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黄光裕在国美的扩张之路上频频出手。2006年7月,国美电器宣布以52.68亿港元并购中国第三大电器连锁商永乐电器。数据显示,双方合并后年销售额将达到800亿元。 合并以后的企业应该可以去逐步扭转传统商业模式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为上游企业扩大营运空间,从而避免低端的价值。正像一些媒体分析的那样,并购了永乐的新国美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已不是苏宁和大中,而是占有78%市场份额的其它家电渠道。 在传统业态模式下,国美已经把规模效应做到极致了。收购永乐后,店数规模和销售规模已经是业内的绝对老大,有人说,接下去如何扩张将是黄光裕考虑最多的问题。由于过去一直依赖于低端竞争模式,与苏宁、永乐等竞争对手过于同质化,行业利润率远远低于欧美同行,国美收获的赞赏已经越来越少。鹏润电器被理解为黄光裕试图复制美国、欧洲家电零售模式,实现自我突破的新实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鹏润电器的路线将是未来对多数商品实行定制、贴牌,直接介入上游制造业。

此前国美电器将介入制造业的传闻,曾引起制造业极大恐慌,黄光裕在多个公开场合曾斩钉截铁地表示,国美绝不会介入制造业。但是,鹏润电器似乎并不在此承诺之列。aihuau.com在沈阳还隐藏着黄光裕家族的另一个布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大街正在建设纵深2平方公里的“国美电器产业园”。该产业园由香港新恒基集团和国美集团共同投资,一期工程将于2007年正式投产,计划年生产能力为3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底,将形成年生产能力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制造园区。 新恒基集团的董事长,正是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从1987年到1993年,国美电器都是由黄氏兄弟共同经营。12年后兄弟俩共同出手国美电器工业园,可谓用意深远。黄氏家族试图借助代工或直接制造的方式涉足产业链上游,以实现更多的利润,从而提升在产业链中的控制地位。很明显,黄光裕早就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家电零售业大亨。另外,黄光裕和全球第一大医药连锁店美国Walgreens共同出资成立国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黄光裕计划投入20亿-30亿元资金,借助Walgreens连锁药店的先进管理体系和国美的实力,在全国打造国美医药门店,计划2006年在北京建立首批10家连锁店。 这意味着黄光裕正式进入其觊觎已久的利润丰厚的医药连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表示,黄光裕图谋进入医药连锁领域,固然受该市场目前35%以上的高毛利(家电零售约10%毛利)诱惑,同时也是为提前抢占未来新兴市场。 业内人士评价说:“走高端路线也好,进军上游控制产业链也罢,甚至跨行业进军医药连锁,其实都代表着黄光裕对于现在模式局限性的思考和布局。”有30%的把握就行动,这是黄光裕对自己的评价。目前的一系列新投资尝试,都可以解读为黄光裕试图对于传统“国美模式”的天花板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