其实在我一生的公关职业生涯中间经历过11次的经济萧条。当然,这一次危机很不简单。 在过去的危机中,确实有一些公司会削减预算。但是,我知道的情况是一些公司削减对广告方面的预算,而且并不是整体的削减,而是把资源重新配置,比如原来大部分的资金是投在传统的媒体上,可能为了适应经济萧条的特殊情况会配置在一些别的新媒体上。我并不会天真地认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仍然没有公司削减预算。同时我觉得虽然这次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但是我认为预算的削减不会像从前那些金融危机中那么严重。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许多的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越是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情形下,越是需要去加深沟通。 有两个方面预算是不会削减的:第一个就是数字媒体上的宣传。对许多公司来说,网上的沟通都在大规模地尝试,看怎么样最大化地利用这类媒体资源。这些公司都会觉得如果在这样的时机下停止尝试,竞争对手就会赶超他们,这将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另外一个不会削减的领域就是企业内部的传播沟通,比如说管理层同雇员的沟通以及同销售渠道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凸显了重要性,所以对内传播越来越重要。在过去几年来已经是比较明显的趋势,而且在未来这一趋势会越来越重要。但是我还是比较现实地说,对大部分传播公关公司来说2008年相比2009年很可能会好。 另外我想强调一个因素,在这样的时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我们会发现企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这也是擅长危机管理的公关公司的机会。 《中国经营报》: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来说有可能是真正的危机,也有可能是机会。以你的从业经验来看,在不景气的时候公关公司最该对自己的客户做些什么,比如说其他的增值服务。 夏博新:很多客户对一个公关公司整体上有什么样的服务,对服务的种类、产品的功能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晰。对于公关公司来说最大的潜在客户就是现有的客户,在这种环境下要让现有的客户更全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对我们来说,所能做的就是帮客户更好地传播信息,比如说帮他们跟所有的利益攸关方进行沟通,包括客户的雇员、消费者、政府等各个方面。任何的经济萧条,对企业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要尽力地保持自己品牌的名誉、保持自己品牌所固有的一些长处和力量,这是公关行业能做的事情。 《中国经营报》:你刚才提到过你曾经历过11次经济萧条的时期,那么,在经济危机当中公关公司应该注意什么? 夏博新: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加强客户的服务,让客户不仅觉得你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而让客户觉得你是他企业的一部分,你不是外人,而是他企业功能的延展。 《中国经营报》:现在,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其他一些经济实体也受到波及,整体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都是呈现弱势,在这种情况下公关公司在向消费者沟通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语言沟通才能使消费者更满意呢? 夏博新:如果消费者确实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不管说什么话都没有用。但一般消费能力的削弱并不是停止消费,比如在美国,原来是去一些高端的市场购买的消费者,可能因为经济的情况开始到中端的地方购买。在困境中的企业能做的就是极大程度地维持企业的美誉度。举个例子,像在美国第五大道上的商店,他们的目的并不是销售商品,最主要的目的是广告,打品牌形象。所以这样第五大道的旗舰店如果关闭,这对品牌会有伤害,可能消费者对你的品牌就没有信心。所以对于那样的公司他要尽最大的能力维持自己品牌的名誉度,渡过危机。 《中国经营报》:中国市场历来是国际公关公司在亚洲发展的大市场,随着公关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市场也趋于饱和,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还依然被看好吗? 夏博新:我觉得中国公关市场的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虽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公关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但是二三级城市还几乎没有开始,比如重庆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城市。另外一方面,目前在中国的公关公司大部分的客户还是一些国际性的企业,而很多的中国企业还没有用公关公司,只有非常少的中国企业用公关公司,更不用提用国际性的公关公司。我觉得可能需要5~10年去开发这部分市场,如果这部分市场被开发,潜力是巨大的,也许到那个时候国际性的客户只占我们客户的10%左右。 《中国经营报》:在对中国企业开发上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中国企业通常不选择国际公关公司,可能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价钱的问题。所以,当国际公关公司企图进驻二线城市时,其定价应该如何平衡? 夏博新:在最初的时候中国的公司尤其是二线城市的公司会用一些价格比较便宜的公关公司,但是他们最终会发现提供的服务质量是更重要的。对博雅来说,我们相信中国本地的公司在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尝试之后最终选择能够保证质量的公司。举个例子,比如最初博雅进入日本的时候,花了差不多25年时间才争取到日本本地的一家大型公司作为博雅的客户。按照中国的现状,不用花费那么长时间就应该可以赢得本地客户。在成都我们已经开始有公司了,说明博雅有要进入中国二线城市的决心。200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