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粮食产量 我国农业各政策变量对粮食产量提高的效果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人类赖以存在的生活资料中,食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此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粮食产量对各农业政策变量敏感性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从众多农业政策变量中萃取出较为有效的政策或政策组合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使政府在进行相关决策时把重点放在敏感性大的政策变量上,为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政策变量;粮食产量;敏感性分析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没有粮食产量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都无法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就会落入“李嘉图陷阱”。鉴于如此,中央今年年初提出了“双增”的目标,即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各农业政策变量的研究来实现在国家农业总支出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粮食产量的最大化。

 2015年粮食产量 我国农业各政策变量对粮食产量提高的效果及对策研究

一、农业政策变量萃取及其效果测定的方法介绍

(一)农业政策变量萃取

本文选取了三类政策变量,由于数据获取的原因,政策变量选取得不多,但这些指标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这些政策变量对粮食产量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以此对我国农业政策效果做出判断。本文中进行研究的农业政策变量具体如下:

国家宏观支农政策: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市场价格保护政策: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其他政策:农业各税、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中专程度及以上。

(二)农业政策效果测定的方法介绍

在本文中我们把农业政策效果的大小界定为从非农产业转移给农业的单位无偿转移量对农业发展产生的贡献大小。本文假定理性的农业发展战略应先支持那些边际战略目标效果好的政策,然后再支持那些边际战略目标效果次好的政策,最后一单位投入量投入到任何农业政策上所得到的目标效果是一致的。本文研究的战略目标是粮食产量,所以政府为了更好地解决粮食产量问题,则农业发展战略应先支持那些边际粮食产量效果好的政策,然后再支持那些边际粮食产量效果次好的政策,最后一单位投入量投入到任何农业政策上所得到的粮食产量效果是一致的。本文在研究粮食产量效果时采用的是敏感性分析(弹性分析),即粮食产量对各政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

粮食产量对各政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是指由于实现提高粮食产量这一战略目标中可考虑的政策(或变量)种类很多,为了选取更为有效的政策或政策组合,而通过分析这些政策(变量)的变动对粮食产量效果所产生影响大小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有的政策变量即使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动,引发的粮食产量变动幅度却较小,我们称粮食产量对其敏感性小。反之,则敏感性大。识别粮食产量对各变量敏感性大小的简易方法是:把农业政策萃取决策模型中某个变量增加或减少1%(其他变量不变),然后计算该方案的粮食产量效果的变化率。即粮食产量对某政策变量的敏感性=粮食产量效果的变化率÷某政策变量变动率。区分敏感性大的和敏感性小的政策变量的目的就在于在决策时把重点放在敏感性大的变量上。

二、农业政策变量对粮食产量目标实现的测定结果

在本文粮食产量对各政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中选取了三大类共七项指标,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影响粮食产量的政策变量数据[1]

注释:粮食作物总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数据来自《2003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数据来自《2003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数据来自《中国物价年鉴》(各年);农业各税数据来自《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各年);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中专程度及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年)。本表指标数据均为本人根据上述年鉴数据的计算。

资料来源:来自叶堂林博士论文《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表4-11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6月


1、粮食产量与各政策变量的曲线拟合

    通过对表1数据的曲线拟合,我们可以得出公式(1)。

log2I=-1.68259+1.19289log2B-0.02733log2C+0.10741log2D-0.08247log2E-0.02621log2F+ 0.06908log2G+0.05771log2H (R2=0.937)………. (1)

    其中,I代表粮食作物总产量指数,B代表粮食作物单产指数,C代表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D代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E代表农业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中专程度及以上指数,F代表农业各税指数,G代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指数,H代表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指数。

2、粮食产量对各政策变量之间的敏感性计算

根据公式(1)的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粮食产量对各政策变量的敏感性(弹性),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E log2B=(log2I)%÷(log2B)%=1.19289×log2103.12÷log2100.98=1.1983(2002数据)

E log2C=(log2I)%÷(log2C)%=-0.02733×log295.7÷log2100.98=-0.0270(2002数据)

E log2D=(log2I)%÷(log2D)%=0.10741×log2100.5÷log2100.98=0.1073(2002数据)

E log2E=(log2I)%÷(log2E)%=-0.08247×log2100.76÷log2100.98=-0.0824(2002数据)

E log2F=(log2I)%÷(log2F)%=-0.02621×log2149.02÷log2100.98=-0.0284(2002数据)

E log2G=(log2I)%÷(log2G)%=0.06908×log2120.13÷log2100.98=0.0717(2002数据)

E log2H =(log2I)%÷(log2H)%=0.05771×log2105.98÷log297.94=0.0587(2001数据)

从敏感性计算可以看出,粮食产量对粮食作物单产敏感性最大,其次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中专程度及以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各税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其中最不敏感的是农产品收购价格。

三、农业政策变量对粮食产量目标实现的效果分析

从拟合结果和粮食产量对各政策变量的敏感性(弹性)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986年以来对粮食作物总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粮食作物单产即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依靠化肥、良种的使用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改进。

2、农产品收购价格对粮食作物总产量影响不大,是最不敏感的因素,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格往往在粮食歉收时提价,以刺激供给,而在农产品供过于求需要价格支持时却降价,所以没有起到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对农业发展不利。张莉琴在其博士论文《我国农业政策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效果分析》第56页中,对1985~1997年间粮棉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价格波动进行了分析,也发现了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异系数要远远大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异系数 (见表2),即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比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充分和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农民在种粮决策时更多的依据于当时市场价格和自己的经验,而不知道政府的收购价是多少。


表2   粮棉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价格波动,1985~1997[2]

变异系数(%)

世界市场价格       国内农户平均销价

小麦               2.32                     3.91

稻谷               2.40                     4.27

玉米               3.33                     4.11

大豆               2.08                     3.92

棉花               3.40                     4.08    

说明:变异系数为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率。世界市场价格为《中国物价年鉴》(各年)的各农产品世界市场价格;国内农户平均销价来自《全国农产品成本和收益资料汇编》(各年)中的各农产品农户平均销售价格。

资料来源:张莉琴,博士论文《我国农业政策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效果分析》第56页,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6月


3、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程度的多少会对粮食作物总产量有较大的贡献,体现在数据上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粮食作物总产量呈正相关,原因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增加,一方面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导致粮食作物总产量上升。

4、农业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中专程度及以上数量、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作物总产量贡献虽然为正值,但都不大,原因在于这些指标都主要具有长期效应,在短期很难得以体现。拟合结果还反映出农业税收的提高会抑制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粮食作物总产量下降。

5、上述数据还表明我国当前财政支农效率低。从表1中相关数据我们看出,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业的保护力度,而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的税收负担。众所周知每项财政政策都有漏出效应,这必然导致我国当前财政对农业支持的低效率,因此我国已于2004年宣布在5年之内取消农业各税,这将很大程度提高财政对农业支持的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

6、就其大类指标来看,国家宏观支农政策和其他政策对粮食产量水平影响较大,而市场价格保护政策效果并不好。

四、对策研究

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

我们应该将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相对集中使用,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产区。为切实支持粮食主产区振兴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应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并本着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原则,制定便于操作和监督的实施办法,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2、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适当调整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结构,增加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以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上学难、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继续搞好生态建设,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要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巩固成果,注重实效。

3、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各级政府要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工作重点,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今后每年要对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4、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精简乡镇机构及财政供养人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各地政府要严格按照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最终取消农业税[3]。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税率后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沿海发达地区原则上由自己消化,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解决。各地按照减税比例调减到户,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确保各级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下拨到位。同时据实核减合法征占耕地而减少的计税面积。并加快推进配套改革,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精简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积极稳妥地调整乡镇建制,有条件的可实行并村,提倡干部交叉任职,压缩乡镇开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和教师队伍。清理和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

5、加大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

在农业教育上政府应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省市级财政补助的方法解决乡村教师工资问题,减免当地农民子弟的基础教育学杂费支出。同时通过开发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和农业企业职工职业技术素质,使他们学会如何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成为“知识劳动者和经营者”。各有关大专院校要建立多种职能培训中心,分别对农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

在科研和技术推广上政府应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加大优良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尤其是出口优势产品品种选育,例如蔬菜、水果、花卉等,同时,要加强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对未来将要投产应用的技术必须超前安排,不间断地进行研究,从而使技术创新源远流长,始终握有必要的技术储备。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

参考文献:

[1]叶堂林.《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年6月,第71页。

[2]张莉琴.《我国农业政策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效果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6月, 第56页。

[3]中发[2004]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农业部网站,2004年2月。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olicy variable that rising grain output and countermeasure

Tanglin-Ye

(Capital University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Fo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our daily life,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rising grain outpu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This paper studies through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rising grain output for each agricultural policy variable, purpose lies in that we can extract the relatively effective policy variable or policy variable combination from numerous agricultural policy variable. Through this article government can get more effective policy, therefore this paper can offer us a science basis for making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of china.

Keyword: Policy variable; Grain output; Sensitivity analysis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3139.html

更多阅读

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首先,在内部管理控制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顺,控制力度薄弱,除

声明:《2015年粮食产量 我国农业各政策变量对粮食产量提高的效果及对策研究》为网友淡淡的蛋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