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企业家 女性创业 怀孕 孩子他爸
很多时候创业不是头脑一时发热的冲动,有了大创意就“风风火火闯九州”地去执行。而是有如女人怀孕,在孩子降生之前是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的。
每个准妈妈在感知自己体内新生命在生长的时候,都是兴奋,并迫切地希望孩子尽快降生的。虽然足月之后还没有分娩,那么注定也是死婴。但任何不足月降生的婴儿,绝大多数都会是死婴。只有等到足月之后自然分娩,才能够母子(女)健康。
创业的起步就如婴儿的降生,像女人怀孕等待分娩一样,是不能着急的。
而创业更大程度上是“孩子他妈”需要承担的责任。
创办一家企业为了开拓市场,生产试销对路的产品与服务,创业者的一切创造性的冲动都要退居其次。因而原本亢奋的激情状态就变得焦灼。而且一旦进入了创业状态,就没有了固定月薪收入,不仅如此,而且要支付房租、水电、通讯、员工、办公用品之类各方面的费用,当然还要依法纳税,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当一个人确定要创业之前,要反复问自己“准备好了吗”,所需要准备的不仅是金钱与经验这些客观条件,也不仅是外围政策与客户的支持,更不仅是自己产品的性能、功能与诉求,也不单纯是企业内部的时间与目标管理机制,外部的外包、舆论、渠道与协作伙伴等因素,更包括突破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必然要面对的瓶颈。
创业者这个“孩子他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必须具备了诸多因素,当然更需要有比较充足的启动资金之后,企业才能够相对生存下来。只有如此,创业的成功率才可能提高一些。
虽然通常走在创业道路上的都是男性比例更高,但由于女性创业者大体都有面对困难煎熬的韧性,对危险与机会有独特的直觉,而且都晓得如何能够从细微处把孩子逐渐抚养大。更重要的是,女人对创业项目的喜爱与母亲对子女的疼爱也很有些相通之处。而且女性在进行市场拓展(特别是推销的时候)签单以及与人成功沟通的概率通常都会更高一些。
也许是因为女性原本就具有“孩子他妈”的天性,所以相比于男性,女性创业似乎有更高的成功率。
创业与抚养孩子一样——大体是一种煎熬,不管是在体内还是在身边抚养,都肯定有相当多的时间要给孩子喂奶吃饭、穿衣戴帽、送孩子去上学、教给孩子自谋生路的方法,孩子病了还要自行支付医药费等等。很多孩子也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夭折,古人称之为“殇”。
俗话说“母以子贵”,创业者也以项目的成功为贵。
但这种“贵”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两方面有微妙的相通之处。
创业的过程虽然不会如抚养孩子一样要等上20多年,才能够从孩子身上得到“投资回报”,但整个过程所需要的因素是哪样都少不了的。现在的创业环境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残酷,就如生养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抚养费要更高一样。因此,现在创办成功企业的概率相比从前更低了许多。
就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
创业型的公司随时有可能会死,却不一定都死在“明天晚上”,但那些生活在很美好的“后天的阳光”之下的企业,也如一棵树,随时会面临狂风暴雨腰斩而死,或者是被过于强烈的阳光暴晒而死,或者是被拔苗助长地摧残而死,或者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死,或者是被多浇了水而淹死的。
经常有人说望子成材,那么什么是材呢?似乎不应该是单纯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可以养家糊口了,也不是单纯的传宗接代就是成材了。而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的造诣,或者是有别人所需求的价值。
做企业也是一样,不是注册了个公司,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就是个有价值的机构,也不是可以维持员工的就业,按期为政府纳税就是成功的创业。而一定是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都是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程度,或者强、或者大,或者独特,并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创业进行之中要享受创业的过程,而不要去追求什么结果,创业者的成功是什么,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即使有明确的标准都难以实现,所谓“望山跑死马”;创业的结果是什么?是拉到投资?是IPO上市?还是拥有一大堆耀眼的头衔和光环?
企业家本是目标上最务实的、项目上最聚焦的、产品上最注重利益回报的。
不是每个有创意的人都可以放弃稳定的工作机会而去做自己的工作室的,也不是每个工作室都可以发展成为企业的,更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捱过生存期的。相当高比例的创业者在跌倒了之后,不得不重新重新爬起来。那些把企业做到上市,或者坚持到以理想的价位出售的成功企业并不容易,而做一家百年老店并不容易。
由此,所谓成功并非一时的状态,而一定是个持续的过程,因此,不是你成为公认的企业家或者投资家,得到某个头衔或者荣誉,就是一种成功,而是你做了企业家的基础上,企业家的终极目标是还需要有另一种身份,在此仅仅提出三种身份。
成功的企业家可以朝媒体人转型、或者朝学者型人才转型,或者朝资本家转型,这些都是企业家成功的状态。
媒体人是的基调是忽悠,是公益性,是漂在上面的;学者是需要沉淀下来、并回到象牙塔里的;而资本家是需要从理性、挑剔的眼光看待企业的运营,是要向企业家要效益的。因而,从企业而言,那些广告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企业家(比如袁岳)就走上了传媒的道路,以往做融资顾问的、做财务的、甚至做决策的(比如沈南鹏)都朝资本家转型。那些从事咨询与战略管理之类的就回到学校去做了教授,这就更多了,那些在大学里做客座教授的,著书立说的,都是这方面的。
再来说资本。这个话题已经在很多篇文章中有所提到。
不管是什么意义上的成功,企业总是不能没有资本的因素,在面对资本的时候,就需要把资金方当成“孩子他爸”。毕竟这个“孩子他爸”没有怀胎十月的积淀与感受,没有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更没有把孩子当人来看,始终想让孩子赡养自己或者是把孩子卖掉。
被卖掉孩子的母亲失落之情可想而知,因此,“孩子他妈”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留在身边,即使“他爸”提出离婚,都要留住自己的血脉。这也是创业者面对投资人的原则。
贾春宝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