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古老原理,这种经济现象又称“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最初由16世纪的英国铸造局长格雷欣发现的,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成色不良的铸币(金币或银币)与成色优良的铸币在市场上一样流通,久而久之良币会逐渐退出流通,转为收藏,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币——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优秀的总是能够战胜落后的,好的总是能打败坏的吗?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答案也许并不那么必然。或许你已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时候占上风的并不是那些最优秀的,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规则在这里不起作用。
有一句话叫“天鹅常被第一只癞蛤蟆吃掉”,说的是美丽女生往往有一个平庸的男朋友,而优秀男生的女友又常常长相平平。这样的情况频频出现,决非偶然。怎样解释它呢?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在纺织品生产贸易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这样现象,”劣币驱逐良币”。
假设一家”好”的工厂和一个”差”的工厂同时来报一个规格的价格.你做为一个客户来说第一个看到的是什么?价格!价格的吸引力往往会诱使客户选择”差”的工厂,质量只要过得去,那往往会选择价格.那么”好”的工厂就会失去一个机会.久而久之,”好”的工厂就会失去竞争力.因为订单的减少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很明显,质量好的工厂、服务好的工厂没有得到相应的订单,”好”的工厂也需要订单的支持需要订单来挣钱,没有订单的支持,企业就会被迫加入恶性竞争的怪圈中,为了价格上的优势,压缩成本减少投入以保证最低的利润,工人要养活,企业要生存,只能强咽这个苦果,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变得不再那么重要。那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工厂也会变成"差"工厂,而"差"的工厂为了保证客源又不得不继续着他们的质量水平,来维持其价格的优势。
这种情况的愈演愈烈最后会造成纺织业的灾难性后果,品质在低端徘徊,整体的竞争力下降。最后走上不归路。价格战就是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一个过程。一碗饭最终大家都吃不上!有序的竞争,行业内的操守也是我们中国纺织业所缺少的东西。恶性的竞争使我们的路越走越窄,利润越来越薄。企业的未来看不到希望,纺织行业的前景越来越黯淡。
注:这只是个人之见,大家发表一下自己对这个的看法。上面所述的“好”与“差”只是相对而言,并没有特指某地区或某些工厂。客人也有好多个档次,对纺织品的需求也有质量高低之分。希望我是在杞人忧天,但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种现象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