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从“3·15”的震惊中走出,意大利来华打假的消息,又让我们再次震惊。 消息显示,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领导下的对外贸易委员会在北京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1年左右的收集调查,在中国市场上发现有60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
![我为自己喝彩作文 为来华打假喝彩](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013879630704.jpeg)
实际上,不仅仅是震惊。对一些消费者、国内企业和监管部门来说,更有一些尴尬。 此前,作为消费者信以为真的“洋品牌”,不过是一些地道的假洋鬼子。是埋怨这些假洋鬼子太狡猾,还是埋怨相关部门打假不给力,或者根本就是自己太愚钝、不长眼? 不可否认,正是我们的一些不健康、不健全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给了假洋鬼子以可趁之机。于是,这些企业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误导消费者。 就在刚刚举行的第29届广州家具展上,一个名为“孔雀王”的中国家具品牌,因被发现抄袭意大利品牌TRECI特瑞的设计,遭到TRECI特瑞第三代掌门人Stefano Cecchini当场痛斥、维权,最后不得不狼狈地把抄袭产品撤离展位。 不过,此次意大利来华打假并不是以某个品牌的名义。据了解,之所以要以意大利政府部门的名义向中国知识产权局投诉,是因为这些虚构的“伪意大利品牌”在意大利并不存在,没有具体的意大利企业作为受害者被牵扯进来。 “伪意大利品牌横行中国市场扭曲的是整个意大利和意大利制造的形象,因此只能由意大利政府机构出面。”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截至目前,该组织先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3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名单。 显然,这对很多人来说,在心理上和面子上还无法接受。有人甚至担忧,在意大利知识产权部门来华“打假”后,会否有其他国家的“打假团”接踵而至。 不难看出,如果单纯从“净化血统”的维权角度看,此次意大利知识产权部门在华“打假”,很大原因是因为去年“达芬奇事件”触动了其神经,但不排除其他国家也会闻风而动来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不过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这些企业打着“源自意大利”的旗号,以动辄高于同类产品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超高价格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不但扭曲了意大利制造的形象,事实上也伤害了中国诚实守信的企业同行,更是对中国消费者的欺诈。 可以预见,相比较过去打击假洋鬼子所面临的取证难题,国外相关机构的介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打击的效率和效果。实际上,对那些还想试图蒙混过关的假洋鬼子也是一种震慑和警示。据悉,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近期将揭出更多冒牌意大利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