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余波未息,中国乳业再起波澜。只不过,这一次事件主角换成了蒙牛。
OMP究竟是什么,究竟致不致癌,到底是确有其效还是夸大宣传,到底是不是蒙牛自主研发…所有这些我们当然需要知道真相,但真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在于蒙牛还能获得多少信任。蒙牛当然可以坚持己见,当然可以危机公关,当然可以继续做出这样那样的努力,但所有这些也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在于特仑苏的销售已然停滞,蒙牛的股价已经暴跌,消费者对蒙牛的信任已然遭受重创。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一直对蒙牛保持着高度的品牌信任和品牌忠诚。作为一位咨询从业人员,我更一直对蒙牛保持着特殊的兴趣、尊重和偏爱。相较于备受欣羡的“火箭式”成长速度,相较于流传甚广的《蒙牛内幕》中大势渲染的营销之术,我想许多人对于蒙牛印象和感受更深的或许是领导人牛根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例如对奶农利益的关注和维护)、许多妙笔生花的著名言论(例如“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政治智慧与企业运作的精妙结合(例如源于总理的“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特殊的人格魅力(例如“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等等。 如今,蒙牛呈现给我们的却是这样一幕。如果说在刚刚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牛还能够以“不知情”来搪塞和解释的话,如果说仅仅在昨天我们还可以相信那封言之凿凿、情之切切的著名“万言书”甚至为之动容的话,那么今天的OMP风波,蒙牛还如何解释?公众还如何相信? 义重于利,这一点毫无疑义,但问题在于什么是“义”。如果OMP确如卫生部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存在夸大甚或虚假宣传的话,那么蒙牛将消费者放在了一个什么位置上?对于企业特别是事关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乳业企业而言,“义”当然包括这样那样的内容,但对消费者的谦卑和敬畏毫无疑义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试想,如果缺失了对消费者的谦卑和敬畏,如果可以有欺骗甚至愚弄消费者的心态的话,那么其它的一切还从何谈起?果真如此的话,蒙牛之前受人尊重的一切不过是打着“义”的名义的营利之“术”。 说句不好听的话,谁都可以不讲诚信,谁都可以不守规则,谁都可以不顾信誉,唯独领导者不可以。为什么?因为中国目前的消费环境在诸多方面存在诚信缺失和其它扭曲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消费者只有去相信那些行业领导者,因为在消费者心目中它们的形象是正面的、是可信赖的。我不知道国内消费者的品牌消费意识有多高,但我想相比其它行业,乳业的品牌消费意识应该是比较高的。如果连行业领导者的诚信也存在问题的话,那么就远不止是一企之殇,而是整个行业之殇了。 不知道蒙牛接下来会如何走,不知道中国乳业接下来会如何走。去年的三鹿事件发生后,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三鹿还有机会吗?一个不再需要回答的问题。”今天,同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蒙牛还有机会吗?如果有的话蒙牛如何挽回,特别是如何挽回消费者对于蒙牛曾经的信任、偏爱和忠诚? 不能肯定的是,蒙牛最终会走向何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蒙牛最终走向哪条路,都将在中国乳业的发展史上留下历史性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