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
第一篇 基础理论篇
一 、历年考点
名词解释: 直接税;次优税收;最优税收;税收管辖权
简 答: 简述税收是公共商品的的成本(现代财政学里的内容);
从主体税种
选择题: 2002年4、9、11、12、13 分值比例:20%
二、 本篇知识点
1、税收的含义及其特征: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权力为基础,按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税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三个特征是衡量一种财政收入是否为税的标准。
2、税收存在的依据: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有“公需说”、“交换说”和“经济调节说”三种。以上说学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税收存在的依据,均有其合理的成分。对于现代税收而言,税收存在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税收是政府以非市场方式取得收入,为公众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的基本手段(税收是公共商品的的成本);其次,税收是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引导经济行为的重要手段;最后,税收也是国家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的工具。
3、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判断税制优劣的标准。尽管不同的经济学派对税收原则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原则有三: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4、税收的财政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政策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这里有一个概念很重要就是税收弹性,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当税收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时,税收弹性大于1,当税收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时,税收弹性小于1。这几年我国的税收弹性一直大于1,税收收入超常规增长,原因可从加强了税收征管与稽查、加大了查处走私的力度以及经济发展教好这几个方面做答。
5、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具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条件相同者应该缴纳相同的税收,即横向公平;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纵向公平。税收公平有两种衡量标准:一是受益标准;二是能力标准(有时也叫量能标准)。
6、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说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税收额外负担是指课说除了给纳税人带来正常的经济负担之外,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产生的不良影响。税收的额外受益是与额外负担相反的一种状态,即课说后经济活动得到促进,社会利益获得增加。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包括税务当局执行税收法令的成本和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
7、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说对纳税人的市场行为选择不发生影响,不给纳税人带来超出税款之外的额外负担,不干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表面上看,保持税收中性和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具有统一性。税收的中性是对市场有效而言的,即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够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领域,税收应该尽量保持中性;而税收的调节作用是对市场失灵而言的,即在市场机制难以有效作用的领域,通过税收干预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8、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经济负担。税收负担的分类:从不同的经济层面来看,有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从具体的表现形式来看,有名义税收负担和实际税收负担。具体含义见财政学原理教材第157页。从宏观上判断一国税负水平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经济发展标准,(注意拉弗曲线的概念)二是政府职能标准。
9、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以一定的方式转嫁给他人承受的过程。典型的税负转嫁与商品交易具有内在联系,一般认为商品交换是税负转嫁的基础。税负归宿是指经过转嫁后税负的最终落脚点,在这一个环节,税收承担者已经不能把其所承担的税负再转嫁出去了。税负转嫁的方式有:前转;后转;税收资本化。前转(也叫顺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也叫逆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将税负转嫁给供应者。税收资本化(也叫税收还原)是指要素购买者将所购资本品(主要是房屋、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未来应纳税款,在购入价中预先扣除,有要素出售者实际承担税负。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1)、税种因素。从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来看,联系紧密的税种,其税负较容易转嫁;联系不密切的或不直接的税种,其税负较难转嫁。从主要税类来看,一般来说,商品课税容易转嫁,所得课税难以转嫁。(2)、商品的供求弹性。对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容易转嫁,相反,则难以转嫁;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容易转嫁,相反,则税负难以转嫁。(3)、课税范围。一般来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
10、税收效应:所谓税收效应,是指国家课税对纳税人行为选择的影响。税收效应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最基本的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他效应都与这两种效应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而对其商品购买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国家实行选择性征税政策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税收的收入效应具有中性,而替代效应则是非中性的。可分析财政学原理中第162页图形10-2。除此之外,还有税收的劳动供给效应、税收的储蓄效应和税收的投资效应。
11、最适课税理论:最优课税理论研究政府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来筹集税款,即如何优化税收体系、税种设计和税收征管,实现税收的效率与公平。最优税收应当是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和征收的,不产生税收额外负担或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其基本特点是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不干扰相对价格。最优税收是一个理想的模式,次优税收却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所谓次优税收,是指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的税收。最优课税的目标(或叫税收优化的目标):一个是内在优化目标,另一个是外在优化目标。内在优化目标是指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优化设计,使征税对相对价格和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不发生或仅发生较小的影响。外在优化目标是指在市场失败领域,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缺陷,矫正经济主体的行为扭曲,谋求效率的提高。根据市场失效的基本情况,实现税收外在优化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矫正外部效应;限制行业垄断行为和鼓励风险投资。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相互配合。(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应当课以较高的税率,相反,则课以较低的税,叫“逆弹性法则”(也叫拉姆齐法则)。(3)、最适所得税理论。倒“U”型的所得税税率模式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见财政学原理第168页。(4)最适税收征管。见第168页。
12、纳税人:是指按照 税法规定负有直接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表明对谁征税。纳税人可以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与纳税人相对应的概念是负税人,负税人是指税款的最终承担者。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而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情况下,两者是分开的。
13、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表明对什么东西征税,征税对象可以是商品、所得、财产、资源与行为。课税对象的不同是一种税种区别与另一种税种的主要标志。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称为税目。例如消费税中就有11个税目。
14、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是按一定标准对征税对象予以度量的结果,亦称为税基。
15、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由于税率高低是影响政府税收数量和纳税人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也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一般来说,税率可以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16、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课税对象在流转过程当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可以分为单一环节征税和多环节征税。
17、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以后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时间界限。
18、减税免税:是依据税法规定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少征部分税款或全部免于征税的优惠规定。减税免税的形式主要有: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19、税收分类:(1)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可以把税收分为商品税(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财产税(房产税、车船税、遗产税、赠与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和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等)。(2)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可以把税收分为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主要是所得税和财产税)与间接税(税负可以转嫁,主要是商品税)。(3)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以把税收分为价外税(税金作为价格之外的附加,如增值税)和价内税(税金构成商品价格组成部分,如消费税和营业税)。(4)按课税标准分类,税收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5)按税种的隶属关系来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20、主要税种分析:主要掌握各主要税种的特点,容易出简答与选择题。见财政学原理教材175-181页。
21、国际税收:是国家之间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税收管辖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国际间的税务关系。国际税收并不是独立的税种,也没有独立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只是各相关国家的税制中如何对跨国纳税活动加以协调和规范的问题。
22、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的基本范畴,如何选择和确定税收管辖权是处理国际税收关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税收管辖权实际上是一种征税权,即国家在征税方面拥有的主权。税收管辖权有两种基本类型:地域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一般来税,发展中国家较为强调地域税收管辖权,而发达国家较为强调居民管辖权。原因见财政学原理教材182页。
23、国际重复课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所得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不利影响见财政学原理182页。
24、避免国际重复课税的措施:抵免法、免税法、扣除法和低税法。具体见教材183-184页。
25、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税收协定的内容见财政学原理184-185。考虑到页面安排,日后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